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查字典论文网 >> 读《赫胥黎自由教育论》

读《赫胥黎自由教育论》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2-11-15 00:10:20
读《赫胥黎自由教育论》
时间:2022-11-15 00:10:20     小编:

教育究竟是什么?近读潘光旦先生翻译的阿尔杜斯・赫胥黎的《赫胥黎自由教育论》这本小册子,加深了我对教育的理解。

赫胥黎(英国著名博物学家、《天演论》作者托马斯・赫胥黎的孙子,英国作家)从西方近代史探讨了教育变为训练的原因和危害。由于受工业革命和大机器生产的影响,许多人认为一旦普及了初等教育,就可以让“这个世界从桎梏中解放出来”,从而推动民主政治的进步。但事与愿违的是,普及教育不但没有促进民主政治的发展。反而“替独裁政治和世界大战,做了一番清宫除道的工作”。赫胥黎认为这种状况的形成和手段与目的背离有关。他说:“如果你的目的是自由和民主,那么你就必须把获取自由的艺术以及自立自治的方法教给学生。如今你教他们的不是这些,而是一种非自由的训练。那么他们就只能学会媚上欺下的勾当。如果‘全国的儿童都得接受一些纪律化的训练,都得受这种训练的折磨’,那就会使我们走进‘水深火热的境界’。”他举例说,希特勒和墨索里尼不约而同地反对蒙特梭利的启发式教育思想,就是要把教育变成训练。

赫胥黎引用了哲学家罗素和教育家蒙特梭利的有关论述。早在上世纪30年代,即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之前,罗素就忧心忡忡地说:“在实行军事独裁的国家……教育是大大地退步了,这种退步包括四点:一是严格的纪律的恢复;二是绝对而不问事由的服从;三是对老师的唯命是听,已经到了一个可笑的程度;四是在知识方面消极的接受灌输,而不是积极的自求启发。”他认为这种教育只能培养出双重性格的人,即“对在上的人要服从,要怯懦,对在下的人不妨擅作威福而蛮不讲理。”蒙特梭利从人格培养的角度分析了强迫教育的危害。她说:“一个儿童,如果没有学会独自一个人行动,自主地控制他的作为,自动地管理他的意志,到了成人以后,他不但容易受到别人指挥,并且遇事非依赖别人不可。一个学校里的儿童,如果不断地受教师干涉、禁止、呵斥、诟骂,结果会变成一种性格上很复杂的可怜虫。”之所以“可怜”,是因为他有一种“内疑外惧”的心理。这种心理使他在年轻时表现为“羞缩”,成年后又表现为颓丧、萎靡不振和逆来顺受,“而一遇危机,连最低限度的一些骨气都拿不出来。”因此她认为,强迫被动的教育对一个人来说,“第一步是养成一种永久的自卑与自馁的心理;而第二步,也是最后一步,是教他们……一种五体投地的精神。”引文至此,赫胥黎补充道:“我以为蒙特梭利博士还不妨添上一句,就是此种自馁的心理倒并不是完全消极的,而是有它的积极的补偿的。而其补偿的表现就是对于另一部分人的作威作福。”因此,他认为这种教育是独裁政治玩弄的新花样。

《赫胥黎自由教育论》对教育的理解有独到之处,老师们不妨一阅。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相关推荐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