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查字典论文网 >> 新会计制度下事业单位财务报销制度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新会计制度下事业单位财务报销制度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06-03 00:01:10
新会计制度下事业单位财务报销制度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时间:2023-06-03 00:01:10     小编:

摘要:新《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和《事业单位会计准则》在资金使用效率、完善会计要素、改变管理方式等方面对规范事业单位财务工作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但是目前事业单位的财务报销制度制定中仍存在报销制度不健全、报销凭证失真、审核监管不力等与新会计制度不适应的问题,影响了新会计制度的高效实施。笔者重点针对产生的问题,提出了相应解决对策,旨在为事业单位和相关人员提供一定的参考借鉴。

关键词:新会计制度;事业单位;财务报销制度;问题;对策

新《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和新《事业单位会计准则》自2013年1月1日实施两年来,在规范事业单位财务工作和保障社会事业和谐发展方面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但是笔者就多次对所在地区各事业单位进行财经检查的情况来看,目前事业单位的在财务报销的制度制定和实施过程来看,仍存在较多与新会计制度不相适应的问题,严重影响了新会计制度的顺利高效实施。本文在剖析新会计制度实施两年来事业单位财务报销制度存在问题的基础上,重点针对产生的问题,提出了相应解决和改善方案,旨在为事业单位和相关人员提供一定的参考借鉴。

一、新会计制度对事业单位财务报销制度的影响

(二)会计要素更加完善。原有会计制度由于在会计要素方面存在缺失,会计人员通常将会计科目确认为会计要素。随着新会计制度的建立,会计要素的组成和定义逐渐明晰。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支出、净资产六大类会计要素的设立,不仅使事业单位开展会计核算及财务管理活动更加具体,而且也为事业单位财务报销制度提出了具体的行为规范和要求。[3]

(三)管理方式发生改变。随着市场经济改革的深入推进,预算外资金成为了绝大部分事业单位资金收入的重要组成部分。原有会计制度下,预算内资金和预算外资金单独核算的模式已经对事业单位合理统筹资金和有效管理预算产生了严重的挑战。[3]新会计制度中核算收支、超支不补,结余留用、定额或定项补助等预算管理方法的推行,将预算外资金和预算内资金形成了统一的结合体,也为财务报销制度提供了更科学更合理的报销平台,更易于事业单位相关人员及时了解单位财务状况,有利于做出正确的决策部署。

二、新会计制度下事业单位财务报销制度存在的问题

(一)财务报销制度不健全。受传统事业单位会计制度的影响,现阶段很多事业单位领导对财务制度体系建设的重视程度不够,相应的财务报销相关制度建设也较为落后。一方面表现在没有能够与时俱进,结合新会计制度和单位实际,修订相关的财务报销制度,使得现阶段仍存在“穿旧鞋走新路”的现象,在执行和落实方面存在严重的滞后性。另一方面表现在部分单位根本没有出台有关财务报销的相关制度,“跟风思想”较为严重,错误的采用通知或口头传达的形式来替代强制性制度的作用。[4]不仅使新会计制度在执行中大打折扣,而且也为部分财务人员和单位领导违规违纪埋下了隐患。

(二)财务报销凭证存在失真现象。近年来我国发现和查处了很多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的违纪违规问题,这其中有很大一部分都存在违规报销发票、用假发票套取国家资金的行为。发票作为事业单位采购报销的唯一凭证,其真实性和规范性严重影响着财务报销制度的顺利实施。虽然中央“八项规定”、“六条禁令”力度空前,“三公经费”开支得到很大程度的控制,但从诸次检查中发现,使用“变身”、“变形”发票的现象仍屡见不鲜。从账面上看,虽然招待费、公车运行维护费等大幅下降,但是实际支出却并未成比例下降,这是由于部分单位和工作人员人为更换发票类型,刻意躲避明令严禁的报销科目,甚至故意隐瞒、篡改和捏造信息而造成的。[5]这种失真的财务报销凭证,不仅会影响会计核算的结果,造成账实不符,给单位带来损失,而且也会成为部分人员腐败的手段和借口,严重影响经济社会健康稳定发展。

(三)财务报销审核和监管缺乏效力。从目前事业单位从事财务管理活动的人员素质来看,有近一半的人员没有经过专业的会计财务知识培训,甚至有的单位还没有专职会计人员。对于财务报销凭证的审核大多是依赖于单位领导或分管领导的简单审查。因缺乏专业性和制度规范,使得这样的审查无法保证其实效和结果。加之财务会计人员在开展财务管理活动时,大多是“看领导眼色行事”,缺乏形式多样的内外部监督。事业单位一把手的“一支笔”造成了财务报销制度严重脱离民众视野,会计人员的监督作用得不到有效发挥,最终导致了财务报销制度形同虚设,甚至与新会计制度下的要求和行为准则背道而驰。[2]

三、改善事业单位财务报销制度的对策

(一)加强事业单位人员对新会计制度的掌握运用水平。新会计制度的出台,是事业单位财务会计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对于经济社会的健康稳定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6]首先,事业单位负责人应加大对新会计制度的重视程度,积极针对所在单位的实际,按照新会计制度的要求,及时修改完善单位财务管理相关法律法规,制定针对性强、政策性强的财务报销制度。其次,要加大对事业单位财务会计人员专业素养的培养力度,要使相关人员清晰的了解掌握新旧会计制度的区别,不管在财务制度制定还是在资产管理、配置、部门预算等工作方面都能做到有的放矢,这样才能在执行财务报销制度方面做到按章办事、按行为准则行事,从人的主观能动性上减少违规违纪现象的发生。

(二)全力推进会计工作信息化进程。新会计制度在重大会计确认、计量以及报告的标准等方面趋向国际准则,这也对事业单位会计工作信息化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1]事业单位在财务报销中要始终坚持国库集中支付和财务集中核算的有机融合,通过与银行签订代发协议、严格实行公务卡制度等方式,在财政部门和相关部分按照有关规定审核报销凭证的基础上,由银行根据公务卡消费数额和审核结果代发报销款项,从而逐渐杜绝单位直接报销现象的发生。对于持卡人消费的不属于公务活动相关或违反规定使用、超出限额标准的坚决不予以报销。这样不仅可以实现财务报销的多重监管,而且还有效提高了财务管理的信息化效率。

(三)建立完善财务报销审核和监督机制。新会计制度要求事业单位既要接收财政部门对预算资金的价值管理,又要对自身预算资金的价值与实物双重管理。这就使得事业单位在财务报销制度建设和实施过程中,要强化财务报销的审核和监督。事业单位应坚决杜绝领导单项审核机制,建立财务公开审核机制,成立由一般同志任组长的财务监督小组,负责一定时间内财务报销凭证的审核和监督。对于报销业务比较重要对技术要求较高也可组织有关专家进行论证。另外也可从社会上聘请监督员,对单位财务报销情况进行监督。同时,要建立单位财务会计工作人员行为准则,并签订财务会计信息责任保证书,确保每一位人员能够明确职责和义务,时刻树立风险意识。并结合单位自身情况,建立严格的奖惩制度,做到赏罚分明,树立正确的价值取向。

四、结论

新《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和新《事业单位会计准则》的实施,为事业单位财务和资产管理提出了规范和要求。各事业单位相关人员应认真学习新会计制度的相关规定和变化,单位领导也要加大对其重视程度,正视新会计制度下事业单位财务报销制度存在的问题,并从加强人员素质、建立完善机制、推进工作进程等方面提升自身应对问题的能力,使事业单位财务会计工作在新会计制度的指导下得到规范完善,进一步促进事业单位健康稳定发展。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相关推荐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