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查字典论文网 >> 浅析新时期高职院校教育改革的方向及对策

浅析新时期高职院校教育改革的方向及对策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13-12-18 18:47:24
浅析新时期高职院校教育改革的方向及对策
时间:2013-12-18 18:47:24     小编:

"

[论文摘要]新时期,高职院校迎来了高科技发展与经济全球化双重作用推动下的新契机与新挑战。为了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发展,高职院校必须明确自身教育改革的发展方向,针对思想滞后、教师实践经历缺乏、缺少经费投入等阻碍教育改革成效的因素,不断更新发展理念,注重师资队伍建设,落实教改专项经费,完善工学结合教学模式等。

[论文关键词]新时期 高职院校 教育改革 因素 对策

高职院校的办学理念是“以服务为宗旨,就业为向导,走产学研发展道路,培养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用得上,留得住,下得去’具有良好职业道德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近年来,随着我国社会的快速发展,国家对教育事业的重视程度和投资力度也在不断增强。高等职业教育作为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人才培养定位和办学方向日益清晰。高职院校虽然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在新形势下,仍然需要进一步深化改革。

一、新时期高职院校教育改革的发展方向

(一)产学结合,校企合作

校企合作、联合办学是职业教育以就业为导向的重要环节。职业技术院校要在打造企业、学校、学生之间的职业教育平台方面进行积极的探索。高职院校由于自身条件的限制,在师资与设备方面表现出一定的不足。校企合作无疑是高职院校的福音,既可以解决高职院校师资与设施的不足,在资金、人力、物力方面缩小成本的投入,更能使高职院校掌握企业对人才需求的最新信息,从而有针对性地培养学生,方便人才输出。因此,新时期高职院校的教育改革要进一步探索产学结合、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

(二)知识宽泛,技能扎实

高职院校的根本目标是通过职业教育让学生拥有在社会上谋生能力的一技之长,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如今,现代企业对职工技术素质的要求和依赖越来越高,作为为国家和企业提供高级技能型人才的高职院校,需要不断地根据市场需求的变化以及学生自身条件的发展,充分利用自己的资源优势,扬长避短,同时开设多门技能的学习,让学生在学好自己专业之余也有其他方面的涉猎,开拓自己其他方面的能力,也能让学生在面对未知的挑战时多一点信心。所以,知识宽泛、技能扎实是新时期高职院校深化教育改革、探索人才培养的又一发展方向。

(三)强化师资队伍,优化教学环境

教师是高职教育教学实践、改革、发展的主体,是高职教育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在新时期高职院校教育改革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高职院校教师的数量与质量状况直接影响高职教育的发展速度和水平。高职院校的教师除了具备普通高校教师的素质以外,还应该具备专业的应用技术,这是对新时期高职院校教育改革发展的师资基本要求。环境也是高职教育改革的重要方面。环境,不只是我们平时所说的风景,即软环境,还包括教学仪器设备、实训条件、信息资源和基本设施等教学资源,即硬环境。软环境,可以陶冶情操,净化心灵,是校园风貌的一种表征。硬环境,突出该校的职业训练的功能化,也是实力的综合指标之一。从硬环境中我们可以看出该校对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的完善程度。因此,加强师资队伍,优化教学环境也是新时期高职院校教育改革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

二、新时期阻碍高职院校教育改革成效的因素

(一)思想滞后,教育仍停留在传统模式上

以就业为导向,直接为就业服务,这是高职院校的功能,也是高职院校的办学理由。然而,由于受到传统教育思想的影响,高职院校在人才培养目标和定位方面出现了偏差,教育者在潜意识里仍然把学生分数作为评价其能力高低的唯一准则,仍然延续着传统的教学模式,课堂上没有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忽略学生的的主体地位,只是一股脑儿地照本宣科,讲解理论知识,再做做习题加以巩固,形成了一种“老师讲,学生听,老师念,学生记”的教学定式,有的甚至直接划出所示的“重点”,要求学生背诵下来。把学生当作记忆、背诵的机器,而没有重视学生在实际操作方面的培养,导致 “高分低能”现象仍然十分严重。

此外,过分强调专业课。虽然专业课的设置是为增强培养人才类型与规格的指向性和界定性,但过分强调专业课,会导致教学计划和课程体系受到波及,即在一定范围内缩减基础课程。若是缩减过多,将会造成学生基础知识偏差,这对于以后新事物新技术的理解接受能力是很不利的。

(二)教师实践经历缺乏,教改实施难以进行

在当今的高职院校中,很多是近十年才新成立的,其中有相当一部分是由中专升格而来的。在建设和升级的过程中,过分强调规模建设,却忽视了质量提高,导致师资队伍的教学水平偏低,无法适应人才培养的实际需求。高职教师中有相当一部分没有实践工作经验,有些则是刚毕业便走马上任,对于企业、生产一线职业岗位上的岗位能力要求了解较少,尚无法为高职院校的学生培养目标进行准确定位,更不要说因人而异地进行技能培养了。他们更多的是沿用传统的教学方法,远离企业工作实际,教学效果难以保证。还有一些教师,由于自身性格孤僻,他们对经济发展状况和未来的趋势知之甚少,自身的探索和创新精神尚且不足,又如何教育学生,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另外,由于高职院校的领导者认识不足,没有把提高教师的实践技能和教学水平摆在重要位置,没有为教师走出去提供相应的政策支持和保障,导致他们的教学理念、教学模式和教学方式以及职业教育思想与市场明显脱节。

