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查字典论文网 >> 让“流动的花朵”美丽绽放

让“流动的花朵”美丽绽放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15-09-14 17:50:35
让“流动的花朵”美丽绽放
时间:2015-09-14 17:50:35     小编: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由农村进入城市的流动人口越来越多。父母外出务工,必然会影响到孩子。一部分儿童随父母进城生活,他们从小就一起和父母漂泊在外。但生活、学习环境的频繁变换,家庭教育的不完整甚至缺失,流入地的适应问题与文化排斥等,都会影响这些“流动的花朵”的健康成长。

这几年,我们幼儿园外来务工人员子女逐渐增多,已占我园孩子总数的50%以上。然而,这些来自五湖四海的孩子与本地孩子在很多方面存在着差异,在交往和适应中存在困难。根据调查,主要表现为以下几方面。

一是生活习惯不同带来的影响:由于地域差异大,文化背景不同,孩子的各种生活习俗、饮食爱好都有差别,如,南方以米饭为主、北方以面食为主,会造成南北方孩子的不适应和不认同;二是语言不同带来的影响:孩子的语言能力较弱,刚入园时大多以方言为主,由于地区差异很大,孩子在语言沟通中存在障碍;三是心理上的影响:由于对彼此的文化不了解、不认同,外地孩子缺少归属感。特别是本地家长会歧视外地孩子,对外地孩子的心理上造成了消极影响。

调查显示,流动儿童心理健康水平一般较同龄的非流动儿童低。与城市儿童比较,流动儿童缺乏自信、自卑感强。我们需要关爱幼儿园内的这些“流动的花朵”,根据幼儿园现状,找到合理途径,开展融合教育。所谓融合教育,其概念起源于1994年,原意是让有特殊需要的学生跟同龄的正常学生一起在常规学校接受教育,使他们适应主流学校的校园生活。随着国际移民的增多,融合教育开始用于移民的教育,其核心思想是“促进融合”,其目标是:让随迁子女在流入地和就读学校有归属感,感到被充分接纳,享受到了公平待遇,并获得充分发展。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大背景下,融合应是和谐的内核,针对民工子女社会融入问题的现状,力图在“融入”和“边缘化”中寻找结合点,根据现代教育的基本原则和精神,探索一条真正实现教育公平的路径。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第一部分的第五条指出:“幼儿园教育应尊重幼儿的人格和权利,尊重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和学习特点……关注个别差异,促进每个幼儿富有个性的发展。”它首先强调了幼儿园的教育要尊重孩子的人格和权利,还强调了幼儿园的教育要关注个别差异,促进每个孩子富有个性的发展。外来孩子也是我们大家庭中的一员,也有权利得到老师的关心和爱护,有权利得到全面和谐的发展。这就要求老师了解这些外来孩子原有的文化结构,认真对待每一位孩子的需要,真正做到促进每个孩子的发展。

我们提倡艺术的差异性,尊重多样艺术。但这绝不意味着,差异会妨碍彼此的融通乃至融汇。文化艺术的共同属性,不仅使融通和融汇有了可能,还使其成为文化艺术进一步发展的需要。

根据以上精神,我找到了外来务工人员子女与本土文化融合教育的三个主要途径和策略

一、营造博爱的氛围

外来务工人员的子女从小在农村长大,婴幼期与父母接触时间短,加之所处的生活环境艰苦,在情感方面普遍表现出敏感、脆弱的特性。当他们进入新的环境生活学习时,非常渴望得到来自老师和同伴的平等对待和热情关注。因此,老师要首先从心灵上贴近他们,耐心地倾听难懂的方言、细心地揣摩孩子的需求。不歧视、不嘲讽、不抱怨、不抛弃,用真诚的微笑拂去孩子的不安、用宽慰的拥抱传递温暖。对年龄小的孩子更多地注重生活适应和习惯养成;编班时考虑人数比率,让外来务工人员子女与本地的孩子共同生活,结伴游戏,在日常教学中,考虑个体差异和分层指导,尽可能让孩子在日常生活中融为一体。

二、提供交流的平台

首先,要消除本地家长和孩子对外地孩子的误会。外地孩子由于居住的环境、家长的忙碌而无法照顾等原因……可能不太讲卫生,有时也显得孤僻,但他们的身上也有许多优点:勤快、独立能力强、勇敢……在学校里老师要引导本地孩子去发现。教育他们及其家长理解、接纳外地孩子,并积极与居住地的外地孩子一起玩。其次,成立爱心家庭,在班内邀请外地孩子到本地家庭做客,本地孩子到外地孩子家庭做客,互相体验不同的生活文化,互相包容和理解,使孩子感受彼此的友好。再次,呼唤社会力量的关注。外地孩子居住的村委、居委要关注这些孩子的生活,让孩子有归属感。工厂要给家长提供休息日,促进孩子与家长的交往、交流。

三、促进文化交流

我国地域辽阔,山川秀丽,历史悠久,而在幼儿园内,每个班级都有一半以上孩子来自五湖四海,每个地区有着不同形态、不同风格的自然景观,也有着各自的民间艺术和生活习俗等特点。而作为有着2500年以上悠久历史的苏州本土文化,更是有着独特的文化底蕴。利用这些资源,将来自各地孩子的家乡文化和苏州本土的文化进行有效融合,在教学活动和区域活动中让本土孩子了解外地的文化特点,也让外地孩子了解本地的文化特点。在学习过程中让孩子继承、发扬、创新家乡的本土文化,并在互相了解的过程中使孩子之间形成互相尊重、互相学习的目的。使本地孩子和外来孩子和谐共处,使他们将来真正成为迎合时代发展和地方经济建设需要的合格市民。

让我们用博爱去接纳这些外来的孩子,与他们真诚地交往,从而促进外来务工人员子女与本地社会的融合,让这些“流动的花朵”同样自信、美丽地绽放。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相关推荐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