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查字典论文网 >> 从中美比较的视角谈我国高校应用写作课程体系改革

从中美比较的视角谈我国高校应用写作课程体系改革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03-12 01:09:29
从中美比较的视角谈我国高校应用写作课程体系改革
时间:2023-03-12 01:09:29     小编:

本文系2015年上海市重点课程建设项目“应用写作”及2014年东华大学教改项目“多元开放互动式应用写作课程体系探索与实践”阶段性研究成果。

摘要:应用写作在新媒体时代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比较美国高校课程建设情况,我国高校应用写作课存在着“课程细分不够”“教学手段单一”等亟待解决的问题。要改变这一状况,就必须多举并施:一是制订教学模块,以丰富多元、与时俱进的课程体系满足不同专业层级学习者的需求;二是开拓课外讲堂,以多样化的教学手段促进学生在多重训练中提高实战能力;三是成立写作中心,以课堂内外互动的方式全面提高学生写作能力。

关键词:中美比较;应用写作;改革一、现实与挑战:社会急需高水平应用写作人才作为一种以实用为目的的写作类型,应用写作在现代社会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研究表明,人们每日所接触的书面语中,应用文约占95%,应用写作已成为国家管理、经济运行和国际社团、人际交往等事务中不可或缺的一种手段,是人们日常生活中最常用的传输、储存、处理信息的方式[1]。概括起来,应用写作的重要性具体表现在以下三方面。

1.对于社会而言,应用写作是储存传播信息、交流思想情感的重要媒介。应用写作是一项以文字为载体进行信息处理的特殊活动,写作主体(包括执笔者及授意者)将各类信息及对信息的分析思考形诸笔墨,并传送给受文者,让其知晓实施。应用文生成、传播并实施的过程,是信息及信息中所包含的思想情感储存、传送到被接受的过程。应用文因其类别不同,在传播信息和交流思想方面的功能也各有侧重,通知公告类重在传播信息,请示书函类重在交流思想,而规章制度类则二者并重。各类制度中包含了单位或部门所属人员需共同遵守的行为规范,制度在其传播的过程中,将其携带的这一信息连同制定制度的理性原则、价值取向、理念追求、道德标准、利益协调等一系列观念传递给下属员工,增加下属员工对制度的了解与认知,并形成按制度行事的良好习惯,制度在其下达的过程中,不仅起到了传递信息的作用,也起到了传承思想、协调矛盾、增进理解的作用。

2.对于组织机构而言,应用写作是实施现代管理的重要手段。应用写作从其本质上来说是为管理活动服务的,它是实现管理思想的中介。应用文生成、传播并实施的过程,是管理者的意图由无形到有形,由少为人知到广为人知,由观念层面到行为层面的过程。应用文的执笔者在写作过程中,将管理者的思想和意图进行整合,形成条理清晰、结构规范、表达有序的文本,这是管理者的意图由无形到有形、由无序到有序的过程。应用文生成之后,由相关单位签章并传送到每一位受文者手中,这是管理者的意图由少为人知到广为人知的过程。各位受文者收到文书之后,将文书所言事项及要求贯彻到具体工作中,这是管理者的意图由观念层面转化为行为层面的过程。不同类别的应用文在管理工作中发挥着不同的作用,总结计划类文书对未来的管理活动起导向作用,契约文书用来规范组织行为,法律文书用来维护组织活动的合法性。所以,阮金纯表示,“应用写作行为与各种管理活动相伴而生, 没有管理的需要, 也就不会产生应用写作的动机,相应的行为自然也就不会发生”[2]。

