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查字典论文网 >> 提高幼儿园区域材料的趣味性

提高幼儿园区域材料的趣味性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04-18 01:15:36
提高幼儿园区域材料的趣味性
时间:2023-04-18 01:15:36     小编:

在幼儿园的区域活动中,老师们常常发现:精心制作了大量的区域材料,希望将教育目标蕴含在材料中,引发幼儿在与材料互动中的主动学习。然而,这些材料并没有如老师期望的那样受到孩子们的欢迎,甚至成了一种摆设。老师们也常常郁闷:“我费了这么大功夫做好的游戏材料,孩子为什么不喜欢呢?”细细观察后,我们发现:在区域游戏中,一些好玩有趣、可以反复操作的材料普遍受到孩子们的喜爱;而一些材料虽然有着游戏的名称,玩法却单调乏味,自然也就无法吸引幼儿。

反思上述情况,我们发现区域材料受到冷落的很大一部分原因是源于老师把材料的教育性看得过重,忽略了游戏材料本身的趣味性和可操作性。“寓教于乐”――区域材料先要让孩子们感到“乐”,他们喜欢玩,愿意探索,才能产生教育效果。

“玩”是幼儿游戏的直接动机,“好玩”是幼儿乐于持续游戏的根本原因;“爱玩”是促进幼儿与区域材料间互动的前提;“会玩”是幼儿通过区域材料得到发展的体现。因此,在设计和投放区域材料时,我们要充分考虑到材料的趣味性。

一、增加新材料,改变游戏模式

案例:趣味抢图。

材料:各种图形卡片,每个面画有不同图形的骰子。

玩法:两人合作,轮流掷骰子,当骰子掷到什么图形时,快速说出图形名称并找到正确图形的,即可拿走图形卡片,游戏结束时,谁持有的图形卡片多即为获胜。

找图形在幼儿园的区域游戏中是比较常见的,但多为个人游戏,很多时候,教师都会设计成从一幅图画中找出各种不同的图形,缺少幼儿之间的合作。这个游戏能够开展合作游戏,幼儿充分互动,但由于图形简单,玩法单一,且孩子们常常会为是谁先抢到的而发生争执,导致不欢而散,影响了孩子们的玩兴。

趣味性设计:急智快手。

材料:印有不同数字的不同形状图形若干、按铃、两个骰子(一个每面有不同数字,另一个每面有不同图形)、两个小筐。

玩法:幼儿每人一个骰子,一个小筐,同时掷出骰子,然后根据两个骰子显示的数字和图形,正确找出符合两个条件的卡片,并迅速按下按铃,图片即为他所有。游戏结束后,小筐里卡片多的幼儿为获胜方。

在这个游戏中,教师投放了两个骰子,分别印有数字和图形,这样每个孩子都掌握了掷骰子的主动权,提高了幼儿使用材料的积极性。幼儿必须在同时观察自己和对方的骰子后,迅速判断找出正确的卡片,丰富了游戏的内容。教师还投放了按铃,只有找到图片并迅速按下按铃后才可以拿走卡片,增加了游戏的竞赛性和紧张感,让幼儿的注意力能够高度集中,快速反应。

显而易见,新材料的投放,增加了游戏的趣味性,让幼儿在合作竞争中得到发展,幼儿在观察、思考、寻找、反应等过程中,体验到了游戏的乐趣,并在按铃的隐形作用中,学会了遵守规则――当按下按铃后才可以拿走卡片,避免了不必要的争吵。

二、材料组合,增加游戏趣味性

案例:图形变变变。

材料:不同形状、不同大小的纸板。

玩法:幼儿将不同大小、不同形状的纸板进行自由拼搭,排列出不同的图案。

存在的问题是材料单一,玩法单调,幼儿拿起材料随便摆弄几下就置之不理了。很长一段时间内,这份材料都无人问津。

趣味性设计:百变金刚。

材料:边缘打有许多小孔的不同形状的纸板、游戏螺丝钉。

玩法:幼儿可以在自由拼搭的基础上,用游戏螺丝钉将每个纸板连接并固定,形成类似于“皮影”的活动图案。拼好的图案各个“关节”都能活动,就像一个奇趣的“变形金刚”。幼儿每次拼搭的图案都不同,充满了无限的创意。

教师将原先各种形状的纸板边缘打上许多小孔,并增加游戏螺丝钉的投放数量,这个区域材料设计虽然简单,但通过两种不同材料的巧妙组合,丰富了材料的可操作性,吸引幼儿的兴趣,延长了幼儿对材料的探索时间,提升了专注力。通过反复拆卸、组合和改变形状结构等将区域活动内容推向新的高度,同时也给幼儿带来了无穷的乐趣。

三、赋予材料一定的故事性,增加游戏的趣味性

材料:量筒、小串珠、水。

玩法:将量筒内装上水,幼儿将串珠投入量筒内,观察水位上升和小串珠数量的关系。

这是一个科学小实验,材料易于准备,幼儿也容易操作,但幼儿在操作时随意性很大,往往是将串珠随便放几颗就结束游戏了,没有持续游戏的动机。

趣味性设计:乌鸦喝水

材料:量筒、小串珠、水、乌鸦形状的注射管。

玩法:两个幼儿比赛,将小串珠投入装了水的量筒中,直至水位达到量筒口,用乌鸦状的注射管吸水,模仿“乌鸦喝水”游戏,看谁的“乌鸦”先喝饱水。

教师在原有材料的基础上,加入了一个乌鸦形状的注射管,让游戏变成了一个有趣的故事,幼儿要通过自己的努力将水位升到最高,才能让“乌鸦”喝到水。并且两人一组,相互比赛,看谁的“乌鸦”先喝饱水,丰富了游戏的形式。故事情节的加入使得幼儿参与游戏有了动机,活动过程有乐趣,比赛的形式体现了同伴间的交流。让游戏变得有趣,让幼儿变得“爱玩”,这才能体现出材料的意义。

四、平面材料立体化,增加游戏的趣味性

案例:拼拼乐

材料:图案模板和相同图案的拼图卡片。

玩法:幼儿取出图案模板,对照模板将拼图的碎片拼成完整的图案。

这个游戏材料在幼儿园是很常见的,幼儿通过观察找出事物的特征,通过拼图理解局部与整体的关系,游戏形式缺乏层次性,趣味性也不强。

趣味性设计:魔方拼图

材料:两个大骰子,每面都有不同的图案,但两个骰子相互间有两个图案是关联的。

玩法:幼儿通过观察、比较,理解画面,将相互关联的画面拼在一起。也可两个幼儿合作,任意掷骰子,拼到完整画面即为合作成功。

平面的拼图在幼儿园的区域材料中是司空见惯的,在各个年龄段的区域材料中都会出现。将平面的材料立体化,变成像“魔方”一样的立体拼图,还可以两两合作游戏,增加了趣味性。这样的区域材料,既改变了游戏的模式,也培养了幼儿的观察力和分析力,他们需要将不同面的故事情节对比、联系,才能确定可以拼在一起的画面,充分调动了幼儿的多种感官参与游戏。

教师应该潜心挖掘和开发区域材料的价值,让区域游戏具体形象、生动有趣,让幼儿乐于和区域材料互动,乐于操作区域材料,让材料变得“好玩”,让幼儿变得“爱玩”,变成一个“会玩”的孩子,充分体现区域材料的隐形教育价值。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相关推荐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