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查字典论文网 >> 简论二级学院教学管理创新的探索与研究

简论二级学院教学管理创新的探索与研究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13-12-18 16:53:56
简论二级学院教学管理创新的探索与研究
时间:2013-12-18 16:53:56     小编:

"

论文摘要:随着高等教育管理改革的深入、高校两级管理制度的不断变革,作为大学管理基础框架的二级学院在高校教学管理中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因此对二级学院教学管理理论的创新、教学管理制度的完善、管理方法的更新、教学质量的全程监控、学生学习效果的动态跟进已成为高校提高教学质量、确保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任务。

论文关键词:二级学院;教学管理;创新研究;系统监控

一、更新教学管理理论,树立“以人为本”的教学管理理念

教学管理理念创新是教学管理创新的基石。由于高校二级学院教学管理的组织是由不同层次、不同年龄的主体、客体组成的实体,在这个组织中个人的目的、规范、角色分工各不相同就形成了一个复杂性组织,但管理的对象都是人,因此高等学校二级学院教学管理理念的基础是“以人为本”。创新二级学院教学管理理念,树立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其实质就是要树立“以教师为本”、“以学生为本”并行的教学管理理念。把教学管理改革的主要目标放在教师与学生的全面发展与需要上。

“以教师及其教师的发展”为本就是要求在教育教学中要充分尊重教师的劳动;突出教师在学校教育中的主体地位;发掘教师的主人翁的意识,最大限度地发挥教师的潜能。教育的改革与创新要求学校必须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教师是教育事业的支柱,因此学校教育管理应以促进教师的发展为目标,把尊重人、关心人、发展人贯穿在教育的全过程,体现在教育工作的方方面面。在学校管理中要体现以人为本,首先要尊重师生,尊重他们成长和发展的规律,按教育教学规律办事。新课程改革从课程改革的目标、课程结构、课程标准、教学过程、课程评价、课程管理等方面都突出了对学生主体或教师主体的关注和尊重。二级学院管理者应走出权威的光环,将自己与教职工置身于同一个平台,在互相尊重与信任、沟通与合作、体谅宽容与公平竞争的基础上处理工作关系。尊重和关心人是学院管理工作的基本要求,是调动教师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的重要保证。因此必须充分发挥教师和学生的发展能动性,把尊重、发展师生的个性作为学院管理的一个基本理念。

陶行知先生说:“在这共和的学校当中,无论何人都不该取那武断的、强迫的、命令的、强行的态度。我们叫人做事的时候,不要和他们说你做这件事、你应该这样做,我们要使他们明白为何做这件事,为何这样做。”这段话蕴含着理解和沟通的哲理。作为管理者,只有和广大教师相互理解才能达到沟通的目的。只有把自己融入广大教师之中才能真正做到相互理解和沟通。坚持走群众路线,克服自己意识上的片面性和局限性才能保证决策的科学性,才能凝心聚力。

其实,任何二级学院管理的核心都是人。教师是一个个活生生的人,他们有思想,有感情,有独立的人格,有各种需要,渴望自身价值的实现。学院管理要正视这特性,在注重管理的科学化、有序化的同时确立生命意识,关注生命,以教师的发展为本,树立人本主义的现代教育管理理念,进行民主管理。做到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管;人人能做事,事事能做好;人人兢兢业业做事、事事认认真真做好;人人高兴愉快和谐做事,事事高质高效低耗完成。要达到这一目标,就要靠以人为本、以人为核心的文化管理和人的极强的事业心来实现。这样的管理才是最优化的管理。

“以学生为本”就是建立一切为了学生、一切服务学生的思想,优化教学管理模式,扩大专业选择的途径。由于一些学生到了大学才发现自己考的专业并不适合自己,高校为了使个体发挥更好的作用,培养合格的人才,就应适度增加专业的选择性。另外,还要根据学生层次的不同因材施教,分层次教学,分流教学,尊重学生个体的发展,注重细节管理,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在各种管理环节中尽量简化管理环节,为学生提供一站式服务,强化服务育人的思想,使管理者与管理对象之间真正达到在管理过程中的和谐统一。

二、完善教学管理制度,使教学管理规范化、系统化

强化制度建设是高校二级学院教学管理的中心工作,确保教学质量的保障,例如:建立学生出勤率考核制度、建立了院督导组随堂听课制度、建立了教学大赛与教师年底教学效果挂勾制度,激发教师参赛热情,增加教师间交流等制度。这些都会极大地促进了教学管理的有效性、有序性、系统性。

另外,注重教学运行的过程管理,集中检查当学期所有上课教师的授课日志、备课笔记、课堂教学大纲、授课日志等教学文件,对于开课报告不合格的、没有教学院长和教研室主任签字的任课教师不准开课,同时还要要求教研室集体备课,教研室主任及院内督导随堂听课,且为每位青年教师配备导师,从备课到课程设计至授课方法等进行指导,以保证每门课的开课质量。使课堂教学质量有效提高,也使教师在讲授时有更明确的工作目标和方向。