3.对于个人而言,应用写作能力是构成现代人人格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应用写作能力是以分析归纳能力、调查研究能力、领会授意者意图能力、把握接受主体心理能力、词章建构能力等为基础的,这些能力对于提高效率、实现自我价值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日本就强调把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与其主体性人格塑造结合起来,通过写作训练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社会生活,从而提高发现自我、应对生活的能力。美国高级人力资源专家、独立商业撰稿人林・格伦辛格・波帕尔在针对企业的一次调查中发现,在被调查的企业管理人员中,有79%的人认为写作能力是商业领域最具生产力的要素之一。美联社针对402家企业所做的调查也显示,企业管理者普遍认为员工的写作能力是最重要的能力之一。佛罗里达大学Randall S. Hansen博士和Katharine Hansen博士则指出,良好的写作能力不仅是取得优异大学成绩的“入场券”,也是在学术领域中取得更大成绩、在职场取得成功的重要因素之一。[3]

新媒体普及之后,应用写作的重要性更为凸显。传统媒体语境下,话语权掌握在政府及媒介集团的手中,普通大众撰写的稿件需经过编辑修改、守门人把关之后才能传播出去。而在新媒体语境下,众多开放的网路平台为普通个体提供了自由的话语空间,个体的写作素养及能力直接影响到网络话语生态并进而影响到社会人文环境。令人担忧的是,当前社会各界普遍反映大学生的写作能力不能满足社会的需求。许多大学生走上工作岗位之后,对于工作中所要求撰写的通知、报告、请示、社会调查、工作计划等常用文体不能做到得心应手,有些大学生甚至连基本的组词成句、布局谋篇能力都不完善。社会急需高水平应用写作人才与人才能力不足的矛盾,给高校应用写作课提出了严峻挑战。

二、比较与反思:国内普通高校应用写作课存在的问题我国于上世纪八十年代已在成人高校、各类职业院校、财经司法院校开设应用写作课程,之后在学者的倡导下,逐步推广到全日制普通高等院校。当前,该课程在全日制普通高校课程体系中的公共课地位已得到普遍认可,但对比美国高校该课程建设的基本情况,我们发现,当前国内应用写作课仍存在着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问题一:课程细分不够,不能满足不同层次学习者的要求

美国高校设有完备的写作类课程体系,体系中包括不同类别共计几十到上百门不等的写作类课程,供不同学科专业不同写作基础的学生选择。如麻省理工大学的写作课程包含四大板块:(1)说明文和修辞(exposition and rhetoric),(2)创意写作(creative writing),(3)科学写作(science writing),(4)科技交流(technical communication)。每一板块下又设若干门专精课程(more specialized advanced subjects)。说明文和修辞板块是写作基础部分,讲授写作中的语言技巧及常用应用文的写作方法。其他三大板块则是为已掌握写作基本功的学生开设的高级课程,除创意写作属文学创作的范畴之外,其他两类都属于应用写作范畴。四大板块近百门课程,涵盖社会生活中所需的各类写作技能,学生可以根据学科专业、学习基础及兴趣爱好进行多样化选择。

相比之下,国内高校应用写作课则显得过于单一,难以满足不同层次学习者的多样化需求。首先,没有考虑到不同专业/行业对写作能力的不同要求。当前国内高校应用写作课程设置大致分为两种情况:一是面向中文专业开设专业选修课,周课时2节,共32课时;二是面向非中文专业开设公共必修或选修课,周课时2节,共32课时。虽然也有部分高校开设了具有专业化特征的应用写作类课程,但总体来看,这些专业化课程并未普及,且课程细分不够,难以满足行业分工日趋细密的社会对写作能力的多样化需求。

其次,没有考虑不同写作基础学生的不同需求。在我国,应用写作和英语都是以提高学生语言表达能力为目标的公共课程,但英语课程体系建设远比应用写作完善,不仅课时多,开课时间长,而且充分考虑到学生的个体差异。入学时根据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层级将其分入不同班级,便于教师因材施教。而对于以提高母语写作能力为目标的应用写作课程却未作此类区分,学生不管基础好坏,都分入同一班级,甚至对于来自少数民族地区的学生,其汉语基础较为薄弱,写作基本功尚不扎实,也未进行分班教学。这样的班级设置不利于教师有针对性地选择教学内容,严重影响教学效果。

