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查字典论文网 >> 我心目中的一堂好课

我心目中的一堂好课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08-07 21:31:40
我心目中的一堂好课
时间:2023-08-07 21:31:40     小编:

随着教学研究的深入、教学观念的转变、教学方法日趋合理,“好课”的概念也在发生变化。那么,在现阶段,好课的标准又是什么?有人认为评价标准不同,只是见仁见智罢了。但它的确是摆在我们每一位教师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在此谈谈我的看法。

一、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明确是一堂好课的前提。一节课要教什么知识、要进行什么训练、要取得怎样的效果,教师心里要清清楚楚,学生也要心领神会。这样,教师才能有效地引导学生攻坚。另外,教学目标的确定还要精当,既要符合大纲要求,又要符合本班学生实际,不过高,也不偏低,使学生真正学有所得。

二、教学底蕴

良好的教学底蕴是好课的基础,我认为应该包括四个方面:

1.公心。即公平民主。教师在教学中忽视教学平等,不讲师生平等,不讲一视同仁,那么就不可能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共同发展。特别是对那些所谓的“差生”,是冷落他们还是关心他们,这是衡量教师是否有公心的一个尺度。

2.慧心。即聪慧之心。教师要给学生一杯水,先要有一桶水。对某一部分的教学内容,教师不但要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对学生在练习中出现的错误,教师不但要知道错误发生的原因,还要知道怎样把他导向正确。这就要求教师要有较高的文化素养,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平时多看书,广泛涉猎。这样,教学才有深度,释疑才会准确,课堂教学才能有实效。

3.匠心。指教学设计是否合理,是否有新意,这是教师教学基本功的体现,也是备课是否到位的结果。如施教中如何抓住重点,突破难点;如何激疑、引疑、解惑;如何诱发不同意见,以及如何使学生人人参与训练等,都要有匠心的安排。教师的教学思想、教学艺术等都可以从这里体现出来。

4.爱心。这是教师事业心和责任感的表现,是上好课的基础和前提。一个充满责任感的教师,从备课到施教,乃至教后的指导,无一不受爱心的驱动。备课时想学生的实际,教课时注意因材施教,辅导时因人而异。特别是对那些厌学、淘气的孩子,不舍、不弃,使不会的学会,让不感兴趣的感兴趣。

三、教学过程

1.学生三动:主动、真动、全动。“主动”的含义是不受任何外力推动而动。学生在学习中的主动,是其求知欲、学习动机、学习兴趣的表现,也是教师调动的结果。学生在课堂上的主动,表现在方方面面,如主动求解,弄懂自己不懂的知识;主动求疑,把自己的疑惑提出来,问老师、问同学;主动求异,即说出自己的不同意见,甚至展开争论,从而做到正确理解;主动求法,即自觉运用掌握的学习方法或创造新的学习方法,使学习更扎实、更有效;主动求博,即在学习中能够做到旁征博引,扩大学习的外延,使学习更深入。

“真动”是学生在正确的学习动机驱使下扎实、有效地进行思维操作。这里没有花架子,没有装腔作势,没有表演成分,学生为了自己的进步而实实在在地学。这样的课堂允许学生说不会,允许学生答不上来。语惊四座的回答固然好,所答非所问也是正常的。课的真实性是实效性的基础,没有真实性,也就没有实效性。

“全动”是指学生的整体参与,我们的教学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学,不是仅面向少数尖子学生的教学。教学的每一个环节、每一个步骤都要使学生全体参与。要尽量摒弃少数人做,多数人看的训练方法。当然,做与看是可以结合的,但要巧妙的结合,防止有些学生溜号。少数人练而多数人看的做法是挫伤学生自尊心、自信心的不良动作,必须摒弃。

2.教师五导:导向、导思、导练、导趣、导博。“导向”有两个含义,一是引导学生瞄准本课的教学目标,集中精力去攻坚,使问题得解,能力提高;二是在教学中渗透本课程的学习规律,使学生知道该怎样学。

“导思”是引导学生深入思考,这是教学能否深入的关键。而学生的思考不得法、不深入是常事,教师必须设法引导。此外,导思也是培养学生良好思维品质的过程。

“导练”是强化教学效果的重要措施。实践出真知,知识的把握,技能的形成都是在实践中体验、感悟的。教师导练方向是否准确,方法是否有效,是衡量教师教学水平的一个重要方面。

“导趣”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培养知识兴趣的重要方面。一堂好课,不但能极大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把课堂教学引向深入,还能把学生的兴趣拉向课堂内容。培养学生兴趣的意义,绝不亚于知识的传授。

“导博”是把课堂教学引向深入、培养兴趣的重要措施,是大教育观的表现。教学中恰当地引导学生对所学内容进行延伸,使学生认识更正确、更扎实。正所谓:“首孝悌,次见闻”。足见见闻的重要。见闻也就是要求师生多看、多涉猎、多读参考书籍、多观察别人的做法。

四、教学效果

教学效果可以从四个方面看。

一是短期目标是否得以实现,即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否实现,如德育目标、知识目标、能力目标以及一般发展目标的落实情况;二是长期目标是否落实,如教学中是否遵循规律、是否教给学生学习方法、学生的学习兴趣、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否得到培养等;三是看学情,即教师是否善于引导,学生是否真正做到了“三动”,师生关系是否和谐,信息交流是否多向等;四是学境,即课堂上是否有良好的学习气氛,如教师感情充沛,学生个个奋进,互相取长补短,有错就改等。

总之,对好课的认识,是一个人教学观念的体现。素质教育观下的课堂教学,需要的是完整的人的教育。一堂好课的真正贡献不仅是让学生获得知识,还要让学生拥有一种精神、一种立场、一种态度、一种不懈的追求。一堂好课,它应是有意义的课:让学生学到了知识,锻炼了能力,在过程中产生了良好的、积极的情感体验,并激发了进一步学习的强烈需求,越来越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中去。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相关推荐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