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查字典论文网 >> “和尚分粥”管理浅析

“和尚分粥”管理浅析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08-04 21:55:00
“和尚分粥”管理浅析
时间:2023-08-04 21:55:00     小编:

摘要:通过对“和尚分粥”这个小故事分析在当今社会,随着员工自身素质、劳动保障及社会监察体系越发完善,员工与企业互利互惠的关系也逐渐体现出来。员工管理其实就是在明确的规章制度,有效的绩效考核体系下一个激励、尊重、培养、关心的过程。

关键词:员工管理;绩效考核;制度

有七个和尚住在一个庙里,每天分一大桶粥。要命的是,粥每天都是不够的。

一开始,他们抓阄决定谁来分粥,每天轮一个。可是每周下来,他们每个人只有一天是吃饱的,就是自己分粥的那一天。

后来,他们经过讨论,推选出一个道德高尚的人来分粥。结果有的人想分到较多粥,开始挖空心思去讨好他、贿赂他,搞得整个庙里乌烟障气。

再后来,七个和尚分成两组,三人组成分粥委员会负责分粥,另外四人组成监督委员会负责监督,结果两个小组互相攻击扯皮,把粥分下来吃到嘴里全是凉的。

最后,终于想出一个方法:每个人轮流分粥,但分粥的人要让其他人先挑选,自己拿最后剩下的那一碗。为了不使自己吃亏,每人都尽量分得平均,就算分得不太平均,也只能认了。结果大家快快乐乐,和和气气,日子越过越好。

和尚分粥的故事看似已经结束了,每个人都分得了同样分量的粥,大家都很满意,但是我认为故事远远没有结束。以下从平均分配和制度管理两个方面来分析员工管理的方法。

一、平均是最大的不公平

每个和尚都分得了同样分量的粥,看似大家都很满意。但平均分配只是消除和尚不满情绪的权宜之计,根本没有解决分粥的实质问题。

人类的生存发展,需要各种资源,包括自然资源和准自然资源(经过人类加工的自然资源),对于人类无限的需求来说,任何资源都是稀缺的,稀缺性资源的分配一直是一个艰难的课题,这桶不够吃的粥,对于七个和尚,可以说是一种稀缺性资源。这七个和尚对于这桶不够吃的粥这个稀缺性资源的分配,经历了抓阄式分配、权力分配、排队式分配、计量式分配等方式,但是每种方式都各有利弊,无法将资源公平的分配给需求者,可见分配稀缺性资源是一个专业性、技术性很强的工作。

在和尚分粥的故事中,最终和尚使用了“轮流分粥,分者后取”的方式,迫使分粥者把每份粥分得一样多,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分粥者自己利益的最大化,喝到最多的粥。这种方式看似公平,其实仍有很多漏洞:

1.取粥顺序如何来定。人为分粥,虽尽求平均,但势必会有多有少,最少的那份已经确定属于分粥人了,但是谁先来取最多的那份呢?凭借什么来确定取粥顺序呢?也是如何来分配优先权的问题。

2.过于关注分配过程。这种分粥方式,会使得每个和尚都很紧张,紧紧的盯着分粥的过程,逐个衡量每个碗里的粥的多少。首先取粥的人希望粥分的越不平均越好,因为只要不平均,总有一个碗里的粥会比其他的都多;越到后面取粥的人就越希望粥分得平均,所以每个人都会对分粥的过程指指点点,对分配过程表示不满。

3.平均并非公平。七个和尚在职位、资历、年龄、工作职责上都有差别,与粥的需求量直接相关的是年龄和工作职责,年龄大的和尚和年轻力壮的和尚对粥的需求量不一样;挑水砍柴扫院子的和尚与诵经为主的和尚食量也不同。平均分配下来,有的和尚吃饱了,甚至吃不完,有的和尚连半饱都达不到,无法使粥达到效能最大化。

我们的工资收入也同样是一桶不够吃的粥,没有人会觉得自己的工资已经拿得够多了,人力资源部只会遇到要求涨工资的,还没有遇到过要求降低工资的情况。每个人拿到工资后都会前后左右的进行比较,与公司外部比较,公司内部比较,与个人的贡献比较。人在评价自己的时候,往往不客观,总认为自己拿得太少,但事实不见得如此。每个公司的薪酬计划都是根据战略规划、当期的经济效益以及地区和行业薪酬水平等多方面因素确定工资总额的,具有一定的外部竞争力。

二、对于企业内部来讲,怎样公平的分配工资呢?

