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查字典论文网 >> 红十字文化的生命态度与高校生命教育浅析

红十字文化的生命态度与高校生命教育浅析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16-06-29 10:54:22
红十字文化的生命态度与高校生命教育浅析
时间:2016-06-29 10:54:22     小编:胡景贺

生命教育是一项基础和系统工程,理应贯穿于生命活动的全过程,并需要家庭、学校以及社会的全方位配合。今天,教育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着工具化和功利化特征,致使部分青少年的人文修为和生命素养有所欠缺,甚至个别高校出现漠视和伤害同伴生命的惨剧,值得社会深思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生命教育的有效推进需要各种文化介质的有力疏导和传播,只有将珍视生命的理念融于民众的血脉中,才能强有力地转化为尊重生命、热爱生命以及保护生命的实际行动。红十字文化是以红十字会组织为重要依托的文化支脉,倡导的是救生慰亡,救死扶伤。红十字文化的生命态度对现阶段的高校生命教育有着重要启示,面广泛存在于全国高校的红十字青少年组织,为红十字生命文化输入高校生命教育提供了重要媒介。

一、红十字文化的生命救援与生命教育

生命教育就其效能面言应当是一种实践性教育。生命教育的成败与否,关键在于受教育者的认同、共鸣与践行。①对比纯粹的理论说教,生命教育更应注重实践性的生命体验,体验是具有说服力的生命教育形式。红十字文化具有鲜明的实践性。红十字会秉承生命理念,以改善最易受损害群体境遇为主要目标,关注生命状态与生命质量,为人群的安康与幸福弹精竭虑。红十字青少年组织已经深入到全国各地的中小学校,红十字的文化与理念深入人心。红十字青少年组织是学校里的红十字基层组织,以学生为主体,师生共同参加活动。目前,全国共有基层组织66100个,团体和个人会员1750万人,志愿工作者31万余名。

综观红十字的发展历程,生命救援行动一以贯之。当生命遭遇危难,红十字会不避艰险,救生命于水火。国际红十字与红新月运动(简称红十字运动)是全球最大的人道工作机构。其使命是减轻人类苦难,保护人的生命和健康,并尊重人的尊严,尤其是在武装冲突和其他紧急局势中更是如此。红十字国际委员会长期以来一直积极开展工作,援助大多数主要冲突的受难者。仅在2011年,红十字国际委员会就为阿富汗、索马里、叙利亚和利比亚等地的受难者和伤病员提供医疗和卫生相关服务680万人次。②当生命遭遇灾疫,红十字会矢志不渝地以博爱情怀化解大自然不可抗之破坏力。据联合国2012年1月18日发布的统计结果显示,2011年全球自然灾害直接导致三万多人遇难,经济损失达3660亿关元,创1980年以来新高。③在此种形势下,红十字的人道救援行动尤显迫切与重要。据统计,中国红十字会已在北京建立了备灾中心,20多个省级行政单位建立了各自的备灾中心,总仓储面积达到12万多平方米。

红十字的生命救援实践,是对红十字生命文化的重要阐释,是在实践中推进的社会性的生命教育。其既是高校生命教育的经典案例,也启示高校在生命教育中要全方位关注学生的生命实态,并在实践中进行各种爱心和救助活动。

一定程度上,红十字会的生命救援是一本生命教育的生动教材,高校生命教育应以红十字会的人道救助行动为镜鉴,由学生的生活质量与状态切入,把生命教育贯彻到学校运行的方方面面。学校应致力于在洞悉生命群体整体生存、生活状态与质量的基础上,针对生命个体所存在的不同情况做出有针对性的应对。学校实践性的生命关怀也应以生命为本,把保护生命的理念贯彻到具体的实践活动中。

