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查字典论文网 >> 科学识字之我见

科学识字之我见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06-10 00:04:36
科学识字之我见
时间:2023-06-10 00:04:36     小编:

汉字是一种符号,更是一种文化,由汉字组成的汉语系统更是一个灿烂的文化宝库。那么如何引导学生科学识字,传承汉字文化呢?近几年来,福建集美大学金文伟老师宣传和实验的“识字教学科学化”在小语界引起了很大的反响。所谓的“科学识字”,简单说就是汉字学家、北京师范大学王宁教授在《汉字教与学》一书的《序》中所说的“科学化就是按规律办事。科学的汉字教学是两种规律的综合体现:一种是汉字本体构造和使用的规律,另一种是学习者接受汉字教育的心理认知规律……”。我依照此理论在汉字教学中进行了“汉字科学与(儿童――笔者注)认识心理同时进入课堂”的实验和研究,受益颇多,现结合教学实践谈谈自己的几点看法:

一、科学识字,实现高效识字

美国心理学家米勒曾提出组块的概念,他认为对信息进行组织,使其成为组块,会扩大该系统的容量。“科学识字”主张依据汉字的系统性,发挥偏旁部首“举一形而统众形”的系统性作用,“以一字带多字”,为识字教学实现“耗时少,效益高”提供了可能。

如执教苏教版一年级下册语文《识字8》,我先依照汉字科学解析偏旁“青”的音形义,再识记由“青”加上不同的部首组成的形声字“清、睛、晴、情、请、蜻”,在学生了解了形声字“声旁表音,形旁表意”这个构字规律的基础上,我还引导学生拓展认识了许多与“青”偏旁结合字,如“精、靓、倩、婧、氰、静、靓、靛、猜”,此法将这些字统起来成为一个“组块”,既是利用了汉字的系统化特点,也是遵循了心理学的记忆规律;既提高了识字量,也使小学生理解到了汉字的构形特点,有效地迁移了形声字的学习方法,提高了科学地识字能力。

二、科学识字,激发识字兴趣。

关于识字教学,崔峦先生曾这样说过“要让学生见到汉字就有识字的愿望,就自觉地记忆”。《语文课程标准》 (2011年版)也强调指出第一学段的识字目标是“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写字的愿望。”第二学段要“对学习汉字有浓厚的兴趣,养成主动识字的习惯。”而“科学识字”就能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识字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使学生乐学,爱学。

2011年10月,在福建省第九届小学语文教学阅读教学观摩活动上,厦门市集美小学林佩菱老师执教的《红领巾真好》一课,充分体现了“运用汉字学,实现轻松趣味识字”的理念,给我们以很好的示范。

如教学字形复杂的“牌” 字,林老师先告知学生“牌”是一个形声字,接着以图字结合的方式,形象地演示“片”字的来由:

(木)→ (片)→片

师:“片”字就像劈开的木片。你们猜猜,带有片字旁的“牌”指的是什么?

生:扁扁薄薄的木牌。

师:是这样的。人们在牌子上写字做成各种牌。你知道的有哪些?

生:门牌、车牌、扑克牌……

林老师有意识地给学生讲清常见偏旁(即形声字的形旁)的来源、类属意义,渗透形旁在形声字表意上起主体作用的常识,形象、直观,识字效果自然轻松高效。

而根据象形字“画成其物,随体诘x”的特点,对于本课中的“巢”,林老师把它变成一幅画: → →巢

师:鸟巢就是鸟儿们的窝,老祖先造的“巢”字使我们仿佛看到了:树上有个鸟儿的家――巢,巢的上方露出三只伸长脖子的幼鸟,所以楷书上的三个折笔就代表――(众生答)三只小鸟。

师:小鸟儿可能在做什么?

生:小鸟在等妈妈捉虫给它们吃。

生:它们可能在探头观赏周围的美景。

师:小鸟是那么弱小,我们可不能伤害它。你想怎么帮助小鸟呢?

生:如果有人要打鸟,我一定阻止他。

师:你做得对,我们帮小鸟夸夸他。(众生:“‘红领巾’”真好!)

生:我也要在木牌上写字提醒大家爱护小鸟。(众生:“‘红领巾’”真好!)

生:我曾经看见一只喜鹊宝宝从巢里掉下来,我就把它送回巢里。(众生:“‘红领巾’”真好!)

