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查字典论文网 >> 关于小学数学两步解决问题结构的探究

关于小学数学两步解决问题结构的探究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06-22 01:02:48
关于小学数学两步解决问题结构的探究
时间:2023-06-22 01:02:48     小编:

摘 要:任何系统都具有一定的结构,能发挥一定的功能。学生理解了知识的基本结构,就可以掌握这一知识的基本内容,并能够促进迁移。对两步解决问题,如何把这一教材结构完善和发展为学生的认知结构和智能,关键在于知识形成的过程中指导学生建立良好的知识结构。

关键词:小学数学;解决问题;结构;探究

解决实际问题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内容,是培养学生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发展应用意识、提高解决问题能力的重要载体,也是一个难点。低年级学生由于年龄小、知识经验少、思维活动有局限性,要想提高他们的解题能力,并不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本文以苏教版小学数学教材为例,谈谈在教学中怎样引导学生掌握两步解决问题的结构。

一、明确教材内在联系,增强两步解决问题结构的整体意识

两步解决问题在解决问题教学中占有重要地位。两步解决问题是学习多步复合解决问题的过渡阶段,只有学好两步解决问题,才会为以后学习多步复合解决问题打下基础。在具体教学中,要启发学生理清思路,揭示两步解决问题里隐藏的中间问题。

通过审题,指导学生从已知条件来思考。在两步解决问题中,根据已知条件能直接算出所要解答的问题吗?不能。那么,根据已知条件能直接解答什么呢?能解答的是隐藏的中间问题。思路:已知什么和什么,可以先算什么(即先算中间问题,变中间问题为又一个已知条件),然后,就可以求出最终答案。问题是思维的方向,也可以指导学生从要解答的问题中找条件。思路:要求什么,必须知道什么。什么已经知道了,什么还不知道(揭示出中间问题),因此要先算什么(先算中间问题)。通过这种思维训练,不仅能理清解题思路,还能培养学生的分析综合能力。只有掌握两步解决问题的结构,形成整体观念,才有利于教学。

二、从学生的认知特点出发,引导学生掌握两步解决问题的结构

小学生正处于从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阶段,教学必须遵循儿童的认知规律,从动作、感知入手来发展智能。要充分考虑学生的认知心理特点,把教材的知识结构转化为学生的认知结构。教学时,要采用适应儿童知识基础和心理因素的教法,举例于下。

(2)采用“两问”方法,揭示两步解决问题的结构。一次教学中,我提出“两问”:饲养小组养10只黑兔,养的白兔比黑兔多6只。(养的白兔有多少只?)一共养多少只兔?通过解答,学生认识到前一个问题是后一个问题的条件,要先算。如果去掉括号里的问题,就成为一道两步解决问题。通过“两问”,学生对两步解决问题的结构更容易领会且印象深刻。

(3)直观演示,用线段图示意。一次用幻灯投影教学中,当讲到“把这些苹果”时,我将两块重叠的可以活动的幻灯片一拉,图上左边18个苹果和右边6个苹果就合并起来了。学生一目了然:把“这些苹果”平均放在4个盘里,要求平均每盘放几个,必须先算这些苹果一共有多少个。还可以用线段图示意数量关系,帮助学生理解题意。抓住新旧知识的连接点,分析关键语句,让学生明确谁跟谁比,明确多少或倍数关系。画线段图时,通常先画被比的数,如一道题的关键语句是“红花比黄花和紫花的总数少3朵”,要先画“黄花和紫花的总数”,再画“红花的朵数”和它比。可以看出,要求红花朵数,必须先算黄花和紫花的总数。

三、及时反馈,整理复习,巩固两步解决问题的结构

两步解决问题内容简练,能反映各种类型的数量关系,覆盖面大,题目活,思维量大。主要特点有:第一,新旧知识联系紧,系统性强,可以将两步解决问题与四则运算有机结合。比如,连减的两步解决问题,可以指导学生用多种方法解答。38-9-9,可用38-(9+9),也可用38-9×2解答。第二,例题一题多用,有的变换已知条件或补充条件成为另一道两步解决问题;有的变换成另一道两步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灵活的解题能力。

可以以教材为依据指导学生从模仿到独立练习编两步解决问题,在练习中设计一些问题让学生辨析。通过辨析指出错处,加深学生对两步解决问题的结构和数量关系的理解,提高审题能力。两步解决问题是多步复合解决问题的基础,蕴含着多步解决问题的结构。如“供销社收购桃450千克,收购的李子是桃的3倍,收购的杏比李子少280千克……”(让同学提出问题并解答。)学生提出“桃、杏和李子共有多少千克?”“桃比杏少多少千克?”显然,这已成为三步解决问题了。

根据教材特点,教师在教学中要及时反馈,整理复习,适当放手,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学生理解和掌握了两步解决问题的结构,审题、列式、检验就迎刃而解了,还使学生对多步复合解决问题有了初步的认识。

参考文献:

[2]朱德江.新课程下“解决问题”的教学与指导策略构建[J].小学教学,2007(08).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相关推荐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