在学校中开展各种形式的关乎生命的爱心与救助活动,本质上是对青少年学子进行生动的生命教育。活动中,对于陷于贫病伤痛的学生,学校可以从经济援助和精神关怀两个方面予以帮助,体现对生命的尊重。很多高校面对校园中偶发的重症患者,一般都会由班级或者社团进行呼吁和号召,有裨益,组织全校性的捐款,这种做法对医愈病者身心大也使参与者获得一次对生命的深度关注,定。但是,这种方式只是一种临时性的应对措施,值得肯很难持续长久,因为学生主要还是消费者,难有充足的资金提供援助,学校自身之宗旨是培养人才,无力专职运作捐助与慈善事业。更长远和理性的做法是引入援助的长效机制,让关爱不再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可以设想在学校建立公益基金会,考虑由校友会代为组织和管理,培训专职人员进行爱心运作。在此基础上,学校可以把校友会的建设、校庆活动的开展与基金会的运行结合起来,辟校友资源,集校友之力办好基金会。当然,为了让学校的生命关怀做得更加专业、更有成效,也可以考虑引入与专业公益组织合作的机制,红十字会就是理想选择之一。学校应该积极主动地加入红十字会组织,借红十字会的人道影响力和号召力服务于高校的生命关怀之中。

学生是高校生命教育的主体,高校生命教育实践只有内化到学生的思想和行为中才能真正奏效。生命教育的最高境界是学生的自我教育,从这个意义上讲,学生自身对生命的理解与认知至关重要。学校可以把红十字会的生命救援作为经典案例,让学生通过对红十字人道、博爱、奉献精神的研读与思考,理解生命的特征、价值与意义,懂得如何对待生命,如何呵护生命,如何驾驭生命,如何锻造生命的意志与精神。在对红十字救援行为的解读中,引导学生认识生命的脆弱。生命要面对各种难以预料的外力冲击与碰撞,在这一过程中,生命显得极其微弱与渺小。正因为如此,红十字会才挺身面出,救生命于危难。广大青年学子,正是青春烂漫时,应该珍惜生命的唯一与来之不易。同时,引导学生认知生活的艰难。红十字会是世界三大国际组织之一,与联合国、奥委会齐名,在世界各地有着庞大的体系,但红十字组织每天都处在极度的奔忙之中,这是因为有太多的生命体在经历着生活的痛苦与艰辛,需要红十字光芒的普照。应告诉学生,挫折和苦难常与生命相伴,生活中需要年轻人笑对人生,培养坚毅的个性和品格,做生活的强者,做自己生命与命运的主人。

二、红十字文化的临终关怀与高校生命教育

在高校生命教育中,死亡是无论如何也避不开的话题。实践证明,在系统的生命教育体系中,对生死两个的关注缺一不可。④红十字文化对生命的敬畏,不仅体现在对生命危难的救援,也体现在对生命终点的关注与抚慰。红十字文化不抗拒死亡,在每一次救生的同时,红十字会都面临着慰亡的重任。救伤葬亡是红十字会的天职,在百余年的发展历程中,红十字会不避艰险,在烽火中为生命寻求最后的栖息场所,善待死者,告慰生者。需要说明的是,此处所指的临终关怀,是一个广义的概念,是指生命结束前后对其所施予的关照与抚慰。红十字的临终关怀包括战场上的救难葬亡,也包括和平时期的临终陪伴。红十字文化的临终关怀,对高校生命教育有着重要的启示和借鉴作用。

近代中国,烽火连天。穿梭于纷飞战火中的红十字会,在救伤恤难的同时,其善举同样值得表彰。辛亥革命爆发后,武汉是首义之地,战事异常激烈,战场陈尸累累,白骨嶙嶙,⑤,中国红十字会驰赴武汉葬亡。据统计,当时仅武汉掩埋队所收葬改葬之尸即达到2200余具。红十字会让生命有始有终,给生命留下了最后的尊严,让人肃然起敬。1937年12月13日,日本侵略者制造了惨绝人寰的南京大屠杀,30万同胞惨遭杀戮,尸横遍地,血流成河。掩埋遗尸,以慰亡灵,红十字会义不容辞。据不完全统计,其在大屠杀前后的半年间共掩埋军民尸体22371具。⑥战争中,任何生命体之生死皆系于一线,面红十字会员不顾个人安危,于流弹飞矢之间以生赴死,义无反顾地去维护死难者最后的生命尊严,受到了世人的高度评价。

