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查字典论文网 >> 试析闽台高职院校合作办学的现状、问题及对策

试析闽台高职院校合作办学的现状、问题及对策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13-12-18 18:47:20
试析闽台高职院校合作办学的现状、问题及对策
时间:2013-12-18 18:47:20     小编:

"

[论文摘要]自2009年实行“闽台联合培养人才项目”以来,闽台高职院校的合作办学在办学规模、人才培养模式、引进优质教育资源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但是,合作办学尚处于起步阶段,存在诸多不利于其全方位深化发展的问题,如学历互认尚未达成一致、专业设置趋同、内部管理机制不健全、企业参与积极性不高及办学经费不足等。因此,闽台高职院校的合作办学需要在政策、内部治理、专业开发、质量保障等层面不断探索。

[论文关键词]高职院校 合作办学 问题 对策

我国的福建省与台湾省地缘相近、血缘相亲、文缘相承、商缘相连、法缘相循。以高等教育领域的合作为突破口,整合优质教育资源,提升两岸高等教育的交流合作水平,已成为大势所趋。闽台高职教育的交流合作从早期的相互了解、互动交流,到2009年5月海峡两岸职业教育交流合作中心的成立,实现了两岸交流合作从浅层互动到深层合作的变革。该中心自成立以来,组织了一系列海峡两岸的教育合作交流活动,特别是在教育部和福建省政府的直接领导和支持下,成功组织了由两岸多所高职院校及众多台资企业参与的“闽台联合培养人才项目”,标志着闽台的教育交流与合作进入深层联动合作阶段。

一、闽台高职院校合作办学的必要性

2.两岸教育资源的优势互补。目前台湾的高等教育市场趋于饱和,99%的高中生都能上大学,因此生源匮乏是台湾职业教育面临的最严峻问题。尤其是2014年以后,台湾高中将继职业高中之后实行免学费政策,这势必左右学生的选择,台湾高等职业教育就会再一次面临生源危机。迫于形势,台湾的优质教育资源必须外迁,首选就是大陆。福建无论是从历史地理还是目前联系的角度来看,都是台湾优质教育资源转移的首选地。台湾优质教育资源转移到大陆来,最合适的模式应该是联合办学。截止到2011年,福建省有53所高等职业院校(全省高校85所,不含独立学院),高职院校在校生27.8686万人(全省在校本专科生67.4779万人),分别占62.4%和41.3%。从规模上讲,高职教育已经占据福建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但由于我国高职脱胎于普通教育体系,在很多方面未能完全脱离本科人才培养的桎梏,难以满足我国经济发展对大量技术应用型人才的需求,因此,必须借助外力推动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台湾高职独有的涵盖专科学校、技术学院、科技大学、普通大学附设技术院系在内的技职一贯教育体系和成熟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无疑会对国内高职教育改革提供有益的借鉴。闽台双方优势互补,有利于实现双赢发展。 4.“两岸教育合作实验园区”的建设。福建省将在福州地区的大学新校区和平潭综合实验区设立两岸教育合作实验园区,鼓励支持两岸高校根据产业需求和各自的办学优势,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合作办学和合作科研活动。这些举措为闽台高职合作办学提供了良好的发展环境。闽台两地高职领域合作的良好基础也有利于在两岸教育合作实验园区创新办学模式,而合作办学不失为当前深化闽台高职领域交流合作的可行性路径。

