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查字典论文网 >> 试析高校毕业生预征工作的困境与对策

试析高校毕业生预征工作的困境与对策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13-12-18 16:58:43
试析高校毕业生预征工作的困境与对策
时间:2013-12-18 16:58:43     小编:

"

[论文摘要]通过开展预征工作征集高校毕业生入伍服义务兵役,是国家推进军队和国防现代化建设、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的一项重要举措。然而,在实施过程中,预征工作也凸显了时间困境、主体困境和操作困境等。对此,需要我们加强研究,切实促进预征工作的科学发展和良性循环。

[论文关键词]毕业生预征 义务兵役

一、开展毕业生预征工作的意义

1.有利于推进军队和国防现代化建设。新时期,我国军队建设已由数量规模型、人力密集型转向质量效能型、科技密集型,传统以高中以下学历城乡青年为主体的征兵模式已难适应信息化战争需要,必须加快推进中国特色军事变革,大力实施人才强军、科技强军,努力培养出适应现代军事变革需要的军事人才。开展毕业生预征工作,正是我国在高等教育进入大众化阶段后,采取的依托国民教育培养军事人才的重要举措。随着大批具有高等教育经历的大学毕业生步入军营,我军兵员素质、兵员结构将大幅优化,干部选拔和培养方式也将随之改善,从而为更好地履行新世纪、新阶段的历史使命奠定了坚实的人才基础。新阶段,科技进步特别是以信息技术为主要标志的高新技术是军队战斗力的主要生成动力。胡锦涛同志指出,要“坚持科技强军,按照建设信息化军队、打赢信息化战争的战略目标,加快机械化和信息化复合发展……加紧培养大批高素质新型军事人才,切实转变战斗力生成模式”。高校毕业生通过预征入伍后凭借其知识储备、思维能力和接受能力,可以实现人才与科技的快速结合,提升军队战斗力。

2.有利于促进毕业生就业。伴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毕业生就业难问题日益凸显,成为了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能否较好地实现就业,直接关系到社会的和谐稳定。在国际金融危机的不利影响仍在延续和国家连续遭受重大自然灾害的情况下,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十分严峻,对此征集毕业生入伍服义务兵役意义更显得重大。它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缓解就业压力,促进高校毕业生实现充分就业。在高校毕业生离校前完成预征可以促进就业分流、减轻社会一次性接纳压力、缓解毕业生就业的紧张心理。高校毕业生进入军营后,经过义务兵阶段的锻炼,可以按照政策参与军官和士官选拔留在部队,直接实现就业。即便选择退役,其素质和能力在经受部队锻炼后也会大幅提升,更受社会欢迎,达到间接促进就业的实际效果。因此,教育部部长袁贵仁指出,要“及早启动毕业生预征工作,继续做好高校毕业生入伍服义务兵役的征集工作”。

3.有利于实现个人价值。马克思主义认为,人是社会的人,人的价值是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的有机统一。人们只有自觉地融入社会,通过报效祖国、奉献社会、服务人民才能真正实现自己的价值。历史和现实证明,无论是那些为了民族独立解放而舍生取义的革命先烈,还是那些为了国家建设发展而无私奉献的时代英模,他们无不是在彰显社会价值中实现了个人价值的最大化。当前,国家开展预征工作正给高校毕业生提供了一条实现人生价值的现实路径。高校毕业生是国家宝贵的人力资源,他们掌握先进的科学文化知识,具有无限的发展潜力。一大批受过高等教育的青年走入军营,经过军队这所大学校和大熔炉的锤炼,军政素质将会得到大幅度的提升,他们将会成为政治坚定、素质过硬、能力突出、作风良好的现代人才,成为我国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各方面建设的骨干力量。

二、开展毕业生预征工作的困境

预征工作开展以来,国家出台了一系列制度政策,为预征的顺利实施提供了有力的制度保证。尽管如此,但实际操作中还存在着一些困境,需要我们进行及时的总结,不断优化。具体地说,当前毕业生预征工作的困境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时间困境。预征工作一般是4月启动,6月完成,这与毕业生的时间安排相互矛盾,与正式征兵时间存在着时间差,容易诱发操作中的不良“场效应”。第一,宣传空场。