在当今的和平环境下,红十字会依然不改初衷,尊重生,也善待死。在现实生活中,红十字会临终关怀的内容更加丰富和人性化。为了让老人有尊严地离去,北京东城区红十字会推出临终关怀项目,为在临终关怀医院住院治疗的困难家庭老人组织专项募捐救助活动。苏州市红十字会老年康复医院在功能上集医疗、护理、保健、娱乐、康复和临终关怀于一体,凡有老人临终,能抽出身来的工作人员都要围在老人身边,握住老人的手,让老人在享受完最后的人间真情后含笑面去。

红十字的临终关怀,启示生命教育要让学生客观、科学地看待死亡,正视生命的终点与最终归宿。生与死是生命的两端,都是生命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每一个生命都要历经死亡,为生命划上永久的休止符。这一点大家机会均等,无论王侯将相还是凡夫俗子。从这个意义上讲,死与生紧密相连,死是生的一部分,面个体死是整体生的前提。对于死,不必恐惧,因为死像生一样自然,顺理成章。死是生命体的一种生理状态,没有任何人为的附着物。死与生都是生命永难改变的规则与铁律,每一个人都行走于生死两端。对于每一个人面言,科学的生命态度是生则灿烂,死亦从容。

在高校生命教育中,传达不畏死的理念并非误导青年人轻视生命,随意赴死,面是让学生真正懂得何谓死,死为何。近年来,在青年学子中频繁发生轻视和伤害自己和他人生命的行为,笔者认为并非因为他们参透了生死,极度厌世,是因为根本不懂得生,更不懂死,对生命缺乏正确客观的了解和认知,他们因一些生活中的不如意即作出极端选择。现实不比一次证明,轻易选择生死的人,往往缺少对生死的正确了解,内心根本没有做好死的心理不畏死并非轻言生死,死亡是神圣庄严的生命过程,不容半点襄读。虽然死亡是生命最终的归宿,人不得不死,但生命的死亡应与价值的存续相联系,生命不能恒久远,但精神可以永流传。

临终关怀启示高校生命教育:在正视死亡的基础上,还应尊重每一个生命的最后告白,让其有尊严地离去。红十字会通过临终关怀,或让生命安息,或使之得到最后的抚慰,体现出对亡者生命的尊重与体恤。之所以善待死者,是基于生命自身的考虑。任何生命在其跌宕起伏的发展历程中,都会历经无数的幽谷险滩,都要与挫折、磨难、疾病、灾疫做搏斗,每一个生命走完自己的历程都值得颂扬、喝彩。从生命的社会价值来说,任何一个生命都或多或少地与周围的生命群体一起携手共进,创造生命的合力,推动社会的变迁与发展。每个人终其一生,都为家庭、家乡、民族与国家的进步与繁荣做出了一定的贡献。贡献不分大小,都是生命力量的彰显。基于此,青岛一所高校的红十字青少年组织,在青岛市红十字会和学校团委的帮助和支持下,推出了守望夕阳,临终关怀红十字志愿服务项目,为暮年老人送温暖,让朝阳陪伴夕阳,让夕阳在落山前更加灿烂辉煌。笔者认为,这不是一次简单的社会实践和志愿活动,在参与实践和活动的同时,青年学子接受的是一次生动的生命教育。

红十字文化的生命救援与临终关怀,鲜明表达了红十字文化的生命态度。学校生命教育,应该把这种态度引入并进行深度结合。生命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也是学校整体文化的精神积淀。应给予生命现实关照和终极关怀,并将之融入到具体的学校教育活动之中。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相关推荐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