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查字典论文网 >> 从价值主体出发探讨当前高校公共体育课程改革

从价值主体出发探讨当前高校公共体育课程改革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13-12-18 12:05:28
从价值主体出发探讨当前高校公共体育课程改革
时间:2013-12-18 12:05:28     小编:

"

[论文关键词]价值主体 高校公共体育课程 改革

[论文摘要]本文通过文献资料法、调查法、访谈方法等对价值主体的概念及在高校公共体育课程的价值主体进行论述,为了更好地实现高校公共体育课程的价值主体的价值,对未来高校公共体育课程的改革提出自己的大胆设想。

1 价值主体的概念

一切自控制、自调节的有机生命系统,无论是动物还是植物,无论是低级的、简单的单细胞生物,还是高级的、复杂的人类社会系统,都必然是价值主体。因为凡是自控制、自调节系统在向着其生存与发展的总目的和各种个别场合的暂时性目的(这些暂时性目的总是直接、间接地服从于其个体或群体生存与发展的总目的)做前进运动的时候,对于其自身的结构、本能、力量、能力等,对于周围世界的物质、能量和信息等,都会有多种的需要,缺少了这些东西,作为主体的自控制系统就不能达到其生存与发展的目的,就要解体,甚至灭亡。“需要”导源于“目的”。

2 高校公共体育课程的价值主体分析

恩格斯说过:“时代的性格,主要是青年的性格。”随着时代的发展,青年人的性格将主宰时代的性格,高校学生是青年人的杰出代表,高校公共体育课程设置应该为学生的价值实现而设,应该彻底打破传统指令性模式,为学生体育锻炼兴趣培养创造条件。多年以来,高校体育课的教学都是学生在教师有目的、有计划的指导下,学习与掌握体育卫生保健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锻炼身体,增强体质,促进健康,却违背了现代教育的思想。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学习和发展是每个学生课程学习的权利,必须确立学生在课程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学生是教学过程中的主体,教学过程服务于教学主体的价值实现过程。围绕教学主体实现的各种因素是相应主体的客体部分。教学是主体实现价值的实践部分。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重视学生的情感体验,容忍学生间的个体差异,注重对学生的过程评价。

3 对高校公共体育课程改革的设想

3.1 转变教学思想,改革教学模式

当前大学体育教学应由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向“以学生为中心”转变,强调师生互动,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作用,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实现由让我学到我要学,进而达到我会学的根本性转变。在新的教学模式下,教师的角色理应发生革命性的转变,教师应由过去单纯的体育技术的传授者转变为教学内容的设计者、教学活动的组织者、教学过程的监控者、教学结果的检验者以及学生能力的培养者。改革教学模式时,应实施分层与分流教学、普修与专修教学相结合,课堂教学与课外体育锻炼相结合,大班上理论课与小班上技术课相结合,课堂教学与开放式自主教学相结合,传统教学与多媒体辅助教学相结合等多种方式。学生可在同年级、多种教材范围内自由选择上课。在考试方面,将通过学校进一步建立体育理论与实践试题库,以抽签形式确定考试内容,并对结果给予评价。在完成体育教学任务的同时,增加体育选修课程,为培养学生的终身体育意识打好基础。

3.2 高校课外体育活动要层次分明,实行学分制管理

课外体育活动是高校公共体育课程内容的延伸和重要组成部分。高校要把课外体育活动、运动队的专项训练、《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纳入体育课程之中。高校体育部(院、系)要与有关职能部门密切配合,充分发挥社团组织作用,创办多种形式的体育俱乐部,将体育课与课外体育活动有机结合,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课外体育活动,确保每个学生每周至少参加三次课外体育锻炼。高校课外体育活动可以采取俱乐部、公共选修课等形式,还可以开展小型比赛等。俱乐部面向1~4年级学生,其宗旨是发展和完善学生的个性、兴趣、爱好和特长,由校团委直接领导,学生社团与体育部共同运作。这样可以完成以下三个任务:第一,可以发展学生体育特长,提高学生运动技术水平,为学校各类体育竞赛训练和选拔优秀人才。第二,面向大部分学生,以健身、健美、娱乐为目的。第三,以体育困难生为对象,提高他们的基本运动素质和对体育的兴趣。公共选修课要允许弹性修学(即规定学分、学时,但不规定修学年限),所选课程内容相对固定,侧重学校传统特色以及学生有必要学习掌握的知识技能,属于学校教学计划内容。公共选修课同样也面向1~4年级学生,这样不仅在正常教学基础上使学生学到了体育的知识、技术和技能,而且在业余时间对学生进行了体育的再教育,使学生能够进一步地学到体育的知识和技术,为“终身体育”打下更加坚实的基础。小型比赛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还可以活跃学校的业余文化生活。 "