二、闽台高职院校合作办学的现状

2.以“校校企”为主要人才培养模式。目前,闽台合作办学的模式主要有“校校企”和“分段对接”两种,前者为主要模式。但由于台湾不开放大陆专科生赴台进修,所以专科层次的高职院校合作办学主要在省内举行,即采取“校校企”模式。所谓“校校企”,即由福建高校、台湾高校、台资企业三方联合制订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联合组建教学团队,联合开展专业、课程、教材等教学资源库建设和实训基地建设,有针对性地为在大陆的台资企业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以厦门华天涉外技术学院、台湾东泰高职与世昌集团工资等台资企业开展“校校企”三方合作办学为例,面向大陆台企订单式联合培养技术人才——华天负责学生的校本教育,东泰负责学生在企业的实训教学,企业负责职业操守培训及顶岗实训。学生在三年的学习中,每半年在企业完成顶岗实训课程后返校学习半年理论知识,半年轮调一次,在掌握理论知识体系的同时,获得实际工作经验,培养职业素养,完成学业后可与台企优先双向选择。

3.引进台湾高职的优质教育资源。引进优质教育资源是我国跨境高等教育合作的核心。课程、作为课程主要载体的教材、师资以及附着在师资身上的先进的教学方法和教学理念都在优质教育资源的范畴内。比如,福建对外贸易经济职业技术学院将台湾相关院校的优质课程纳入本专业培养计划,课程总数不少于全部专业课程的1/3,由台湾高校教师承担的专业课不少于1/4。台湾教师除讲授专业课程外,还与福建高校教师通过一系列讲学、讲座进行交流,进一步促进了福建高校与台湾高校在教学和管理上的交流与合作。为了有效利用闽台合作办学的平台,引进台湾先进的教学模式,提升大陆高校教师的教学科研水平,福建省的合作高校也会派教师赴台湾高校进行为期一个月以上的研修,通过各种专题的学习与观摩,不断提升教师素质。除此之外,部分院校已经开始积极推动合作三方联合编写教材,以解决两岸教材差异的问题。 "

三、闽台高职院校合作办学存在的问题

闽台高职教育领域的交流合作在制度建设、合作形式、资源引进等方面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为深化两岸职业教育领域合作交流积累了经验。虽然闽台高职院校合作办学取得了良好成效,但两地高职教育领域的合作办学总体尚处于尝试和探索阶段,教育交流合作仍存在诸多障碍。 2.专业设置略有趋同。当前,闽台高职教育领域的合作在规模、形式上都有了较大的突破,但在资源引进环节仍缺少统筹规划,合作建设的专业呈现出趋同性特征。通过对2011年“闽台联合培养人才项目”的专业设置情况进行统计发现,18所高职院校共有72个专业进行合作建设,但是重复设置率高达53%,其中有9所高职院校的物流管理专业在进行合作办学,4所高职院校开设了动漫设计和制作、酒店管理、旅游管理、应用电子技术专业,两所高职院校开设了电子商务、计算机网络技术、市场营销专业。部分专业如餐饮管理与服务、导游、电气自动化技术、服装设计、工商企业管理、光电子技术、国际商务、机械设计与制造、机械制造与自动化、计算机控制、金融保险、嵌入式系统工程、商务管理、涉外旅游、摄影摄像技术、数控设备应有与维护、数字媒体制造、通信技术、影视动画专业则没有趋同的现象存在。

3.企业参与合作办学的积极性有待提高。调查发现,台资企业参与人才联合培养的积极性不高、主动性不强,与学校的合作多停留在浅层次上,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校企合作模式的推进。究其原因,主要是企业对参与合作办学的认识不到位,在合作办学过程中没有获得太多的优惠。此外,对优惠政策的宣传力度不够。我国已经颁布了许多文件,如财政部、国家税务局《关于企业支付学生实习报酬有关所得税政策问题的通知》、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印发企业支付实习生报酬税前扣除管理办法的通知》、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印发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实习管理办法的通知》。这些文件都在一定程度上为企业参与合作办学提供了政策优惠和保障机制,但却不为许多企业所了解,说明政府宣传力度不够。