以岗位定标准,以绩效定收入。中国企业面临的十大管理难题中,“如何建立有效的绩效考核体系?”排在首位。人力资源管理理论之中最引人注目的热点问题也当数绩效考核。这说明如何有效管理员工业绩依然是我国企业关注的头等管理问题。公司在确认岗位薪酬标准时已经综合考虑了从事本岗位所需的各项任职条件,把薪酬标准按照一定比例分为基本工资和绩效工资,基本工资=各项任职条件的总价值*每月固定工作时间,主要是用来购买工作时间的;绩效工资是用来区分员工对公司贡献大小的,是真正决定员工最终收入的依据。

绩效工资取决于绩效考核的结果,通过绩效考核来正确的评价员工的工作态度、工作能力和工作业绩,公平合理的分配共同获取的利益,同时对员工工作过程中表现出来的优缺点进行汇总分析,帮助员工改进工作绩效,提高员工工作能力,促进员工成长。将员工收入与个人绩效相匹配。工作积极、思维活跃、在工作岗位上做出突出贡献的员工,应该获得更多的收入;整日无所事事,不思进取,得过且过的员工将会在越来越严格和科学的考核中逐个露出水面,并最终被淘汰。

管理者与员工之间是一个绩效合作伙伴的关系,在绩效的问题上,目标是一致的。管理者的工作通过员工完成,管理者的绩效通过员工的绩效体现。所以,员工绩效的提高即是管理者绩效的提高,员工的进步即是管理者的进步。鉴于这个前提,管理者就有责任、有义务与员工进行有效的沟通,将公司的薪酬制度清楚解释给员工知道。让员工知道,他应该做什么工作?怎么样将工作做得更好?为什么做这些工作?什么时候应该完成这些工作?为完成这些工作需要得到哪些支持,需要提高哪些知识、技能?

从员工管理上来讲,粥应该分给能给寺庙带来效益和能维持寺庙正常运营的和尚,只有这样才能激励那些积极为寺庙作贡献的和尚,淘汰那些游手好闲、得过且过的和尚。一个高绩效的团队才是具有竞争力的团队,大家集思广益,把精力放在如何开拓市场、扩大市场、占有更多的资源上,多考虑如何才能使寺庙获得更多的米,大家分得的粥就会越来越多。而不是成天闭门造车,想着如何才能把粥分平均,眼睛盯着分粥过程,却忽视了大家都吃不饱肚子的结果。搞“平均主义”、“大锅饭”,把资源平均分配给每一个人,干多干少一个样,只会使团队的斗志一点点消耗殆尽。

三、让制度来管理员工、管理工作

和尚分粥的故事使我们明白一个道理:制度决定行为,管理的真谛在“理”不在“管”。管理者的主要职责就是建立一个象“轮流分粥,分者后取”那样合理的游戏规则――制度,让每个员工按照游戏规则自我管理。游戏规则要兼顾集体利益和个人利益,并且要让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统一起来。

任何事物的生存、发展都必须遵循一定的规则。在自然界中,正因为有了各种各样的规则,才能保证各种动植物之间的发展均衡,任何生物的成长都是符合自然规律的。在公司管理过程中,如何通过合理有效的管理来使各项工作流程得以顺利流转、调动员工的工作积极性是至关重要的,让规则来管理员工、管理工作,而不是让人来管理。