3.3 改革教学方法,注重启发式教学和电化教学

为提高教学效果,对教学方法进行改革与创新,改变过去满堂灌和半军事化的教学方式。注重培养学生能力和个性的发展,把握好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之间的关系,加大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参与度,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意识,注重教学方法的个性化和多样化,提倡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多边互助活动,努力提高学生参与意识。加强对学生学习方法和练习方法的指导,提高学生自学自练的能力,养成良好,科学的锻炼习惯。改变过去传统的应试教学模式,探讨启发式,讨论式,研究式的教学方法,并结合师范特点,使教学内容较好地与思想性、知识性、可接受性融为一体,教育学生学习体育锻炼的方法,培养其终身锻炼身体的好习惯,全面增强其身心健康发展。今后高校公共体育课程的努力方向是将进一步加强现代教育技术和手段的运用,提高公共体育课教学现代化水平,有效提高教学质量,加强教研活动,创造良好教研活动氛围。

3.4 合理安排公共体育课程的教学内容

(1)健身性。健身是体育的本质功能,也是体育教育追求的最根本的目标,尤其是面临着当今学生体能、体质下降的现状,选择健身性强的体育内容就显得格外重要。为此,要加强对学生教育引导,克服一味迎合学生,单纯追求快乐有趣,不求实效,避重就轻的内容选择。

(2)教育性。教育性即选择的课程内容应蕴涵着丰富的教育因素,具有很强的吸引力、感染性、启发性,对学生的体育意识、体育行为、道德品质、人格完善能产生全面而深刻影响的内容。而这些十分有意义的教学内容在大学体育教材中极少,甚至空白,显然这是遗憾与不足。

(3)针对性。针对性即针对学生与高校专业特点来选择课程内容。而目前,内容的选择较多考虑的是学生自身特点与需要,较少考虑学生专业的特点与需要,不同的专业对人的身心素质有不同的要求。因此,这就要求高校体育教育具有特色,要将学生的需要与专业需求有机结合。

(4)延伸性。延伸性即从终身体育出发,着眼于未来,善于选择一些简便易行、普及程度高、锻炼实效好、延伸价值强的内容,使学生终身受益。如乒乓球、太极拳、舞蹈、游泳等。

(5)娱乐性。娱乐性即选择的体育内容具有趣味性、游戏性与新异性,对放松身体、消除疲劳、调节情绪、改善心态、欢悦身心,丰富生活具有积极作用的运动项目。

(6)前瞻性。前瞻性即要为学生的未来健康设计。现代文明病是威胁人类健康,尤其是威胁知识分子健康的大敌,要使当代大学生尽早地建立防患于未然的意识,就应该将现代文明病的产生、危害及预防列为高校大学体育课程重要内容,应警钟长鸣,防患于未然。

3.5 课程评价的方式向多元化方向发展

课程评价是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课程改革必不可少的环节。近年来,随着体育改革的发展,课程评价改革成果丰硕,“结构考核,综合评分”“以赛代考”“以进步幅度评定学生体育成绩”等新的考评方法不断出现。无疑,这是评价改革的可喜的进步。其评价内容在更新与拓展,改革仅以运动成绩作为评定学生体育学习唯一标准的传统考评方法,具有合理要素,但也存在不足。“结构考核,综合评分”仍侧重的是身体素质与技能;“以赛代考”侧重的是竞赛能力;“以进步幅度评定学生体育成绩”侧重的是努力的程度。如何使评价更趋向科学合理,需要以正确质量为指导,以课程目标为依据,结合实际,对评价内容与评价方式进行重新的审视,评价内容需从身体健康水平、运动参与、运动能力、心理健康水平、社会适应性五个方面,对学生体育学习给予综合评价。课程评价的方式也由一元化向多元化方向发展,由教师独角戏转向师生共同参与。

4 结 论

课程建设要有时代感,紧跟历史潮流。历史上教育是对经验的总结和传授——这样的教育模式具有一定滞后性;现代的教育不仅是对过去经验的总结,更是对未来知识发展的预测,教育面向未来是当代教育的主流。同样高等教育中的公共体育教育也应该具有一定前瞻性,满足于学生未来对于体育锻炼的要求,真正服务于学生的终身体育意识的培养。

参考文献: [2] 司马云杰.价值实现论[M].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2003:134-146.

[3] 冯雯. 大学生价值观念转变与学校思想工作[J].青年专修学院学报,2005

(7):87-88.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相关推荐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