4.内部管理机制尚不健全。目前,闽台高职院校合作办学主要集中在项目层面,希望在不断拓展共建专业领域的基础上建立二级学院,待时机成熟时发展独立设置的合作办学机构。所以,合作办学的内部管理牵扯到高职院校本身的方方面面,如招生和教务管理、人事管理、学生管理、后勤管理等。由于办学项目的内部管理部门基本由福建高职院校的相关领导组成,台湾院校没有参与具体的管理过程,也不利于项目合作的实质性开展。 除此之外,闽台高职院校合作办学还存在出入境审批程序繁琐、质量监控不到位等问题。这些问题如果得不到有效解决,将会影响闽台高职院校合作办学的进一步开展。

四、促进闽台高职院校合作办学的对策

闽台高职院校合作办学有利于充分整合闽台高职教育的优势资源,实现高职教育发展与社会经济发展的双赢。闽台高职教育交流合作的基础与良好发展势头也推动了合作办学的进一步发展。但是,这一目标的实现需要在两岸政策完善的基础上,及时解决当前深化合作所面临的问题。本研究试从学历互认、内部管理、专业开发及质量保障等方面对闽台高职院校合作办学中较为重要的环节提出相应的对策。

1.完善相应政策,推动合作办学的良好开展。首先,两岸政府应提供在学分和学历互认层面的政策保障。双方都应看到合作办学对两岸高等职业教育和经济发展的良好促进作用,不断减轻政治因素在两岸合作办学过程中的影响,尽早出台相关政策,推动职业教育领域的学分、学历互认,这也是闽台合作办学取得实质性进展的重要标志。其次,不断完善企业相关优惠政策,吸引台资企业积极参与合作办学,必要时可以采取强制措施,督促企业参与人才联合培养。值得一提的是,福建省正在制定《福建省促进闽台职业教育合作条例》,希望为闽台职业教育合作营造良好的制度、政策环境。

2.促进内部治理结构的不断完善。合作各方要明确各自在项目管理、教学管理和学生管理中的责任和义务。建设联合管理委员会,充分吸收台方教师、管理者以及企业人员加入联合管理委员会,并确保其在联合管理委员会中占有一定的席位,充分发挥其在项目管理和发展过程中的发言权和建议权。企业和双方学校应明确各自在学生管理上的权利和义务,做好教学和实习工作的计划和管理,建设相应的协调沟通机制,确保各利益相关者在具体的管理过程中能够相互沟通、信息传递顺畅,保障联合培养人才目标的实现。

3.建立基于市场的专业开发与建设机制。专业开发与建设机制主要包括人才需求预测和专业设置动态调整的联动机制等方面。闽台高职院校合作办学的专业需要根据福建省的产业发展进行相应的前期设计和人才需求预测,并且建立相应的专业动态调整机制,根据毕业生就业情况等信息,建立以就业为导向的专业结构调整机制,合理分配各高职院校的闽台合作办学专业,对有行业发展需求、有社会效益、就业前景好的专业要加强建设,扩大办学规模。在进行专业预测的基础上,应建立专业建设的评估和退出机制,对人才需求饱和、缺乏发展前景、就业率低的专业,减少或停止招生,进行改造撤并等。但是,仍要坚持专业设置的“适度超前发展”原则,即在规模、结构、质量、效益协调发展基础上的超前发展,保持职业教育发展与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之间的适度弹性。

4.建立健全质量保障机制。在闽台高职院校合作办学过程中,质量保障机制的建设是核心。两岸院校由于不同的人才培养模式和理念,在联合制订人才培养方案、整合优质教育教学资源、实现教学计划和学程衔接等方面还存在一定的困难。因此,应根据两岸合作办学的特殊性,结合合作办学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进行科学的顶层设计,确立科学的合作办学质量观,提出科学和可行的质量标准,并不断促进和完善合作办学的质量监督机制、评估机制和退出机制。可考虑参照台湾教育评鉴制度,结合闽台合作办学的实际情况,创新质量保障体系,确保合作办学的高质量和可持续发展。与此同时,要充分发挥高职院校的自我监控职能,在合作办学过程中不断发现质量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时寻找解决对策,完善质量保障机制。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相关推荐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