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查字典论文网 >> 作文通病自我诊断与校正

作文通病自我诊断与校正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2-12-07 01:24:51
作文通病自我诊断与校正
时间:2022-12-07 01:24:51     小编:

老师常常教我们作文应该怎么写,但不应该怎么写,却说得不多。不应该怎么写,实际上就是指出学生写作文时最容易犯的毛病。哪些属于最容易犯的毛病呢?从小处看,举不胜举,从大处讲,不外乎以下五种。

一、空洞

空洞病有两种情况。一种是面对作文要求,根本就想不出多少话说,似乎刚刚开了个头,马上就得结束似的。这样的作文读起来就像一个干瘪羸弱的孩子,一点血肉也没有。犯第二种空洞病的同学,文章的架势很大,口气很大,说的话也很多,但细细读来,发现并无多少实际内容。

就以写人物为例吧,有些同学一下笔便对所写人物拼命表扬:学习刻苦,先人后己,英勇顽强,开拓创新,不怕困难,坚忍不拔……一顶顶有光环的帽子朝头上戴。语文老师批评这些同学,又不是要你们写评省市优秀、先进人物材料。为什么写人物记叙文不可以这样写?

写人物记叙文,特别是写短小的人物记叙文,要比较集中地写人物某一方面的特点。历数人物的优点或缺点,可不能像开中药铺一样只罗列药品名称,不陈述药方药理。写人物记叙文既要有观点,更要有材料,所用的材料要能最生动最具体地说明观点。老师教我们写人物记叙文时,总要关照我们注意寻找典型事例。典型事例的恰当运用可使文章一下子被撑起来,本来空洞的文章就有可能变得具体充实。有典型事例,又能写出一两个别致的细节,具体充实的内容便能使文章变得生动活泼起来。

二、肤浅

好文章或好作品有一个总的标准,即丰富的内容、深刻的思想和完美的艺术形式能有机结合。很多时候,平庸的、一般的与优秀的、上乘的文章的区别就在于肤浅与深刻。为什么每年的高考、中考作文得高分者寥寥无几?除了语言表达的水平外,还因为大部分考生所写的仅仅停留于最表面的泛述和最常规的思维上。深刻和肤浅往往仅存于一线之间,有时只要稍稍动一点脑筋,稍稍多想一步,便有可能化腐朽为神奇,变肤浅为深刻。

最近我正好看过湖北一名中学生的一篇随笔型议论文。大概内容是这样的:大书法家王羲之上街买烙饼,看到做烙饼的小姑娘手法娴熟,动作麻利,王羲之边付钱边感叹:这个小姑娘如能学习书法一定能成为大家。但在一旁的一位老太太颇不以为然。于是这名同学就此提出看法,进行议论: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社会工作只有分工不同,没有贵贱之分。这样的立论肯定是对的,但比较平庸肤浅。如果就此立论,再转一个方向,引出深一步、新一点的立论行不行呢?比如由王羲之的故事想起一则“文革”期间的故事:名作家徐迟和一批水利工程师在农场劳动,恰好遇上两头水牛顶角争斗。徐迟想起牧童吹笛的画面,于是拿来笛子吹奏,但两头打架的牛并未分开。水利工程师在计算力和距离,几个胆大的分成两边各拉牛的尾巴,仍无济于事。一位老农走过来,点燃火把放在两头牛之间,两头暴躁的牛竟一下子分开了。这个故事与王羲之的故事对比起来说,便能得出另外的立论:该烙饼的就让他烙饼,该练书法的就让他练书法,该写文章的就让他写文章,该做工程师的就让他做工程师。社会工作虽然没有高低贵贱之分,但人的才能确实有不同的方面和特点。“骏马能历险,耕田不如牛;坚车能载重,渡河不如舟。”特别是在知识经济时代,人才的使用更有特殊性和专业性。比尔・盖茨的时间不允许让他做饭,王选也不能让他过多地消磨于会议和行政事务之中……同学们想一想,这样的立论是否比原来深一步、新一点呢?

