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查字典论文网 >> 深入理解“商品”的概念

深入理解“商品”的概念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03-15 01:10:55
深入理解“商品”的概念
时间:2023-03-15 01:10:55     小编:

“商品”是经济学中的一个最基本的概念,研究经济必须从商品入手,因此准确地理解和把握“商品”这个概念是非常必要的,更是十分重要的。特别是在当前,商品经济的日益发展使许多经济现象的发生变得越来越复杂,也让人难以分清哪些东西是商品,哪些东西不是商品,而这又恰恰是课堂上学生经常会提出的问题。因此,这就要求教师要有多方面的知识,从各个不同的层面,理解把握和认清商品这个拥有特殊或时代性的概念,以备学生提问。下面就结合实际,谈一下我对“商品”一词的理解。

“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就是商品”(2014版《思想政治》必修一《经济生活》第4页)

可见,一件物品要想成为商品,必须具备且必须同时具备两个条件。

第一,作为商品,首先必须是劳动产品。这里所说的劳动产品有两点含义:一是人们通过劳动而生产出来的产品,若不是劳动产品,则不可能成为商品,如自然界的阳光、空气、山川、河流、湖泊等,就不是商品。二是虽然不是人类的产品,但通过人类的劳动参与了,也可称之为劳动产品。如抓到的蟋蟀、摘来的果子等,这一“抓”一“摘”,便使自然界原本有的东西变为劳动产品了。

第二,劳动产品必须通过交换,才能最终成为商品。“交换”是劳动产品成为商品的关键。农民自己种的粮食,要想成为商品,就必须进行出卖,即交换;如果农民种的粮食自己用了,即没有进行与他人的交换,就不能称之为商品。这里的“交换”有三种意向,一是等价交换,二是合法的交换,三是存在买卖关系的交换。

这就是我们对经济学当中出现的“商品”一词的理解。似乎非常简单,很容易掌握,然而在现实生活中,却出现了许多让人感觉到似是而非的东西,让人难以琢磨,并在课堂上频频以发问的形式出现,因此授课老师要注意解答,下面试举几例,以供参考。

学生问:在商店里,经常会看到“买一赠一”的字样,那么请问“赠一”的东西是不是商品?

教师答:“赠一”的这个东西仍属于商品。考虑此题的关键在于“赠”此物品的目的何在。我们在课堂中讲过的“赠”品,是指捐款、捐赠灾区的物品,或作为礼物赠送给他人的物品,这当然不属于商品。而“买一赠一”中“赠一”的东西,表面上看是在“赠”,但实际上“赠一”必须得先“买一”,即其真实目的是为了达到促销的效果,希望顾客下次还能“光临”,事实上所“赠”的物品的成本已完全含在我们“买一”的物品的价格当中了,商家只不过是获利少了一点罢了。

学生问:自然界的阳光不是商品。那么在教室中,尤其是在冬天,每个人都想坐在有阳光的地方,甚至不惜花费“重金”,那么,这里的阳光不就是商品了吗?

教师答:“阳光”不是劳动产品,它是不可能成为商品的。这位同学在这里混淆了一个事实,那就是认为“交换”的是“阳光”,但实际上并非如此,他“交换”的并不是“阳光”,而是有“阳光”的“座位”。

在这里,教师还应该顺便指出,虽然自然界中所固有的东西不是商品。但如果把它们进行加工、利用,就有可能成为商品。如阳光经过加工成为太阳能出售,就是商品;山川里的水,经过加工变成矿泉水出售,也成为商品;把空气中各种成分分离出来专门利用(如氧气)就成为商品。

学生问:随着商品经济尤其是市场经济的发展,以及人们道德的某些变化,出现了许多不道德的行为。如偷盗,甚至有的人倒卖儿童、妇女,那么请问,这里偷盗的东西和被倒卖的儿童、妇女是不是商品?

教师答:实际上这种现象的出现,是极少数人由于某种利益的驱使或某种道德、良知的丧失,而做出的一种违反法律规定的犯罪行为,不是我们经济学当中所研究的商品;同时同学们应注意,并不是用钱能买得到的东西,就一定是商品,也就是说,我们不能把商品化了的东西完全当作商品。

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很多东西也变得日益复杂化,判定商品也更难了,如股票、债券是不是商品?等等,希望我们能不断地去钻研、不断地去深化,以便于深化地理解商品的内涵。

参考文献:

田广林.中国传统文化概论[M].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相关推荐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