(三)缺乏正常的教学建设经费投入是阻碍教改进展的瓶颈

我们常说:“钱不是万能的,但没有钱是万万不能的”,对于高职院校教育改革这么一项伟大的事业,所需要的经费投入自然不会少。比如,教职员工的工资发放、教学设施的购买、校内一些建筑、设施的维护等。

高职院校的经济来源主要有两个方面:第一,国家给予的补贴,但是那往往只够支付教职员工的工资;第二,学生所上交的学费,但对于学校方方面面的经费开支还是远远不够的。所以,这就导致学校在进行资金投入时往往顾此失彼、捉襟见肘,专业建设经费常常得不到保障,仿真实训、一体化建设等教改方案也都无法付诸实践。对于以培养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为目的的高职院校来说,一旦脱离模拟或真实的工作环境,教学改革是无法达到预定的人才培养目标的。 "

(四)企业、社会支持程度是教学改革成败的突破口

高职院校以为企业培养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为目的,因此其教学目标设定为专业建设必须与社会需求对接、课堂氛围必须与企业文化对接、课程教学必须与企业岗位对接,而“工学结合”模式、基于“生产过程”的教学模式是达到这个教学目标的有效途径。但是,这些都必须得到企业、社会的支持和积极响应,可悲的是目前我国很多企业还没看到校企合作对今后企业发展的意义,目光仍停留在眼前的利益上,认为这种做法既浪费时间也会影响企业的生产效能,所以对于校企合作采取了不合作、不支持、不服务的态度,从而忽视了对人才的培养。有些企业虽然表面同意,其实内心还是很不乐意,故而将学生安排在无关紧要的岗位上。因此,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有效实现也是摆在高职院校面前的一道难题。

三、改善新时期高职院校教育改革成效的对策

(一)更新发展理念,理清发展思路

思路决定出路,理念决定行动。理念是行动的先导,正确的思路则可以指导人们采取正确的行动,从而对事物的发展起促进作用,反之则会起阻碍作用。所以,在高职院校教育改革的道路上,首先要更新发展理念,理清发展思路。

在高职院校的教育改革中,思想滞后是阻碍教育改革的主要因素。因此,我们的当务之急是转变教师以分数作为评价学生是否为人才的唯一标准的错误理念,树立培养职业技能应用型人才的正确思路。教师在改变自己的教学思想的同时,也应该注意帮助学生树立自主学习的意识,让课程学习寓教于乐,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他们用心学习,改变一直以来死记硬背的学习方式,从而创造出学生与教师双赢的局面。

(二)注重师资队伍建设,加强“双师素质”培养

俗话说:“名师出高徒。”由此可见,优秀的教师对人才的培养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高职院校里,师资队伍是发展的奠基石,是各项教学建设与改革的主要力量,是教学质量得以提高的根本保证。但就目前而言,高职学院的师资队伍确实堪忧。所以。注重师资队伍的建设,加强“双师素质”培养已经刻不容缓。这就要求高职院校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制订师资培养计划,并认真地贯彻落实。第一,提高教师的职业道德教育,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高职教育观、人才观和质量观。第二,将教师分批安排到生产一线挂职上岗锻炼,增加实践经验,提高他们的实践教学能力。第三, 引入一批经验丰富、实践工作能力强的教师,建立一支团结、积极向上的师资队伍,大家互相学习、共同进步,一起为高职院校教育改革作出贡献。

(三)落实教改专项经费,强化实验实训基地建设

“兵马未动,粮草先行。”高职院校教育改革这项非凡的工作,没有充足的“粮草”作为保障,必会举步维艰,效果不佳。从高职院校的实际情况出发,可以考虑从以下几个方面去拓宽资金渠道:一是建立基地建设的专项资金,每年按一定比例从学费中扣除,专项预存,不可轻易挪用;二是通过学校主管部门每年按在校生人数比例划分部分资金给予学校作为专业建设经费,从而在财力上对学校的发展起到推进作用;三是时刻关注国家对于高职院校教育工作出台的政策,借助国家政策的扶持推进改革,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

(四)完善工学结合教学模式,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

高技能应用型人才必然是具备了实际的操作能力,而培养这方面的人才是高职院校的办学目的。工学结合的教学模式和基于“生产过程”的教学模式既能够让学生实地考察,进行全面的了解,又能够解决高职院校教学实训基地不足的问题,可谓是一箭双雕的好办法。但是,对于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方式绝大部分企业的态度一直比较冷淡,使得这条道路仍停留在一个浅层次上,达不到理想的效果。事实证明,完善工学结合教学模式,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是高职院校深化改革的一个重要途径。笔者认为,高职院校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一是提升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让企业看到本校自身的实力;二是与企业积极沟通,优秀学生可作为人才引入;三是借助政府的力量,给予进入企业的机会。

高职院校在教育改革链中处于弱势地位,为了改善这一现象,就应该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分析影响因素,找出对策,从实际出发,走出一条属于自己的教育改革之路。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相关推荐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