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查字典论文网 >> 我国高校实施本科生导师制必要性的探析

我国高校实施本科生导师制必要性的探析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04-13 00:00:36
我国高校实施本科生导师制必要性的探析
时间:2023-04-13 00:00:36     小编:

摘 要:在高等教育的大众化和普及化阶段,本科生导师制(以下简称本导制)彰显出精英教育的品质与价值,是目前高等教育教学改革中正在探索的一种新型教学制度,是在师生双向选择的前提下,由专业过硬、品学兼优的教师担任本科生的指导教师,对学生的学习、品德、生活、心理等方面进行个别指导的一种互动式教学制度。本文在阐述本导制的内涵、特征的基础上,分析我国高校实行本导制的必要性。

关键词:本导制;概念;特征;必要性

当今社会是知识经济的时代,一个国家的竞争力和文化软实力的强弱取决于综合高素质创新人才的多少,而高素质创新人才的培养取决于高等教育,而高等教育的主干层次是本科教育。为了适应社会市场经济对人才的需求,我国高校本科教学正在不断的推进和深化改革。对于我国来说,本导制是一种新型的人才培养教学制度,其自身特点符合高校人才培养机制的要求。本导制虽然在我国高校实施了十余年,但仍有很多的学者对其提出了质疑,认为本导制在我国高校实施的必要性有待商榷。本研究旨在梳理本导制的内涵、特征的基础上对实施本导制的必要性进行探析,也为今后导师制在中学阶段的实施提供参考。

一、本导制的概念界定

对于本导制的含义,不同的学者有不同的看法。本研究认为本导制是指在师生双向选择的前提下,由专业过硬、品德兼优的教师担任本科生的指导教师,对学生的学习、品德、生活、心理等方面进行个别指导的一种互动式的教学制度。

二、本导制的特征

本导制起源于19世纪的牛津大学,有着悠久的发展历史,形成了有别于其他教学制度的特征:

1.强调因材施教

强调因材施教是本导制的一个主要特征,这一特征是在本导制自牛津大学形成之初就传承下来的。在很长的时间里,牛津大学的导师教学是由导师与学生一对一进行,导师注重根据每个学生的性格特点、智力水平进行教学。导师在每周一次的一对一导师教学中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虽然当前牛津大学同我国高校一样,不可避免地受到了大众化教育的冲击,本科生导师教学也由一对一向一对

三、四转变,但本导制中导师关注的核心问题仍然是因材施教,最大限度的给予每一个学生自由的发展空间。每个学生都能够在学习、生活、思想上得到导师的个别指导。结合我国高校的实际情况,本导制能够与班级授课制、学分制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导师帮助学生了解专业培养计划、制定学习目标、安排学习进程和选课安排等,根据学生的特点进行有针对性的个性化培养。

2.强调构建师生合作的互助关系

强调构建师生合作的互助关系是本导制的关键特征。教学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双边活动,本导制本身是一种教学制度,导师与学生的互动中扮演着多样的角色。他们是某一学科领域的专家或者某一科研项目的研究员,他们是学生观点的批判者,他们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他们是学生生活中的伙伴……无论什么样的角色,导师教学的过程中,导师不是信息的传递着,而是学生的引导者。导师教学的过程中师生之间互相影响、互相作用、教学相长是其核心目的,而决定导师教学成功的关键在于构建师生合作的互助关系。师生的关系应该是平等、民主、合作的,这样导师才能主动的关注学生的个性特点和需求,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学生才能够自由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和困惑,从导师那里得到帮助。

3.注重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

注重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是本导制的本质特征。曾任牛津大学校长的柯林・卢卡斯(ColinLucaS)这样描述他的导师:“他所教授给我的,就是让我去思考,他从不给我答案,他会说你怎么认为?我则说我不知道,然后他说去读读这几本书,然后回来告诉我你怎么认为”[4]。本科生导师教学的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如何探究知识、独立思维的能力,教会学生如何学习,培养学生主动学习,对待任何问题都没有统一的标准答案,对学生也没用绝对的权威,它给予学生的是一种生活和自由的思维方式。这也是本导制的本质特征和精髓所在。

4.以专业教育为重点

专业教育是本导制的基本特征。高等教育的基本特点是其专业性,而本导制恰好也具有这一基本特征。每一个本科生进入大学校门之初,就选择了一定的专业,学生们希望通过专业导师结合自身的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而我们在认识本导制的概念中就已经获知,担任本科生导师的必备条件就是专业过硬、品德兼优。因此本科生导师往往能够将学生的个人成长与其专业发展完美地结合起来,将学生的专业成长目标与社会对专业人才的诉求相一致起来,本科生导师根据学生自身特点和专业特点,逐步帮助学生将专业知识内化成自己的东西,并为学生搭建专业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学习平台,从而促进学生的专业发展。

