当前位置: 查字典论文网 >> 桂林国际旅游胜地建设项目融资模式探析

桂林国际旅游胜地建设项目融资模式探析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08-07 03:00:02
桂林国际旅游胜地建设项目融资模式探析
时间:2023-08-07 03:00:02     小编:

【摘要】桂林国际旅游胜地建设存在巨大的资金缺口,融资将成为旅游项目建设发展的关键。本文通过对桂林国际旅游胜地建设项目融资现状和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健全融资体系、争取专项资金、产业投资基金、资产证券化、PPP融资、国际资本等融资策略。

【关键词】桂林旅游 旅游融资 项目融资 融资模式

一、桂林国际旅游胜地建设项目融资现状

桂林市围绕旅游产品体系建设,实施大项目带动战略和品质旅游战略。2014年实施的846个重大项目中,涉及国际旅游胜地建设项目多达495个,年度投资500亿元以上。除了部分政府财政投资资金和招商引资之外,存在较大的项目资金缺口,急需各种渠道筹措资金。

目前桂林市共有银行业金融机构30家、证券公司营业部18家、期货公司营业部1家、小额贷款公司33家、融资性担保公司45家(含分公司),基本形成门类齐全、功能齐备的现代金融体系,但融资效果并不凸显,对区域经济发展特别是旅游业发展的贡献有限。

二、桂林国际旅游胜地建设项目融资问题

(一)融资体制不健全

首先是融资主体行政化。桂林市许多景区管理还属于行政事业单位体制,旅游资源产权界定不清,造成市场化程度不高。有关职能部门作为旅游资源的开发主体,在融资的过程中无法进入金融市场的门槛。目前只有国家开发银行和中国农业发展银行等政策性银行支持政府融资平台,因此各县(市)相继成立的城投公司和旅投公司在旅游项目开发过程中无法保证资金的持续供给。其次是景区管理重叠化。许多旅游景区融合了国家森林公园、国家地质公园、国家自然保护区、国家风景名胜区等称号为一体,分别归属于不同层级、不同领域的行政主管部门管辖,在景区的开发和保护中牵涉太多利益主体,实际操作效率极为低下。另外是融资抵押不规范。虽然国家有关部委近年来大规模清理规范政府融资平台,但是旅游项目未来收益的不确定性的特点,使得大部分政府投资的旅游项目在融资的时候依然以财政担保和土地抵押。

(二)金融机构支持地方项目建设力度有限

存贷比太低,相比份额较大的存款余额,贷款余额相对较低,大量存款沉淀在银行没有进入实体经济,没有合理释放贷款用于地方经济建设。近年来桂林固定资产投资都在高位运行,但相比固定资产投资25%以上的增速,各项贷款余额仅保持16%左右的增速,信贷支持对GDP增长支撑作用乏力,桂林市在项目建设融资中没有充分利用好银行信贷。

(三)融资模式单一,缺乏产品创新

对于桂林这样一个工业支撑乏力的地级市来说,财政收入的局限制约了政府在投资旅游项目建设上有更大的作为,因此桂林市一直以招商引资的方式来推动重大旅游项目的发展。但招商项目的可控性不强,受土地财政影响较大,风险和收益机制不匹配。过于依赖银行贷款,在直接融资模式上缺乏深入的探索。

三、桂林国际旅游胜地建设项目融资策略

(一)加快机构建设,健全融资体系

首先,加快金融机构建设步伐,逐步壮大地方金融实力。鼓励和支持各类政策性银行、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银行、外资银行、证券、保险、信托、期货、外汇、基金等金融机构进驻桂林,重点引进实力强、有造血功能的金融机构。加强与金融机构和国内外成熟地区进行深入交流,加大政银合作力度,积极争取上级金融机构对桂林旅游项目的信贷支持,赋予桂林分支机构更大的审批和业务创新权限。培育桂林本地法人金融机构,加强对农村信用社进行股份制改造。支持桂林银行、漓江农村合作银行、桂林国民村镇银行等地方法人金融机构扩大资本实力,提高存贷比例,增强放贷能力。吸引和鼓励有实力的银行业金融机构作为主发起人发起设立村镇银行。其次,规范融资主体,建立健全投融资体系。改变以往由政府包办规划、融资、建设、管理的低效运营模式,区别经营性旅游项目和公益性旅游项目,有针对性地设立融资主体。旅游业是综合性极强的产业,其创造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不可割裂,因此不能完全由政府或完全由市场来操办。建立专业的政府投融资平台和运营管理流程,盘活民间资本,明晰各参与主体的责任和义务,确保融资资金得到有效配置。再次,积极组织谋划,加强整合。成立旅游融资项目库,建立投融资中长期规划。对地域相同或性质相似的项目进行打包整合,统一授信,分期融资。对纳入创建桂林国际旅游胜地融资项目库的项目,要逐一进行盘点,超前谋划,每个项目须提前备齐融资需要的立项、土地、规划、施工、环评、可行性研究报告等基础材料。比如,乡村旅游项目可以考虑统一打包后与国家开发银行进行扶贫金融贷款,河流和湖泊的旅游交通可以考虑运用融资租赁来筹措资金。