4、5月是毕业生预征集中宣传和报名的时间,也是毕业生密集外出应聘、面试的时间。这期间,毕业生基本是忙外不忙内,返校机会少,在校时间短,集中相对难,与预征宣传、报名的集中性要求相冲突。尽管各高校想方设法通过飞信、QQ群等现代信息传媒手段不断地加大宣传力度,但是宣传效果仍然无法保证,客观上形成了宣传的空场。第二,教育冷场。我国兵役征集一般于每年10底展开,完成预征不等于正式入伍,期间还有4个月的时间差,此间能否继续加强预征对象的入伍思想政治教育,使其保持高昂的入伍热情十分关键。而毕业离校和离校后背井离乡的求职,造成了预征对象学校教育难继续与户籍地兵役机关教育难覆盖的两难困境,现实上形成了入伍教育的空白,导致了教育的冷场。第三,征兵缺场。在从预征到应征的时间差内,一部分预征对象和未就业毕业生经过努力可能会落实工作,也可能会因教育的冷场和现实的影响而出现思想波动、情绪低落、志愿动摇,甚至放弃入伍的选择,致使预征对象在正式征兵时缺场。

2.主体困境。预征工作涉及兵役机关、教育行政部门和高校三个操作主体,由于三者在工作中关系不顺、责任不明,往往诱发主体的不良“位效应”。一是高校主体越位。预征工作是国家征兵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较强的原则性、规范性和保密性。2009年出台的《征集各级各类学校应届毕业生工作暂行规定》(以下简称《规定》)要求,学校应“按照属地管理原则,在所在地县(市、区)兵役机关和教育行政部门指导下开展工作”。而现实中,高校因大多是部属院校或省属院校而享有较大的办学自主权,这就容易将预征工作等同于其他工作,过分强调自主性而忽视原则性。此外,兵役机关和市县教育行政部门碍于高校主体的特殊性也听之任之,这都是高校出现越位的重要原因。二是教育行政主体错位。《规定》指出,“教育行政部门协助兵役机关,指导本行政区域内各级各类学校按照规定和要求开展工作”。现实中由于市县教育行政部门与高校之间的不对等关系,使其难以履行指导、协调和督察职能,仅仅承担了学费补偿或助学贷款代偿审核的单一功能,导致了市县教育行政部门主体的错位。三是兵役机关主体失位。《规定》中要求,预征工作在国防部和军区征兵办公室领导下,由县以上各级兵役机关负责牵头开展协调沟通、筹划部署和组织实施等具体工作,确保按时完成预征任务。然而,一些地方兵役机关在实际操作中存在着重宏观轻微观、重结果轻过程、重工作轻经费、重户籍轻辖区的行为;再加上工作全权交给高校,宣传审查工作组织不到位,工作经费拨付不到位,对辖区内非本地籍学生的预征重视不到位,从而造成了主体失位现象,影响了预征质量和预期目标的实现。 "

3.操作困境。虽然《规定》对预征程序、环节和规范进行了详细规定,但是由于操作系统尚不完善、制度执行不力和预征对象意愿不坚定,容易使具体操作出现“三失”状态。首先,操作系统失序。通过信息化、网络化的现代科技手段开展预征工作符合社会发展要求,有利于推进预征工作更全面、更迅捷、更便利地开展。但是,由于目前独立的操作系统尚未研发,完成预征工作需要学信网、资助网、就业网和信息报送系统等4个不同系统网络协同完成,一旦协调不当,就会直接导致工作整体失序。此外,就每个系统和网络的运行而言,由于开发不完善、功能不健全、维护不及时,往往会导致网上报名难、信息查阅难、审核确认难,系统的操作性和实用性不强。其次,操作规程失范。尽管《规定》对预征工作的操作规程、优惠政策都进行了详细说明和界定,但因操作主体对精神理解不透彻、政策把握不准确、操作执行不规范和信息通报不及时,使之对毕业生关心的问题解释不清楚、对有参军意愿的毕业生动员不充分、对预征对象的服务不到位、对通过入伍审批毕业生的经费补偿不完全。有的兵役机关未按照“优先政策”对待预征人员,有的未按政策发放大学生入伍奖励金,有的因信息通报不及时导致未参加预征而入伍学生的学费补偿得不到落实,阻碍了预征工作的良性循环。再次,预征对象心理失衡。许多毕业生有保家卫国的豪气,但缺乏坚持到底的勇气,心理充满忐忑、犹豫和畏惧,对预征优惠政策的执行与落实心存疑虑。这些都需要不断地进行教育、引导和鼓励。