(二)问题二:教学手段单一,不能有效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美国高校分课内课外对学生的写作能力进行培养。从课堂教学环节来看,美国各高校普遍重视学生习作训练,一般采用小班教学模式。课堂教学以少讲多练为特征,教师只针对性地讲授各类文体的写作技巧,把大量的时间留给学生动笔。同时教师还十分注重课堂讨论,常将学生的习作带到课堂,发给学生进行讨论,并针对学生习作中的问题讲授有关写作技巧。从课外指导环节来看,美国各高校从哈佛、耶鲁、麻省理工、斯坦福等知名院校到各级普通高等院校,基本上都设有写作中心,学生在课堂习作、论文写作或其他各类文章写作中碰到任何问题,都可以在中心找到老师咨询并帮助解决。有些高校还设有在线工作室,学生可以将习作发到网上,写作中心的老师会进行修改和点评,并通过网络与学生互动。

相比之下,国内高校应用写作课的教学方法手段就十分单一,很难有效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首先,国内高校对学生应用写作能力的培养止于课堂,没有课外辅导训练等环节,没有体制机制鼓励并保障教师参与课外辅导。因写作辅导费时多、对教师自身素质要求高,加上公共课教师任务繁重,教学指标对于教师个人发展作用不明显等方面的原因,学生在课外碰到有关写作问题时很难找到教师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

其次,由于应用写作是公共课,国内各高校大都遵循思政课等公共课开设惯例,实行大班教学,某些高校一个应用写作班级超过100人,一个教师同时要带四个以上的班级。大班教学迫使教师采用知识传授为主、学生训练为辅的授课模式以缓解作文修改的压力,同时将课堂讨论局限于教师问、学生答等简单的设问式,很难针对学生习作中出现的问题,进行互动讨论。而写作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相关写作知识需要通过反复训练才能固化为能力的一部分,这也是课堂教学不能有效提高学生写作水平的重要原因。

此外,当前国内应用写作课程建设中还存在着师资配备不齐、教材针对性不强、考核方式单一等方面的问题,需引起重视。

三、借鉴与创新:多元开放互动型应用写作能力培养模式建构上述问题表明,当前国内高校的应用写作课程已难以满足社会对人才的需求。要改变这一状况,必须从不同层面对课程作大的调整与改革。我们拟在借鉴美国课程建设经验的基础上,结合中国高校实际,在现有条件下建立一套多元开放互动型应用写作能力培养模式,力图解决国内高校写作课程中存在的诸多问题,为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培养做出贡献。

(一)改革一:制订教学模块,实现教学内容开放

要培养高素质应用写作人才,首先要突破现有教材及长期教学定势对教学内容的局限,主动追踪不同专业/行业应用写作的发展态势,以开放的姿态建立既丰富多元又与时俱进的课程体系,满足不同专业、层级学生的学习需求。

1.教学内容分块,充分满足不同专业学生的学习需求。首先将应用写作课分为基础写作和高级写作两大板块,每个板块下设不同模块。如基础写作部分包括“应用写作概述”和“常用文体写作”两大模块。“应用写作概述”模块根据应用文的特点,着重训练学生组词成句、布局谋篇、提炼观点等写作基本功;“常用文体写作”模块旨在让学生掌握信函、工作计划、工作总结、调查报告、社会实践报告、大学生创新计划项目申报书等常用文种写作技巧。高级写作部分根据学生专业不同而设置不同模块,如针对行政专业的学生,讲解请示、报告、决定、公告、通报等文书的写作技巧;针对经济专业的学生,讲解经济预测报告、财务分析报告、经济工作研究等写作技巧;针对法律专业的学生,讲解起诉状、答辩状、判决书等法律文书写作技巧;针对理工科学生,则讲解科技应用文如实验报告、科普短文、科技论文等写作技巧。考虑到当前大学生公务员考试参与率比较高,可在高级写作部分增补申论写作等有关内容。