(二)争取专项资金支持

(三)盘活民间资本,发展产业投资基金

产业投资基金国外通常称为风险投资基金和私募股权投资基金,一般是指向具有高增长潜力的未上市企业进行股权或者准股权投资,参与被投资企业的经营管理,待被投资企业发育成熟后通过股权转让实现资本增值[2]。我国一般概念上的“产业投资基金”,严格意义上来说只是一种计划性的市场化政策资金,渠道非常有限,而靠市场化驱动的产业投资基金较少。

在金融支持实体经济和旅游业跨越发展的宏观环境下,千方百计激活民间资本和加强金融创新是旅游业快速发展的必然要求。产业投资基金是将产业资本和金融资本相融合的权益性金融工具,是吸引民间资本投入旅游业发展建设的较好渠道。一方面可以集合投资,将闲散资金集合为较大规模的资金,通过股权投资形式实现闲散资金的资本化,另外一方面可以增强旅游业的竞争力,借助产业发展战略和专业化的管理参与产业培育,以股权投资形式培养优质企业的预期盈利能力。近年来桂林的民间资本市场发展迅速,相继建立了近百家小额贷款和融资担保机构。而大量的民间资本较为分散,可以建立股权投资机构,引导和聚集社会闲置资金投资发展潜力巨大的旅游行业。产业投资基金的建立,既为企业带来稳定的现金流和未来退出获得的巨大投资回报,又丰富投资主体和健全融资结构,同时民间资本的注入可以为旅游业的发展增添活力。

(四)资产证券化

资产证券化(ABS)的实质是资产的所有人将产生现金流的未来收益权转让给投资者,以达到融资的目的,即能够产生可预期的稳定的现金流量的已有资产,通过一定的组合安排,以此资产的未来收益为保证发行证券,从而实现在资本市场上融资[3]。

结合相对成熟的桂林旅游市场,从融资特点来看,资产证券化非常适合桂林旅游项目融资。首先,国际旅游胜地建设项目的资金需求较大,而发行证券的成本和政策可变性太大,小额资金募集的效率性和可行性都不高;其次,桂林庞大的客源市场给项目带来较好的预期收益;第三,宏观环境较为成熟,桂林作为国家旅游综合改革试验区,拥有18家证券营业部,政策环境和金融市场相对成熟。

可以考虑在经营主体不是政府融资平台的景区,实施和推广资产证券化融资模式。首先要产权明晰,完善监管体系,去掉资产证券化业务过程中的行政色彩。其次要规范财务内控管理,有完善的报表和系统的价值评估体系,加强信用建设。最后要挖掘标的资产。充分挖掘管理成熟、现金流有保障的景区,探索门票收益、运输收益、民族民歌等标的的质押权。

(五)PPP项目融资

PPP即公私合营模式,是指公共部门与民营企业以某个项目为基础形成的相互合作的模式,政府没有把项目的责任全部都转移给企业,而是由合作的各方共承责任,同担风险,在提高基础设施效率和降低建设成本的同时,也解决了政府有效投资不足的困境,而且较好地化解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和影子银行风险[4]。PPP模式是BT、BOT、TOT等项目融资模式的优化,较多适用于耗资较大、建设周期较长的大型基础设施和公益性项目上,近年来在国外颇为流行。PPP模式的目的在于“使政府所支付的税金获得最高价值的公共服务”。具有弥补建设资金,节约管理成本,提高工作效率,提升服务水平等优势。因此,PPP融资模式比较适用于强调经济性和社会性相融合的旅游项目上。

鉴于大量的桂林旅游项目在实施中运用BT和BOT产生的弊端,在PPP融资模式中主要注意几个问题。首先,要加强项目风险评估。要对项目本身做好前期可行性调研,综合评估其建设风险、投融资风险、政策风险和法律风险等要素。其次,认真对投资人的选择。综合考虑投资人的资质、实力、经验、信用等,以免发生违约风险。要侧重与资本实力强、行业经验多、形象声誉好的企业长期开展投融资合作。最后,要确定责权机制和退出机制。明确责权分配后,要权衡好风险、利益和退出机制。可以通过政府补贴、税收减免、门票调整、景区经营权年限调整等渠道完善补偿机制。

(六)引入国际资本

要建设国际旅游胜地,不可避免要加大力度引进国际资本。鼓励外资银行进驻桂林设立办事处,开展旅行支票、跨境结售汇等业务。争取世界银行(集团)贷款支持。在国外游客聚集的景区,精心包装适合外资投资的旅游产品。充分利用在桂林举办的节事旅游活动,策划一批影响深远的常态化活动,通过各种招商洽谈会吸引国外资本。通过引入国际资本,学习国外先进的旅游开发理念和旅游管理技巧,提升本地旅游企业的景区运营能力,吸引更多入境游客,优化旅游者结构,提升外汇收入,扩大桂林旅游的国际形象和品牌影响力。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相关推荐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