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查字典论文网 >> 简论高职院校职业素质培养模式与策略

简论高职院校职业素质培养模式与策略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08-24 00:45:24
简论高职院校职业素质培养模式与策略
时间:2023-08-24 00:45:24     小编:

"

[论文摘要]文章阐述了职业素质教育及现状,并提出高职院校职业素质培养模式与教学策略,例如加强职业生涯规划,引导学生明确对职业的认识;改革教学模式,使职业素质培养与教学实施融合起来;加强工学结合,引入真实人才需求,做到就业准备进课堂等。

[论文关键词]高职 职业素质教育 培养模式

一、职业素质教育

(一)职业素质

职业素质是劳动者对社会职业了解与适应能力的一种综合体现,其主要表现在职业兴趣、职业能力、职业个性及职业情况等方面。现代企业对人才的判断标准包括:专业、敬业、创业、诚信、务实、合作六个方面。某知名企业对职业人的要求可以归纳为以下五点:知识:知识是基础,但仅仅有知识也是不够的;人际交往:现代企业中,越来越重视团队精神,人际交往就显得尤为重要;责任感:对自己所做的事情负责是作为一个合格职业人的先决条件;能力:是一个人综合素质的整体体现,能力和知识是不能画等号的;敬业:职业人要真正意义上做到“干一行,爱一行”,真正喜爱自己所从事的工作、事业,才能够全身心地投入工作。

(二)职业素质教育

职业教育培养的是学生对职业的认识、就业技巧等。传统的素质教育指的是德智体三个方面的教育;而职业素质教育既不是传统的素质教育,也不是职业教育。它是融合素质教育的职业教育,是以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理想信念教育、法纪教育、职业道德教育、就业创业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等为主线的德育内容体系。这就要求高职院校在培养学生学习专业技能的同时,围绕专业对应企事业单位对于高职毕业生在职业素质方面的要求,有针对性地对高职学生进行职业素质教育和培养。

(三)高职职业素质教育现状

研究发现,高职学生在对职业素质的认识方面,对即将从事的职业选择方面以及在对求职就业的准备方面都存在不足。主要有以下几点:高职学生在毕业前对即将求职就业的职业素质认识不足、准备不足;高职院校的职业素质培养体系不够完善;高职学生的职业素质培养模式形式比较单一;学校教育与实际需求脱节,工学结合有待加强。

二、高职职业教育培养模式与策略

加强高职学生职业素质教育,不仅要深化改革现有专业教育模式和改革专业教学方式和方法,同时要在以下几个方面对高职现有职业素质教学模式进行探索。

(一)加强职业生涯规划,引导学生明确对职业的认识

1.制定职业生涯规划,做出合理职业定位。目前,高校尤其对高职院校的毕业生来说就业形势十分严峻,职业该如何合理定位是目前大学生在做职业生涯规划时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职业定位,就是要为职业目标与自己的潜能以及主客观条件谋求最佳匹配,良好的职业定位是以自己的最佳才能、最优性格、最大兴趣、最有利的环境等信息为依据的。在职业定位的过程中,需要考虑到兴趣和职业是否匹配、特长和职业是否匹配等。在职业定位时需注意:要依据客观现实,充分考虑个人、单位和社会等综合因素,比较自身条件和职业要求的匹配情况,选择更适合自己的、有发展前途的职业,了解职业对应的知识、技能、经验要求和工作内容,审时度势,根据具体情况及时调整自己的择业目标。 2.了解社会需求标准,努力提高职业素质。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行业对人才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不仅需要专业人才,还需要综合性人才,具有创新意识、具备综合能力、能够更快更好地适应社会、具备接受挑战性工作和知识更新能力的高素质人才。这就要求大学生在校期间,合理安排自己的时间,不仅要学好专业知识,还要涉猎诸多其他知识,更需要了解社会需求标准,了解企业文化,有针对性地拓展自己的知识面,提高职业素质,为就业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改革教学模式,使职业素质培养与教学实施融合起来

1.职业素质培养模式。作为从校园人到职业人的过渡期间,合理的职业生涯规划是前提,掌握扎实的专业技能和知识是关键。但是如果不积极了解和培养职业素质也是不行的。这就要求高职院校教育工作者在实施课程体系的教育教学过程中,深入研究各专业的职业素质培养模式。在制定和执行各专业的培养目标时,还需要紧紧结合真实的社会用人需求标准,有针对性地培养专业岗位群所对应的职业素质。而校园人相对于职业人来说,一般具有凭喜好对人对事、成绩归功于自己等特点,而从校园人过渡到职业人需要实现意识上和行为上的转变,具体应在以下六个方面加以引导:个人导向→团队导向;情感导向→职业导向;成长导向→绩效导向;思维导向→行为导向;个人资源→组织资源;兴趣导向→责任导向。 "