2.教学内容分层,充分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将上述基础写作课和高级写作课面向不同年级不同写作基础的学生开放。其中基础写作A为公共选修课,周课时1节,共16课时,主要面向一年级学生开放,目的在于让学生转换写作思路,充分了解应用写作的基本特征,掌握应用写作的基本规范。基础写作B为公共基础课,周课时2节,共32课时,主要面向二年级学生开放,目的在于让学生掌握常用应用文的写作范式,能熟练撰写学生工作中常用的应用文体。高级写作A为专业基础课,周课时2节,共32课时,主要面向三年级学生开放,目的在于让学生掌握与专业相关的应用文写作技巧,熟练掌握行业工作中常用文体的写法。高级写作B为专业选修课,周课时1节,共16课时,主要面向四年级学生开放,目的在于对接社会需求,让学生熟练掌握与就业、社会工作等密切相关的应用文写法。

要求学生在大学期间至少完成3个学分的课程学习,鼓励学生根据自身特点跨年级选课,比如,对于已经具有良好应用写作基础的学生,可不修基础写作A,直接修基础写作B;对于毕业后准备跨专业就业的学生,可不修高级写作A,直接修高级写作B。这样,在应用写作总课时增量不大的情况下(由原来的2学分增加到3学分),由于对课程进行了细分,课程的针对性增强,因而能基本上满足不同专业/行业及层次的学生对课程的需求。

(二)改革二:开拓课外讲堂,实现教学手段多元

应用写作作为一门“学”“术”并举、以“术”为主的课程,应把建设具有可操作性的应用写作训练模式作为课程建设的重点和教学内容的核心[4]。除了在课堂上精讲多练,创设情境,鼓励学生参与互动之外,教师还应更新观念,打破课堂对教学的局限性,多渠道开辟课外讲堂,让学生在多重训练中提高实战能力。

1.引入情境模拟教学法

应用写作课堂教学的难点之一是学生不具备相关文种的写作经验,因而很难理解文种的写作要求并将其内化为个人知识能力体系的一部分。为此,笔者建议应用写作教师在课堂上引入情境模拟教学法,即教师根据教学内容,设计与现实生活中相类似的场景及事件,让学生通过角色模拟进行实践演练,以便更好地理解并掌握各文种的写作要领,从而提高写作能力。如教师讲授会议报道、会议记录、会议纪要的写作方法前,先在课堂上围绕学生感兴趣的热点话题展开讨论,并以讨论会作为写作对象让学生进行写作训练。这样先演后练的教学模式,既能活跃课堂氛围,又能让学生迅速掌握写作要点,并能在相互点评中及时发现问题予以纠正。又如,在讲授工作计划、工作总结等文种写作技巧时,让学生以团队为单位为所在班级或社团撰写工作计划或总结,并选代表在课堂上进行交流,听完交流后大家出谋划策对稿件进行补充和完善,这样既能加深班级同学之间的情感,提高班级及社团工作水平,又在实践中提高了学生的写作能力。

2.完善例析教学法

例析教学法是应用写作教学中不可或缺的方法,范文不仅能帮助学生掌握相关文种的写作格式及要求,也对学生习作起到良好的参考示范作用。由于随着时间的推移,写作语言及风格会发生变化,行业/专业中也会出现新情况、新问题,而教材从撰写到出版需要一个过程,所以教材上的范例很难完全满足课堂教学的需要。为此,教师要打破教材的局限,根据教学需要及时更新范例,除了可以收集校园中出现的与学生学习、生活、工作相关的范例,还可以充分利用网络的便利,从不同单位信息公告栏中获得范例。此外,教师还应及时发现社会生活中的失败范例,剖析其谬误及原因,提高学生的应用文审美能力,并防止在今后工作中出现类似的问题。