三、俗套

俗套是青少年作文中最常见的问题。俗套虽然是一种作文病根,但大部分同学似乎又难以避免俗套。小学生记一件事,前几年最多的就是公共汽车让座,水中救人,帮邻居买米买煤什么的。还有一种是思路俗套。这种俗套近年来在中学生中有增多的趋势。就以表现爱国主义主题来说吧,1997年写香港回归,1999年又写澳门回归,题材当然很好,但我读过几十篇同类文章,没有看到一篇有点新思路的。有时三五篇文章看下来,给人的感觉好像是同一个模子倒出来的。如贵州一名中学生的文章,标题就叫“妈妈,我爱您”。把祖国比作母亲,不错,很好,但写进作文里,不会有什么新意。

同样是表现爱国主义,能不能换一种思路,换一种说法呢?比如南京市中央路小学校长接受记者采访时说,他们学校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重在从基础做起,让孩子爱自己的学校,爱自己的家乡,爱自己的父母。他们让孩子从身边的小事做起,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于是,我就想到,能不能就此事写一篇不同于一般套路的爱国主义作文呢?我们是否可以这样来展开思路:

昨天老师把我叫到办公室,批评我近来说话粗鲁,粗话脏话常常脱口而出,在不知不觉中就伤害了别人。今天早晨,我参加学校的升旗仪式。在庄严的国歌声中,我目不转睛地看着五星红旗冉冉升起,旗帜飘扬在学校的上空,此时此刻,我对祖国的热爱之情油然而生。是的,祖国每时每刻都在我们的心中,但热爱祖国并不仅仅是一股热情。对我们青少年学生来说,热爱祖国就体现在你上好每一堂课、做好每一次作业中;就体现在你尊敬老师、热爱家乡、孝敬父母的一言一行中。热爱祖国,就是让你不要随地吐痰,不要乱扔纸屑。热爱祖国,就是让你不要随便骂人,不说粗话脏话。热爱祖国,就是让你尊重他人,帮助别人。热爱祖国,就是让你有修养,讲文明……祖国不是一个抽象的概念,热爱也不仅仅是一时的激情和应时的口号。爱祖国与其说是一种激动人心的情感宣泄,倒不如说更是一种扎扎实实的实际行动。

同学们对比一下,这样来写爱国主义是否有点不一样呢?如果还是按常规写,那种套路,加上那些话语,虽然没有错误,但读起来抽象教条,味同嚼蜡。换一种思路,换一种说法,也就等于打破了陈旧的套路。

四、混乱

混乱一般有线索和材料混乱、篇章结构混乱和语言混乱等几种情况,但这几种混乱也不是绝对分开的。线索和材料混乱往往伴随着结构混乱,结构混乱的文章又常常体现于语言的混乱之中。我看过一名中学生写的名山游记,他在开头写道:

“在一个风和日丽的日子,我经历了一次愉快的节日之旅。庐山,我心中早就向往的地方。听爸爸说过,一部《庐山恋》的电影使这座名山更加有名。《庐山恋》记叙了两位年轻人,一男一女,一位是国民党将军的女儿,一位是共产党干部的儿子,他们在庐山这个特别的地方相遇了。更感到奇怪的是他们相恋了。不过我从来没有看过这部电影,爸爸却常常津津乐道。我眼前的庐山,确实很好看,遗憾的是妈妈没有来……” 开头写的这些内容从大的方面看,并没有离开庐山这一表现对象,但材料和结构上有混乱现象。表现庐山,可写秀美景色,可写人文历史,当然也可写与庐山有关的电影故事,只是这样来写显得表述和结构安排较为混乱。《庐山恋》的电影故事应安排在中间部分作为插叙,使之巧妙地和写景融合一体,还要有精到的议论。如要将这一电影故事放在开头,只适宜作为引子,而不应作详细的介绍。一开头就这样具体介绍《庐山恋》电影,而后又说爸爸津津乐道,妈妈没有一道来,读者多少有点莫名其妙的突兀和不适感。

