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查字典论文网 >> 经济学家眼中的股市

经济学家眼中的股市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07-11 00:11:11
经济学家眼中的股市
时间:2023-07-11 00:11:11     小编:

随着中小企业和全球化对国内经济的影响增强,股市在财富效应之外对经济的影响渐弱,其涨跌也不应当偏离内在价值太远。

最近中国股市的表现激起了很多经济学家的热议。这些争议的背后隐含了一个假设,即股市的表现在某种程度上是和一国经济的运行机制紧密联系在一起的。然而事实并非如此。

值得强调的是,股市上涨并非永远都是一件好事,做出“股市上涨就是好事,股市下跌就是坏事”这样的假设也并不符合经济学常识。在我们看来,人们更应当乐于见到股票根据经济基本面而被合理定价。相反,如果股价偏离基本面太多则不是一件好事。所以,在泡沫中走向繁荣的股市并不被人们看好,对过热后的估值纠正反而应当感到庆幸。尽管如此,“上涨喜闻乐见,下跌人见人厌”的简化特征在一个严格政策导向的市场往往十分深入人心,并且进一步裹挟政策制定者。

政策制定者经常采取限制“裸卖空”的措施,也就是在股价下跌途中,不允许投资者卖空他并不实际持有的股票。可是,基于对维护股市上涨的期望,限制投资者融资买入股票的政策却十分少见。我们实际上可以将融资买入资产的行为视作对现金的裸卖空。因此,在政策制定者不愿看到市场下跌的情况中,资产相对于现金是更受到看跌保护的。

对于经济学家来说,与其说悲观的经济预期导致了股市下跌,不如说股市下跌是对过度乐观的经济预期的纠偏。

股市与经济的相关性是很有限的。总的来说,一个现代化的经济体当中大型企业约占到私人部门经济活动的40%,可能占到私人领域就业的30%。大多数经济活动是由中小企业完成的,而政府部门的作用也很明显。在发达经济体当中,上市公司只占到经济活动的四分之一,占到就业的五分之一。

G7国家最近经历的两次衰退是对前述现象很好地实证。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之后的经济衰退,本质上是中小企业的衰退。大型企业虽然同样经历了这场衰退,但是它们从政府得到了无论速度还是力度都远远超出小企业所得到的政策扶持。而在2001年的衰退中,则是一场大型企业的危机。在这一经济低迷阶段,小企业反而活得还算滋润。因此,从定义上讲,有人会认为这一阶段并不是严格意义上的经济衰退。所以,进入本世纪以来,凭借大型企业的状况来评判经济表现,很可能会得到扭曲的结论。

股票市场和该国经济之间的关系还会由于全球化而不那么紧密了。大型上市公司逐渐成为跨国公司,海外销售业务为公司贡献越来越多的利润,甚至常常占到主要的份额。与此同时,公司的运营和成本也逐渐地发生在海外。这些公司在何地选择上市只不过是一个历史巧合而已。

这意味着股市和经济之间的关系进一步被淡化。我们可以举例说股票市场反映出全球经济变动的一部分特征,但如果将股市和本国经济紧密结合在一起则是危险的。

那么股市对于经济学家而言就毫无预测作用可言了吗?也并非如此。股票属于一类资产,它们是家庭部门财富组成中的一个重要部分,同时也事关金融稳定。财富效应会影响到消费开支,进而影响到经济活动。消费者往往对损失有很强的厌恶情绪,损失带来的负面效用要超出同样金额的盈利带来的正面效用。所以,当股价经历了一轮牛熊又回到原点后,投资者最终对生活水平的预期是下降的。这在一定程度上预示了中国股市目前发生的剧烈波动的后果:尽管市场仍在超出行情起点时的点位运行,但是谁也不能保证人们不会表现出负面情绪。

我们并不应该忽略股市涨跌,而是应该理性看待其经济意义。作为整个经济中的有机组成部分,全球经济和国内经济对股市的影响同等重要。而除了股市之外,投资者应当寻找更好的指标去预测宏观经济。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相关推荐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