最后要严格学籍、成绩管理。高校学籍管理与学生成绩管理是关系到学生重大利益的事情。规范学生学籍管理与成绩管理是教学管理的重点工作之一。每个学期都要通过成绩彻底清查,对学生退学、留级和学籍预警处理,使班主任及学生家长知道学生在校的学习情况,以提高教学管理与服务的水平,同时对于学生也是加强了过程管理,也强化了家长参与学生学习管理的机会,有效保障了合格人才培养的质量。 "

三、创新管理方法、更新管理手段,全面提升教学质量

教学管理人员要对教师有充分了解,二级学院教学管理机构要在教师课堂教学、科学研究、社会服务上下功夫,更新方法,切实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尤其是对青年教师的培养上要与进俱进。首先以教师参加各类大赛为平台,全面提升课堂教学水平和教学效果,使教师通过大赛的锻炼从教学方法、设计手段、教学内容、课堂教学管理等方面都得到提升,也给其他年青教师提供很好的学习机会。鼓励教师参加各类教学大赛,一方面可以展现教师良好的敬业精神和教学素养,特别是有些青年教师在备课、讲课等教学设计方面所付出的辛苦劳动给大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显示出优秀教师求真务实、积极进取、勇于开拓的良好精神风貌和教学风采,同时也增加了教师间的交流;另一方面在大赛评委组帮助下,特别是青年教师提升了教学水平,使教师在教法设计、教学手段、教学功底、教学理念、能力培养、知识落实、联系实际等方面更加规范,课堂教学质量得到全面提升。这些成果使全体教师之间可以相互借鉴、相互激励、共同提高,从而提高教师整体的课堂教学水平,推进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

另外,还可以通过规范教研活动营造教研氛围、提高教学质量。根据专业特点和有利教研室活动的情况下开展教学研究。尤其是青年教师能通过教研室活动熟悉高校教学,了解教学科研的课堂,探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研究方面的问题,不断提高教学水平,把握教学重点,提高教学效果,增加集体的凝聚力。在活动中,集中集体智慧出成果。再者,以青年教师过“三关”为突破口,提高青年教师的教学水平,针对现在高校各二级学院青年助教上课较多的情况,要做好青年教师培养的工作,在青年教师中实行导师制,学习老教师的教学经验,青年教师要定期听导师的课及教学质量优秀的教师课并与导师进行交流,充分发挥名师作用,以老带新,开展一帮一的教学活动。举行示范教学,广大教师观摩学习,示范教学后再组织教师利用教研室活动时间进行讨论,切实加强示范课的作用。加强对青年教师的培训,对新到岗的教师进行了试讲,教师通过试讲合格才允许上讲台。导师要针对青年教师的实际制订教师培养计划提高青年教师的课堂教学质量。

最后以科研促教学,积极引导学有余力的学生毕业后继续深造,充分利用高职称学历教师的资源,要求高学历高职称的教师要把科研应用于教学中,真正做到以科研促教学,让一部分学生最好能参与到老师的科研活动中,使学生不但要掌握课本知识,还要了解本学科的一些前沿知识;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积极开展课堂教学新尝试,以教师讲和学生讲相结合,发挥学生学习的能动性,引导学有余力的学生考取研究生,帮助这部分学生考上研究生,组成考研帮扶小组,提升学生培养层次。

四、建立健全教学质量监控系统及学生学习的动态管理系统,保障教学效果

二级学院的教学质量监控系统是各教学质量管理的核心部分。各二级学校应通过自身分析其专业的办学优势、劣势,采取“以质求生,以质取胜”的策略使各二级学院的各专业在当前专业间竞争激烈的情况下还能不断发展壮大。教学质量监控系统运行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各二级学院面临的重点工作,关系到长远发展的战略。

教学质量监控体系是由多因素、多层次构成的系统,因此要从多维的角度去考虑问题。有效的教学质量监控系统可以及时反馈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时更新,促进教学质量提高。如图1所示。

建立学生从入学开始到毕业的全程学习动态管理系统(如图2所示),可以对每位学生在德、智、体全面发展方面有系统的、全面的了解,有利于学生的培养和成才。根据学生的动态发展,专门制订学院学风建设的具体措施,本着“监督管理”与“激励促进”相结合,围绕“抓队伍、抓基础、抓班风、抓尖子、抓难点”,促进学风建设工作,也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和学生管理工作提供主要内容,合力促进学风建设水平的提高。积极开展学习竞赛,培养良好的班风学风,以榜样和集体的力量激发学习优异生的潜能,关注弱势群体。将培养学生乐学的态度、勤学的精神、善学的能力和独立思考、追求真理的品质作为学生工作的重点,以促进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和学生整体素质全面协调发展。同时通过定期召开学习建设交流会,认真听取学生的意见并及时解决教学、管理存在的问题,便于教学质量监控系统的运行,使两个系统共同提高二级学院教育教学质量。

五、结论

总之,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不断发展,二级学院作为教学管理的基层单位和具体的执行者、实施者,在教学管理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改变教学管理理念、更新教学管理方法、创新教学手段是当前二级别学院教学管理面临的重大课题,对于高校教育教学的发展具有深远的意义。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相关推荐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