中学生作文中的混乱现象特别表现在写青春愁绪方面。他们忘了书面表达是要给别人看的,你不认真构思,不精心设计篇章结构,写出来的文章别人很有可能看不懂,这实际上也是一种混乱。如广西一名中学生写了一篇题为“只有你陪我一起唱歌”的作文。该文的前半部分是这样写的:

“寒假的最后几天,天气突然又冷下来了。这是寒假的最后一个圩日。天空阴霾,远方寒山寂寂,凛冽的寒风在空旷的田野上刮过。中午,我等朋友,等了一个上午也没有朋友来找我,我有点失落。后天就要回学校了,快乐的日子转瞬即逝,时光匆匆,满目萧索,我有点寂寥。可是到了镇上,我还没有找到朋友……”

这篇文章你说它是纯抒情文吧,又不是,因为该文记叙的是自己赶圩日会朋友的情景。作为记叙散文吧,时间、地点、人物又一概不清楚。即使是抒情,也看不清情感的线索。从表达方式看,抒情、记叙、议论的界限与结合的轮廓非常模糊。有人认为比较先锋、比较前卫、比较抽象的文学作品就可以不讲逻辑,不讲语法,爱怎么写就怎么写。其实不是,最优秀的文学作品,包括比较先锋、比较前卫、比较抽象的文学作品,都是有理性基础的,其新奇多变的表达方式中仍然遵循着人类普遍的逻辑法则。从这点看,还是要建议中学生朋友从基础做起,打好基本功。

叶圣陶针对语言混乱现象曾告诫过人们:“为什么会产生混乱呢?这是因为有些人作文时非常随意,有些事情没有好好想就写下来。每次作文前,要问一问自己有没有想清楚,如果还没有想清楚,就不要急着动笔,等想清楚了再写。把问题想清楚,写出来的东西就不会混乱了。”

五、离题

无论是中考作文,还是高考作文,老师在考前辅导中,总要反复叮嘱同学们注意审题。这是因为,不管你的文字多么优美,条理多么清楚,只要偏离了题目要求,作文就彻底失败了。克服离题走题的毛病,一要把好审题关,二要练就扣题落笔的本领。对于审题,要记住两个要点:

1. 要弄清体裁和样式。这对考场作文尤其重要。顾客要求做一件西装,结果服装师做了一件中山装,尽管中山装很得体很精致,但由于样式不对,顾客一定不会接受。1996年的高考作文是比较两幅漫画,出题者的真实意图是让考生写一篇文艺鉴赏类文章,结果很多考生写成了读后感,读后感和文艺鉴赏文虽然有相同的地方,但毕竟样式上有明显区别,你弄错了,当然也就不可能得高分了。

2. 要分清标题中的中心词和限定词的含义。比如说安徽省有一年的中考作文题目是“我和老师说句心里话”。这个标题是比较完整的句子,“我”是主语,“说”是谓语,“心里话”是宾语,“和老师”呢?当是起限定作用的状语。在构思中一要分清人物关系,二要分清内容主体。内容主体要紧紧扣住“心里话”三个字,“心里话”就是自己很真实的思想,很真实的感情,可倾诉,可“谏言”,但必须围绕“我”某个方面的事表达出对老师的恳切之情。

练就扣题落笔的本领,是细致审题后的具体落实。一般来说,题目的要求准确地理解了,所写的内容搞清楚了,落笔时也就不会走题了。但在行文过程中,仍然要时时提醒自己:

所用的事例,包括典型事例,是否最能说明题目所规定的内容;所用的论据是否最能证实题目中所隐含的论点;所作的人物肖像描写、景物描写是否与全文的中心内容息息相关……总之,当文章开了头,特别写到后半部分的时候,要特别注意所述内容是否有走题、偏题现象。只有具备了强烈的审题意识和强烈的扣题意识,才能做到笔力集中、内容紧凑、一语中的、不说废话,才能使自己所写的文章成为一篇好作文。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相关推荐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