图字结合,凸显象形字从图形到文字的有趣演变过程。如此教学,汉字在学生眼里不再是机械般的笔画组成,而是栩栩如生的图画。“巢”字形象地将雏鸟在巢中盼母归的画面展示在学生面前,学生对幼鸟的怜爱之情、争做“爱鸟护鸟小卫士”的豪情油然而升,很好地辨明了难记字,又生动地帮助理解了课文,真是一举多得。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作为实验者,我也常常在教学中运用汉字学知识指导学生识字,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镜头一:指导刚入学的一年级新生学习《认一认1》 (苏教版语文教材第一册)中的“人、口、手、足、舌、牙、耳、目”等象形字时,我利用课件展示“实物――图形――文字”的转化过程,引导孩子了解我们祖先造字的原理,指导学生识记生字。孩子们开心极了,整节课他们兴趣盎然,识字效果极好。课末,一位女生陶醉满足地呼出一句话:“老师,汉字太美了!我们的老祖先太聪明了!”

镜头二:学生经常混淆“既”和“即”。我运用汉字科学来解析:

即,甲骨文字形为 ,左边是食器形,右边像一个人跪坐在食具旁准备进餐形,本义是靠近食器,准备去吃东西,引申为快要,将要,如:立即,即将。

既,会意字。甲骨文字形为 ,左边仍是食器形,右边像一人吃完饭扭头掉转身体形。本义是吃罢,吃过,后来引申为“完成,完毕,已经”的意思,如:既然,既成事实,既来之则安之。

将有趣的汉字变成一幅幅形象直观的图画,一个个精彩有趣的故事,对汉字进行形象、生动地解析,学生不但印象深刻,避免了张冠李戴的现象,而且识字的过程轻松愉悦,兴致高昂。

三、科学识字,传承传统文化。

汉字是一种文化,是中华民族灿烂文化的瑰宝。识字的过程应该是一个文化积淀的过程。识字教学中文化性的扩张和丰厚,是整个语文教学文化性的根基。《新课标》也强调识字教学要“关注汉语言文字的特点”,“传承辉煌灿烂的民族文化,丰富学生的语言,培养学生热爱祖国文字的深厚感情。”只有科学的识字,才能够传承科学而正确的中华民族传统文化。

如一位老师在指导学生识记“寒”时,这样教学:

出示“寒”的金文字形“ ”,讲解道:“宀”是房屋,中间是“亻”和他的脚;人前后左右的“屮”是“草”,用四个“屮”表示草很多;下面两短横是“冰”。屋里的地上结冰了,可见房屋里有多冷啊!人的脚踩在地上,身上该有多冷啊!尽管人m曲在室内,身上裹着很多草,但是还是很冷――这就是古文字的“寒”。后来,汉字逐渐笔画化了,楷书“寒”字仍保留了“宀”、“冫”(冰)字形,却用三横两竖两撇表示人和御寒的草。

又如,学生常将“初”的部首写成“礻”(示)旁,一位老师在教学时出示“裁缝持剪刀裁布料”的图片,引导学生明白:“初”字由“衣”“刀”两偏旁构成,以剪刀裁布表示做衣服的开始,本义是“开始”。接着请学生用“初”组词(如:初一、初二、初三、初四……),之后出示日历表,让学生找出农历五月的初三、初四,并讨论“初三、初四”表示什么?(农历每月开始的第三天、第四天。)学生立刻明白:初,与衣服有关系,于是再不会误写。

在上述两例中,对于蕴含着丰富信息的汉字“寒”“初”,教师采用“汉字溯源法”和“图画解说法”为学生讲解分析楷书字形,不仅帮助学生建立了字形字义之间的联系,还让汉字文化浸润着学生稚嫩的心田。

识字教学是关乎亿万儿童的大事,是提高小学语文教学效益的重要部分。大部分汉字就是一幅画、一个故事,遵循汉字科学加上符合儿童认知心理特点的科学的教学方法,才能让孩子们看懂这幅画、读懂小故事,才有可能实现汉字教学的高效。在课堂教学中,只有“特别关注汉语言文字的特点”,运用了汉字学指导学生科学识字,才能促进学生识字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和思维的发展,让学生真正感受到学习祖国语言文字的乐趣,感受到祖国语言文字的无限魅力。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相关推荐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