三、实施本导制的必要性分析

认识了本导制的内涵及其特征,其教育价值也能够显现出来。很大一部分学者还是认为实施本导制是有必要的,并且具有重要意义,大致可概括以下四方面。

(一)本导制有利于高校完善的实施学分制

目前我国高校采用的是学分制,其好处在于学生拥有更加自由的学习空间。但是,大学生们从高中步入大学的校门,其学习方式、上课方式、生活方式等各方面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并且对所学的专业特点、课程的选择等知之甚少,有的学生为了修得学分,总是选一些较为容易和专业发展关系不大的课程,不利于其专业发展。由此从学生步入大学校门的开始为其配备导师,导师可以根据学生的专业特点和学生自身的特点,帮助学生制定比较合适的学习计划、选课方案、具体的学习目标,使学生避免盲目的做出选择,这样有利于学分制优势的发挥,更大限度的给予学生舒心、自由的学习空间。

(二)本导制有利于提高学校的科研活力

科研水平是衡量一所高校办学水平和社会影响力的重要标志。本导制的实施,使得本科生能够跟随导师参与到科研活动中去,无论学生想在学术领域还是实践性就业领域得到发展,通过一定的科研活动平台,学生们都能够在活动中培养自己学习专业性知识、探究知识、独立思考的能力,也能提高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创新能力。在大众化教育的当今社会,精英教育是必不可少的,本导制本质上就是一种精英教学,这符合社会对精英人才的需求。导师在对学生进行科研指导的过程中也能不断的提高自身的科研能力,拓展延伸自己的专业知识,在为学生解惑的过程中发现自己的不足,从而不断的进行研究学习,这是一个教学相长的过程。导师带着本科生进行科研探究,更能提高学校的科研活力。

(三)本导制有利于增强思想教育队伍的力量,丰富学生思想教育内容

许多高校思想教育工作人员的年龄、学历知识结构不够合理,全面推行本导制,将大大增强思想教育队伍的力量,改善学生思想教育队伍的结构;同时,由于导师进行思想教育是一种文以载道、潜移默化的方式,它是导师通过对学生进行专业指导进行的。因此,有利于将学生的思想教育与专业教育结合起来,使学生思想教育有可以依托的基础,从而加强对学生的思想教育。

(四)本导制有利于突破班级授课制的局限性

班级授课制是我国大学本科教育的基本教学组织形式。班级授课制是一把双刃剑,既有利于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及集体教育的力量,但其局限性也随着社会对人才不断的提高要求而彰显出来:由于班级集体教学,教师的精力有限,很难顾及到每个学生,所培养出来的学生过于标准化、同一化,而学生的个性得不到开发和发展。每个学生所具备的能力与潜力是不同的。本导制的推行能使导师尽快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性格特征及其综合素质水平等,便于因材施教,这样有利于学生的发展不受班级授课制的束缚,有助于学生发挥所长,充分挖掘自身潜力,开发创新思维能力,明确自身优缺点,从而汲取导师的精华,取长补短,完善自身。将本导制与班级授课制形成一股教育合力,才能更好的彰显高等教育所培养的高质量人才的优势。

本导制在我国高校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得到了社会广泛的认可,但在研究与实践的过程中,同样出现了很多的误区:生搬硬套国外本导制的模式、对起监督和评价体系研究的较少、对其定义模糊等,这也是一些学者对本导制实施的必要性逐渐提出质疑的原因。通过梳理本导制的实施的必要性,让更多的学者能够清晰的认识到本导制的内涵和特征,从而回答学者们的质疑,这也是本文研究目的之所在。我们需要不断地对本导制更加深入的去研究,坚持借鉴和创新相结合,探究出符合本校特色的本导制。在以后的发展中,我们还可以将导师制运用到高中、初中阶段,这是我们教育教学的发展趋势。随着中学阶段班容量的增大,一个班主任带领着七八十名学生,很难对所有的学生面面俱到,在中学实施导师制就是缓解这一困境的一个有效措施,只要我们灵活创造导师制的实践模式,导师制在中学阶段的实施也是有很重要的教育价值和必要性。

参考文献

[2]高志凯,王定君.本科生导师制的渊源、内涵和实施意义――本科生导师制的理论分析[J].甘肃高师学报,2011

(1):75-77.

[3]温红,张学农,曹莉,章良.高校本科生导师制之初探[J].淮海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

(8):104-106.

[4]杜智萍.今日牛津大学本科导师制的特点及启示[J].现代大学教育,2006

(6):166.

[6]胡绍元,钟纯真.高师本科生导师制模式选择及构建[J].内江师范学院学报,2010

(3):108-111.

[7]胡守华.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

(5):5-6.

[9]谢应东,陈丽丹.本科生导师制的实践和探索――以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商英学院为例[J].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学报,2007

(7):106-109.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相关推荐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