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查字典论文网 >> 在《畜牧实验设计》课程中开展能力教育的方式研究

在《畜牧实验设计》课程中开展能力教育的方式研究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16-03-25 17:46:18
在《畜牧实验设计》课程中开展能力教育的方式研究
时间:2016-03-25 17:46:18     小编:

摘要:《畜牧实验设计》是研究实验课题方案和设计方法的一门学科,是进行畜牧生产与科学研究的重要工具。在《畜牧实验设计》课程中开展能力教育将为学生尽快应用理论联系畜牧生产实际奠定基础。

关键词:畜牧实验设计 教育方式 能力教育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人们对畜牧业发展越来越重视,对畜牧科技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目前,传统的教学模式过于注重理论的灌输,培养目标也具体。因此,对于高等农业院校来说,教学方式改革势在必行。

《畜牧实验设计》课程是科学制订实验方案,正确分析实验结果,尽快获得最优方案的一门课程。实验设计合理与否,直接关系到畜牧科研实验和生产应用是否能顺利进行。通过教学方法改革,实施能力体系教学可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保障畜牧科技人才的培养。

《畜牧实验设计》课程开展能力教育方式有以下三种。

一、理论和实践相结合,重视应会

能力教育是以需要为准绳,应知为应会服务。传统模式的《畜牧实验设计》教学内容包括实验设计内容、实验设计原理、各种畜牧设计方案的拟定到设计方法的统计分析等,内容较多,然而分配到各个部分的学时数并不多,用于练习的时间就更少了。这就导致学生对每部分内容都一知半解,更不知如何应用,因此觉得畜牧实验设计课比较难懂。我在教授这门课时,根据以畜牧生产需要为依据,以够用为尺度,对授课内容进行了整合,删减了一些对于将来在动物实验和生产中根本用不到或很少用到的内容,对生产实践中最常用的几种单因素实验设计和两因素析因设计进行了重点讲授,这样保证学生在有限的学时里能够掌握这部分内容。

二、明确改革目标,以会用为目的

《畜牧实验设计》教学内容包括各种实验设计方法统计分析和最小样本含量的确定等,涉及的计算公式有几十个,然而按照传统的教学方法,每个公式都要推导,这样不仅要占用大量时间,学生还会产生畏难心理。按照能力教育体系的要求,学生掌握了知识就是学生的能力获得,直接体现在对所学的知识的熟练运用上。我在对《畜牧实验设计》课程改革时,目标很明确,就是学生会运用知识。在学习每一种实验设计方法时,都以运用为突破口,要求学生把精力集中到运用上,以实际运用替代追本溯源,以熟练技巧加深理解,以掌握促进巩固。比如在学习二因素析因设计的统计分析时,我不讲解每个公式的来源,只让学生掌握公式的用法。同时加强练习,使学生熟练掌握析因设计统计分析过程。这种以会用为目的的教学方式确保学生能够根据相关资料,快速地按照步骤进行结果分析,得出正确结论。这样学生不仅容易接受,而且能熟练应用,尽快解决问题。

三、考核方式改革,使学生正确地对自我能力进行认定

考核是教学活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促进学生复习、巩固所学知识,并对教学效果进行检查的重要方法。能力教育体系认为,教学的主体是学生,主导是教师。重视学生的学习的方式就是通过高效教学法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我在教学过程中,督促平时复习的同时使用多种考核方式。比如充分利用作业、提问、讨论、小测验、技能考核等方法促进学生学习。在基本技能的测试中进行开卷考核,增强学生自我学习与自我评价的意识。比如在进行单因素拉丁方设计的技能训练时,我要求同学们可以参考书和笔记,可以使用随机数字表、方差分析表和计算器设计实验过程和分析结果,但要独立完成,得出自己的结论。在制定实验设计时,也以同样的方式让同学们自己查资料,模拟动物和处理随机分组过程,并独立完成实验设计报告。这些考核方式均具有演习性质,有一定的真实感,学生能够感受到自己能力的发挥程度。同时,在学期末出题时,以考查学生对本门课基本知识和技能的掌握情况为目的,不出怪题、偏题,保证每道题的完整性和实用性。

通过以上教学改革尝试和探索,使学生不但学习了知识,而且培养了独立思考、独立分析问题的能力。但《畜牧实验设计》作为畜牧学科中重要而特殊的一门工具课程,要教好这门课,还要结合其他技术手段比如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等,其教学改革还需要进一步探究。

参考文献:

[1]邱小琮.《生物统计学》教学改革与探索[J].考试周刊,2009,(2):19-20.

[2]张靖,邹吉祥,同丽嘎.注重应用能力培养的生物统计学课程建设[J].考试周刊,2015,(59):146-147.

[3]刘丽华,郭德金.试验前对试验设计的评价(上)[J].安徽农业科学,2006,34(6):1045-1046.

[4]王俊侠,梁俊香,郭洪涛,范惠菊.高职《田间试验设计与生物统计》课程改革探索[J].职业教育,2011,(1):80-81.

[5]明道绪.生物统计附试验设计(第五版)[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14.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相关推荐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