3.开辟课外写作基地

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掌握各类文书的写作目的及要求,并获得更多的实践机会,教师还应打破教室对课堂的局限,将写作训练延伸至课外活动及事务现场。教师应积极开拓课外写作训练基地,帮助学生提前进入职场展开演练。如在讲授社会调查、社会实践活动报告、项目策划书、会议及活动报道等有关写作内容时,可与高校宣传部、学生处、团委等单位合作,将学生带到活动或会议现场,先参与活动后进行写作。在讲述相关专业文种的写作技巧时,可与校外企业合作,一方面让企业提供写作范例让学生学习参考;另一方面,让企业提出写作要求,由学生完成写作任务,以边学习边实践的方式促进学生提高写作水平。

(三)改革三:成立写作中心,实现课堂内外互动

在教学中我们发现,参与过学生会或社会管理工作、有相关应用文写作经验的学生不仅学习兴趣高,而且容易掌握文种的写作要领,因而能达到理想的学习效果。为此,笔者建议由高校教务处联合宣传部、团委、学生处、各学院辅导员工作办公室,成立写作中心,一方面为学生提供充足的课外实践机会,以课堂内外联动的方式提高学生的写作兴趣,解决学生写作中出现的问题;另一方面,也为学校应用写作队伍培养和输送人才。

1.写作中心的组织建制

在当前各高校写作师资编制有限的情况下,可由各学院和各机关部门成立写作分室,如宣传部面向新闻媒体专业的学生或新闻采写爱好者成立新闻工作室,既让学生在新闻采写的实际锻炼中提高写作能力,也可以通过学生获得一线的新闻信息或素材,提高校园新闻采写的质量。团委面向学生干部及社团负责人成立学生工作材料写作室,交流社团章程、工作计划、工作总结、活动通知、活动策划案、新生招募等各类稿件的采写经验,方便各级学生干部相互取长补短、共同提高。各学院则可以由辅导员办公室牵头成立与学科专业相关的写作室,如法律专业可成立法律文案写作室;经济类专业可成立经济文书写作室。写作室指导教师由应用写作教师,宣传部、团委教师,各学院信息员,辅导员及专业教师共同担任,还可以聘请相关专业退休教师担任顾问。指导教师在写作室中起组织、管理、指导及咨询的作用。

2.写作中心的活动形式

充分发挥互联网时代新媒体在传递信息、集结力量时成本低、见效快的优势,采用线上活动为主线下活动为辅的形式。通过QQ群、微信群等把学生集结起来,在群内设资料下载、咨询更新、活动掠影、问题咨询、习作园地、优秀稿件等栏目。指导教师可提供相关文书写作知识及范例,供学生参考;还可以将学生的优秀习作上传与群成员共享,并鼓励学生大胆直言,提出合理的修改意见。学生在写作中碰到的各类问题,可随时与群成员进行交流并在讨论中寻求最好的解决方案。群里还可以专设学生写作园地,发表学生新作,供相互借鉴交流、学习提高。

3.写作中心的激励机制

为提高学生的参与兴趣,可将学生参与写作中心及撰写稿件情况与应用写作学分挂钩。如在法律文案写作工作室撰写一定数量的稿件即可获得法律文书写作课程的学分,免修该课程;已修该课程的学生则可以获得一定数量的加分。另外,可以积极挖掘校友资源,为写作中心的优秀学员提供校外实习等机会,多举并施提高学生的参与兴趣并最终提高他们的写作能力。

参考文献:

[1]罗传清.国外写作教育现状对我国高校应用写作教学的启示[J].课程教育研究,2012(7).

[2]阮金纯,杨晓雁.论现代语境中管理与应用写作的关系[J].云南农业大学学报,2008(1).

[3]Randall S. Hansen and Katharine Hansen.The Importance of Good Writing Skills[EB/OL]. http://www.enhancemywriting.com/skills.html.

[4]孙营.突围与重构:高校应用写作教学现状与对策[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5(7).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相关推荐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