在企业的发展过程中,会遇到大量的、不可预见的问题,很多问题都是在不断发展变化的。但是规则是相对不变的,规则体现在企业管理中就是制度,只有以相对不变的制度,应对变化无常的问题,才能保证解决方法和结果真正实现纵向的统一,保证问题解决的公平、公正性。让制度成为合理有效的规则、让员工自觉的遵守规则、让规则来管理企业,是管理者们应该努力的方向。

1.让制度看守你的工作

员工所做的所有工作细节,都应该找到相应的制度。各个部门在制定相关的管理制度时,要充分分析和掌握部门工作职责,将工作职责细分为各个工作模块,把工作模块再细分为具体的工作流程,还要汇总工作流程中存在哪些工作活动或动作。只有把部门工作细化到活动或动作才能有效的制定具有操作性的规章制度。

但是制度制定之后,并不是万事大吉了,制度不会自己跑出去管理工作。对员工进行制度培训,让每个员工都知道制度是怎样规定的,遵守制度有怎样的好处,不遵守制度会有怎样的惩罚,对每项工作操作方法、时间和完成标准是怎样要求的。让每个人都清楚制度、认同制度,并且通过一定的台账或表格,使制度真正落实下去。只有这样,制度才能真正帮助部门、员工来管理工作。

例如:安警部在各个岗亭的巡查卡,很好的体现了让制度看守工作的理念。什么时间、什么地点、检查什么内容、谁来检查、检查情况怎样的,通过这个表格,我们可以清晰的看出公司各个区域安保检查情况,也就是说,安警员必须严格按照表格限定的内容去不折不扣的执行制度,才能完成表格的填写,表格在帮助我们管理安警员的工作。

当制度开始帮你管理工作的时候,它就变成了你的工具,你就不会再为每天繁重的工作而感到头疼,你所要做的只是按照制度去处理,工作便会流水一般顺畅。

2.让制度限制权力主义

制度建设的不全面会导致一些工作没有参考标准,没有参考标准的工作,只能依靠行政力量去临时给予解决,这种临时性的行政干预,就是权力的体现。

如《公司办公电话管理办法》中对每个部门固定电话话费额度和各层级员工的移动电话报销额度都做了明确的规定,这就是让制度来订立标准的范例。如果没有这个制度,而是让某个人来决定可报销的话费额度,就难达到公平公正,并且容易滋生腐败。公司出台这样的制度,明确清晰说明了每一个部门和员工的话费标准,把权力交给制度,而不是某个人。我认为,所有的工作都应该订立这样的制度,明确标准,清晰责任,让制度来“分粥”。

制度是最公平的,因为制度的制定是在公开透明的情况下讨论确定的,它是以公司利益和员工利益为出发点,以简化、规范工作流程为原则的。

3.制度就是高压线

在企业内部管理中,制度具有最高权力,是企业的“法律”,任何人,无论职位高低,只要触犯了制度,必将受到制度的制裁。

如公司不定期公布考核通报,对各个层面上的违章行为进行了通报批评,并根据制度进行了处罚。制度就是高压线,任何消极怠工、不负责任、违规规章的行为,只要与公司制度、文化相违背,必将受到惩罚。考核通报,通报的是事情经过,考核的是态度和行为,这说明考核并非最终目的,其真正用意是让所有的员工以此为戒,端正工作态度、纠正不良工作作风,真正以公司利益为出发点,全心全意的做好本职工作。

只有严格的执行制度,才能保证所作的工作都是围绕公司发展而展开的。对制度执行的控制和反馈是制度执行的关键,执行情况要定期进行评审,对执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要及时通报,让制度来制约、引导和规范员工的行为。

当今社会,随着员工自身素质、劳动保障及社会监察体系越发完善,员工与企业互利互惠的关系也逐渐体现出来。员工管理其实就是在明确的规章制度,有效的绩效考核体系下一个激励、尊重、培养、关心的过程。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相关推荐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