2.职业素质培养与职业技能教学。从校园人到职业人的转变不是一个一蹴而就的过程,其中会经历很多的痛苦和挫折,但是如果不经历这种转变,则很难成为一个被企业真正认可的职业人。那么,作为高职院校教育教学工作者,在制订人才培养方案时就需要紧贴企业真实的需求分析,对企业所需技能进行分解,结合企业所需的职业素质,进行有目的性的锻炼,缩短校园人与职业人之间的距离。高校教师在进行专业课程教学的同时,必须改变传统的知识灌输模式,结合合理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将职业素质教学融入课程教学过程中。有目的性地围绕课程知识点,合理利用教学方法和手段进行对学生进行引导,使学生能够职业化的对所学知识进行应用。结合职业素质培养目标和专业课程教学,搭建职业素质培养网络架构。

(三)加强工学结合,引入真实人才需求,做到就业准备进课堂

学生在走向社会成为职业人之前,需要积极地对其进行就业指导,促使其合理认识自我、认识社会,做好充分的就业准备,具体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指导:

1.就业期望:要成为真正的职业人,首先要确定自己的职业定位和职业期望,应聘的过程就是对定位和期望进行不断修正的过程。如果帮助学生在就业前找到一个准确的定位,在求职时就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大学生在就业前应自我了解这样几项内容(行业:愿意从事;技术:擅长或喜欢从事的技术方向;区域:希望工作的地区;薪水:期望的薪资;职位:期望的职位;信息:通过怎样的渠道获取招聘信息)。结合就业期望,多方思考支撑期望的理由并做好准备,如招聘信息、知识体系、应聘技能、企业文化认知等。

2.个人简历:简历是大学生推销自己的首要工具。它几乎是打开通向面试大门的唯一钥匙,它是大学生向市场推销自己的独特的陈述报告。所以在就业准备中,不能忽视简历的设计。而指导大学生完成简历的制作也就显得尤为重要,引导学生认识简历的“要”与“不要”,引导学生准确把握要写在简历中的内容和不要写在简历中的内容。指导学生掌握写简历的基本要领(原则:简明、真实、突出重点;长度适中;要点;经历;排版等)。指导学生注意写简历时的注意事项(原则上要准确可信,定位明确;内容上简洁,措辞清晰不含糊,突出稳定度和职业生涯规划方向;包装上避免出现错误,努力使简历悦目,避免千篇一律)。

3.模拟面试:面试是企业招聘时最为重要的一种考核方式,是双方互相了解的过程,是一种经过精心设计,以交谈与观察为主要手段,以了解应聘者素质信息为目的的一种测评方法。因为面试具有很大的灵活性和综合性,不仅能考核应聘者的能力水平,还可以面对面地观察应聘者的表达能力、沟通能力和应变能力等,所以面试在企业招聘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同样企业面试也分为很多种,包括模式化面试、问题式面试等。面对形形色色的面试种类,大学生在走出学校前很有必要对面试有清晰的认识。模拟面试进课堂则能够通过这种策略使学生了解面试技巧、面试时需要注意的事项,通过这种方式能够让学生对所准备的内容进行梳理,并能够通过模拟面试使表达能力、沟通能力得到很好的锻炼,同样,通过模拟面试能够发现很多学生会临时出现的问题,如面试准备不充分带来的不稳定因素,面试怯场等。所以模拟面试是学生在就业前要做的一门功课,为增加学生就业的成功率带来明显的效果。

(四)推行就业跟踪促进职业素质教育改革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人才需求的标准也在不断发生变化,高职院校教育所培养的应用型人才质量怎样?能否满足社会需求?面对新的人才需求标准我们的教育教学模式需不需要改进?建立毕业生就业档案并对之进行跟踪,及时了解社会对人才的技能标准、职业标准的需求,对改革我们的教育教学模式有很大帮助。开展毕业生跟踪调查,是检验教学质量、进一步优化人才培养模式、提高人才培养水平的重要环节。毕业生跟踪调查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调查毕业生的工作状态、思想状况,了解学生对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相关评价和建议;二是调查了解社会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评价,了解社会对人才培养工作的意见与建议,积极推动学校教育教学模式改革。

总之,大学生职业素质培养是一个系统工程,大学生的素质发展具有弹性化特征,高校职业素质培养体系,应加强校企结合、产学结合,从职业素质具备的专业性、整体性和发展性,建立合理职业素质培养标准。培养过程重视专业教学与职业素质培养有机结合,合理设计教学过程,使职业素质教育与专业技能教育融为一体,全方位、多角度、全过程地培养学生的职业意识。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相关推荐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