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查字典论文网 >> 浅谈德育学分制在中职学校的应用

浅谈德育学分制在中职学校的应用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01-27 01:09:53
浅谈德育学分制在中职学校的应用
时间:2023-01-27 01:09:53     小编:

一直以来,职业学校的生源普遍较为复杂,形成素质较差、违纪现象严重的定势。他们中相当一部分无进取心,无追求,无学习兴趣,美丑不分,善恶不清。如何尽自己的智慧与能力,重铸这些学生为合格的职高生,如何让他们毕业后走向社会顺利就业,为他们将来的生存发展奠定坚实的道德基础,对德育工作的实施是一个严峻的挑战!面对新情况、新问题、新挑战,从创新的角度改革德育,走德育改革和创新之路,成为目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因此,实施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学分制的应用,是德育工作改革与创新的一次探索。

一、实施德育学分制,促进德育工作的观念更新,实现德育目标。

德育教育是中等职业学校的教育重点。长期以来,学校按照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大纲要求,从德育总体目标和具体规格实施德育教育。但是,事实证明德育效果并不明显,距职校培养的人才目标有一定距离。如果观念不更新,德育工作无法创新,德育目标无法真正实现。

“以人为本”的德育观认为,只有承认受教育者在德育过程中的主动发展地位,德育才能被作为一个客观的、不以教育者主观意志为转移的活动过程。德育学分制的实施,就是在“以人为本”的德育观的指导下,使学生在接受教育的同时充分发挥受教育者的主体地位,在自我教育、自我约束、自我评价和自我量化的情形中加强修养,完善人格,规范德行,提升素质。

要在实践中主动适应社会事业发展的需要,不断提升他律向自律转化过程中内化的层次,主动吸取时代的精神营养,充分发挥的自觉适应性和主观能动性,在个体与外界的互动中完善自我,从而实现中等职业教育的德育目标。

二、实施德育学分,改进德育工作管理,提高德育工作成效。

从多年的实践看,管得越多,特色越少,管理越具体,学校的手脚越被束缚,德育工作缺乏主动性、创造性,缺乏生气,不利于提高德育工作效率。德育学分制的实施打破传统的管理方法,开创了新的德育管理模式,以制度为依托,建立“一组三线”的德育网络,创建科学的严格管理模式。

“一组”是指以校长为首,由党、政、工、团组成的“德育学分制考评领导小组”开展学校的德育工作。

“三线”即抓好三条具体实施德育的渠道。

一是政治思想工作教育渠道。学校由分管德育的副校长负责,从政教处到年级组长到班主任,逐层对学生进行政治思想工作及实施组织、考核评价工作。

二是育人教书渠道,要求全体科任教师都利用课堂在自己所教的学科中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和理想、道德、文明行为的教育。在教书育人过程中,要把“育人”放在首位,发挥学科德育功能,寓德育于各科教学活动之中。

三是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完善渠道。由团委、学生会组成各种群众组织,诸如治保队、护校队、文明督察队等,让学生在这些管理中培养其服务精神和组织管理能力;在管理别人的同时,也教育了自己,增长了才干。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的道德意识、评价意识、自律意识和奉献精神,还培养了学生的职业道德和工作能力,把德育工作纳入了经常化、规范化、制度化的轨道,提高了德育工作成效。

三、实施德学分制,拓展了德育领域,培养社会所需劳动力。

已经制定并在进行的德育内容是需要的,但要与时俱进,对德育提出新的要求。随着经济全球化、政治多样化、社会信息化的发展,社会生活本身呈现出了多样化特点,使职业学校德育工作的环境、任务、内容、渠道、对象也随之发生了很大变化。德育领域的拓展,无论德育内容、德育方法、德育形式、德育评价等也都和传统德育有很大不同。因此,仅用过去习以为常的德育单向运作方式显然已不能适应时代发展的需求。实施中等职校德育学分制,让学生根据德育相关内容的规定以修满德育基础学分才能作为毕业的出门证,并在修满基础学分的基础上,对于评先、评优和奖学金评定等方面将有不同的德育学分标准,从而改变了以权威主义为标志的德育模式,坚持“以人为本”,从单向式走向多向式,在充分的自主意识支配下,自觉自愿地接受德育内容、形成良好品质、提高职业道德,从“入口”到“出口”注重培养社会所需的劳动力。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是人们一直所热切关注的问题,而德育更是每个教育工作者感到至关重要的问题。德育学分制的应用虽然对我校德育工作卓有成效,催人奋进,促进了教风、学风、校风的明显好转,推动了学校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提高了办学效益,赢得了社会的赞誉,但是站在春色满园、百花争艳的新世纪里,我们既为教育工作中取得的点滴成绩而欣慰,同时也不能忽视存在的问题。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不断改进和完善德育学分制的应用,发挥德育真正育人的作用。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相关推荐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