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查字典论文网 >> 私学模式对现代高职思政教育的启迪

私学模式对现代高职思政教育的启迪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15-09-14 13:09:34
私学模式对现代高职思政教育的启迪
时间:2015-09-14 13:09:34     小编:

摘要:本文通过介绍传统中国私塾教育方式和兴衰历程,对比其与现代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特点,分析各自利弊,提出传统中国的私塾教育方式对于现代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借鉴意义,即“精品化教育”、“因材施教”、“潜移默化引导”、“人文性关怀”四个方面的启示。

关键词:私学 精品化教育 高职院校 思政工作

我国作为唯一没有出现过文化断层的文明古国,也是世界上知名的教育大国,享有很高的教育教学声誉。传统中国的教育模式,官学为主、私学为辅,官办教育多次因为战乱和社会的动荡被打断,大致归为春秋以前的官学和创立于汉代的封建官办教育,后者以太学和国子监为最高等教育的代表。官学在对中国教育历史文化继承与发展,以及人才培养作出一定贡献的同时,由于存在着“政教合一”、“官师合一”、“附庸封建统治”等显著特点,这些弊病使得其在封建后期成为禁锢思想、学术的反动工具。与之对应的就是私学。

1 何为私学

私塾办学,也叫私学、书馆、私塾、民学,或学堂,是中国传统的民间教育机构,并且为东亚各国所仿效。私塾多由士人阶层私人开办,一般设在教师自家,入学者缴交束即咸猪肉;当然有些富家会请师入门单独授课。私塾通常教些人文的修养以及与科举考试相关的学问,包括从以识字启蒙教育为主的三字经、千字文,人文基础以及考试必考的四书五经,生活修养方面的礼乐、以及能表现个人文学能力的诗文等等。修业年限视各人需要而定。

2 私学的兴起

我国西周初年,由于生产力限制,政治上实行分封制并产生嫡长子继承制。因此出现了社会中一个重要阶层,无土地贵族:士人。进入春秋战国时期,由于战乱影响,诸侯国对于贵族学校的控制力越来越弱,许多典籍流落民间,办学灵活、学术自由的私学则兴起于民间。关于谁是私学的首创者,历史已无可稽考,但毫无疑问孔子对于私学的发展居功至伟。他的一生收徒讲学,并曾周游列国,宣扬主张,与弟子们的谈话被搜集整理成《论语》一书,成为儒家的不朽经典。此后中国的教育模式始终是官、私学并行,直到进入民国后才被现代意义的学校所取代。

3 私学模式与现代高职院校思政工作的比较

现代高职院校与传统私学教育模式的异同,可以从私学大家孔子的教育内容、教育形式、教育方法等方面来做典型分析。

3.1传统私学教育内容集中在人文知识的普及

通俗点讲就是“做人教育”,这点和现代高职院校思政工作的本质要求完全吻合。需要指出的是,尽管私学代表人物孔子,从人文关怀角度提出了很多意义深远的理论和方法,但是其封建思维局限性并不值得提倡,或者需要有选择的继承。而集中传统优秀文化、民族共识以及时代进步主题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显然在高职院学生思想教育环节更能获得广泛认同,取得实践效果。

3.2孔子兴办私学的初衷是与当时贵族教育针锋相对,做到有教无类

这一理念对于高等职业教育的思想政治教育环节尤为重要,并能获得新的解读。在以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的教育宗旨主导下,对于即将成为建设主力军的高职院校毕业生,有教无类可以打破学历界限,更集中地进行在校思想教育和人格塑造。

3.3私学的办学自由主要体现在时间选择、地点选择和方式选择上

时间和地点的选择,是由办学模式本身决定的,不再赘述。关于方式选择上,以孔子为例,他并非千篇一律照本宣科,而是针对于不同的求学者给出不同的见解。

4 私学模式对于现代高职院校思政工作的启示

综合比较了传统中国的私学办学模式后,我们可以有选择性的看到,私学对于现代中国高职院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启发性是具有一定意义的,归纳而言可以分为以下两个方面:

4.1精品化思政教育的重要性

传统中国教育并没有学历这一概念,也就不存在升学、毕业等阶段,读书人的追求就是“一考定终身“的科举,但由于科举制的局限性,落榜考生是绝大多数,因此活到老、学到老成为一种现实。特别在孔子的时代,还未出现科举取士的制度,其学生自拜师那天起一直都跟在他身边学习,很多直到他逝世。这样的学习看上去琐碎,但是三千弟子七十二贤人的教育成果又说明了,思想教育只有融合在一起,才是真正有效果的精品化教育。孔子与弟子是师生,但情感上早已成为一种亲情关系,弟子们不但是在“课堂上”聆听老师的教诲,更多的时候耳濡目染老师的生活作为,和对每件事的即时观察。这样的融入型精品思想教育,在今天当然不能要求师生完全没有界限的生活,但是信息网络化时代又为师生之间提供了天然的交流沟通平台,是可以做到思政教育走下讲台、走出教室、走进生活的,使得思政教师不再是高高在上的宣讲者,而是实实在在的引路人。

4.2因材施教的必要性

综上所述,传统中国的私学办学模式对于今天高职院校学生的培养特别是思想教育工作的启迪思维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相关推荐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