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查字典论文网 >> 论PPP模式下BT模式风险应对措施

论PPP模式下BT模式风险应对措施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15-08-13 14:23:18
论PPP模式下BT模式风险应对措施
时间:2015-08-13 14:23:18     小编:

摘要:2014年前建设―转让(BT)成为地方政府利用外部资金进行基础设施建设的一种主要途径,自国家463号文、46号文和《新预算法》出台后,国家对地方债务进行清理,使得社会资本主体对BT敬而远之。目前国内没有专门的法律来规范BT建设,这样造成很多的弊端,尤其是对BT投资建设缺乏明确规定。本文主要我国BT投资的法律现状进行分析,与政府极力推荐的PPP模式进行分析,对在建BT项目提出相关建议措施,避免投资风险。

关键词:建设―转让(BT);合法性;法律

一、我国建设―转让(BT)的法律现状

随着国家经济建设的不断发展,各地基础设施建设风生水起,而招商引资的途径也多种多样。为了缓解政府的财政压力,政府鼓励社会各种资本进入基础设施建设领域,也出台一系列法律法规保护投资者的合法权益。作为投资方,权益是否得到法律保护至关重要,关系到其生存发展。《国务院关于鼓励和引导民间投资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10]13号文)更加明确企业参与政府的基础设施建设的合法地位。尤其是建设―转让(BT)投资模式越来越受到地方政府的欢迎,因为这种模式能够为政府节约建设管理成本,确保工程项目的按质按时完成。

目前国内没有一部专门的关于BT投资方面的法律法规,只有建设部[2003]30号文《关于培育和发展工程总承包和工程项目管理企业的指导意见》第4条第7款规定:“提倡具备条件的建设项目,采用工程总承包、工程项目管理方式组织建设。鼓励有投融资能力的工程总承包企业,对具备条件的工程项目,根据业主的要求,按照建设―转让(BT)、建设―经营―转让(BOT)、建设―拥有―经营(BOO)、建设―拥有―经营―转让(BOOT)等方式组织实施。”这一条款明确提出了BT投资建设模式,也是我国目前BT投资建设的唯一法规依据。在BT合同中,很多事项都需要双方当事人明确约定,以便以后执行,避免纠纷。同时主要是适用《合同法》、《建筑法》、《招投标法》等法律法规,BT合同必须符合这些法律法规的规定。

二、PPP模式下投资BT项目法律应该审查的基本范围

BT项目其实就是先由社会资本垫资建设项目,政府再用一定时间回购,缓解政府一定时间内的财政支出压力。对当前形势下的BT项目承接,笔者认为要做好如下审查:一是对于经济欠发达地区,财政收入来源匮乏,地方负担重的债务高风险区域,应当避免去投资建设BT项目。二是作为投资商应当认真审查所涉采购项目是否已被列入当地财政部门编制的政府采购服务指导性目录。三是作为投资人应该审查政府是否将项目按照财政部96号文规定,将符合规定的政府购买服务项目同时反映在政府采购预算中,与部门预算一并报送财政部门审核。四是根据新《预算法》第十三条规定,以BT模式实施项目的,相应预算支出尚应经由同级人大审批决议通过,必要的话尚应提交上级人大审议通过。客观而言,地方政府的收入下降,房地产市场不景气导致土地出让金锐减,受国家43号文约束地方政府举债,无论政府,还是投资人和金融机构,均应充分认识到地方债务居高的现状之下,以BT模式实施项目存在的现实风险。所以,当前投资者应该严格审慎采取BT模式投资项目,否则将带来巨大风险。

三、我国当前形势下的BT模式采取应对措施

综上,国家在倡导吸收社会资本参与公益项目投资,应该严守诚信,恪守BT合同约定,不因国家政策法律变化而损害投资者利益,从国家层面可以推动建立有公信力的地方政府信用评价体系,增强地方政府的守信意识。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利用社会资本积极推进PPP项目建设,拉动经济发展。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相关推荐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