三、顺利开展毕业生预征工作的对策

根据国家部署,今后毕业生预征将逐渐常态化。我们应进一步地优化预征程序,完善预征制度,使之逐步规范化、制度化、科学化,最终形成良性发展。

2.健全预征机构。地方人民政府征兵领导小组是各地预征与征兵的领导机构,征兵办公室是其常设与执行机构。我们要严格按照《规定》的要求,进一步加强两个机构建设,充分发挥其领导、组织、协调和督察职能,切实加强对预征工作的领导,努力推动预征工作顺利开展。要进一步健全咨询机制,积极建设地方专门预征网络或在相关部门网站开辟预征工作专栏,在地方征兵办公室和兵役机关设立政策咨询办公室,开通咨询专线,及时回复毕业生关心的热点问题,解决预征工作中的各类新问题,使毕业生时刻保持高昂的入伍热情。要尝试在征兵领导小组下设立专门督察机构,进一步加强对高校、兵役机关和教育行政部门工作的全面督察,保证预征工作规范开展,使预征政策落到实处。

3.明确主体责任。我们要针对预征实际中呈现出来的主体困境,按照方便毕业生、方便操作的原则,进一步优化预征程序,调整预征环节,明确各个操作环节上主体职责,强化责任主体职能,使高校、教育行政部门和兵役机关三个主体各行其职、各尽所能,不推诿,不扯皮,相互协调,互相配合,共同推进预征工作的有序开展,保质、保量地完成既定预征工作的任务。

4.完善预征系统。自2010年开展网上预征以来,预征系统的作用越来越重要,因为它直接关系到报名、审核、补偿等各个预征环节,需要不断地深化系统功能开发,完善系统机制运行。一是由国家相关机构针对预征工作专门研制开发一套独立、完整的操作系统,使开展宣传、网上报名、审核审批、学费补偿等各个环节都能在这个系统平台上完成,这样可以促进预征工作操作的及时性、连贯性和整体性。二是要对现有的系统进行完善。在全面总结的基础上,结合预征规程和操作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升级、更新,建立起不同系统间的有机联系,努力形成一张规范、有序、协调、高效的预征系统网络。

5.把握预征原则。预征工作是一项关系到军队建设的国防工程,是一项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的民生工程,更是一项影响社会稳定的政治工程。对此,我们一定要严肃对待,规范操作,严格把关,掌握预征原则。预征工作的原则应包括四个方面:一是政治性与民主性相结合的原则,既要将预征作为一项政治任务来完成,也要在工作中讲求民主、尊重民意,不摊派、不强迫、不压制;二是引导性与激励性相结合的原则,既要从保家卫国、维护国家利益的大局对学生开展入伍思想政治教育,又要通过宣讲预征的优惠政策和对他们的发展优势不断地进行鼓励,引导学生自觉入伍,理性参军;三是原则性与灵活性相结合的原则,在实际操作中,既要严格按照预征程序规范操作,也要以人为本,方便服务毕业生;四是预征考核与征兵考核相结合的原则,要切实将辖区毕业生预征与本地户籍毕业生预征统一起来,将预征纳入到征兵整体考核中,实现预征工作的整体推进。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相关推荐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