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查字典论文网 >> 有关就业导向的职业教育改革策略选择

有关就业导向的职业教育改革策略选择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13-12-18 19:23:31
有关就业导向的职业教育改革策略选择
时间:2013-12-18 19:23:31     小编:
"

[论文关键词]就业导向;职业教育;教育理念;教学改革

[论文摘要]职业教育是以就业为导向的教育。坚持以就业为导向,是高职高专教育教学改革的取向与关键。深化高职高专教育教学改革,必须树立科学的职教思想,创新职教模式,构建以就业为导向的职教内容和课程体系,改进教学方法。改革学习制度和教学管理模式,创新教学评价机制。

就业是民生之本。职业教育是以就业为导向的教育。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是拓宽就业渠道、促进就业和再就业的重要举措。坚持以就业为导向,是高职高专教育教学改革的取向和关键所在。

一、科学定位,树立正确的职教思想

坚持以就业为导向,要求高职高专必须有科学的办学定位和正确的办学方向。职业教育与经济建设有着紧密的联系,为经济建设提供智力支持和人才支撑,是人才强国的需要,是科教兴国的需要,是提高国际竞争力的重要途经。高职高专能够为初中毕业生、高中毕业生、下岗失业人员、在职人员、社会新增劳动者、农村劳动者和社会其他人员提供多种形式、多种层次的职业教育和就业培训,为他们实现就业、转岗和劳动力转移提供教育服务。以服务经济建设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培养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数以千万计的高级专门人才的科学定位和办学方向是职业教育的本质特征,是办好职业教育的思想前提。

教学工作是学校的中心工作,提高教学质量和办学效益是学校的永恒主题。职业教育的教学思想是从事职业教育的教育教学人员对职业教育教学功能的价值判断和对职业教育教学规律的基本认识,是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认识基础和行动先导。当前,一些高职高专仍然把主要精力放在学生升学和学校升格上。因此,深化以就业为导向的教学改革,必须转变教学观念:高职高专要由升学、升格导向向以就业为导向转变;教师要从“传道”者向服务者、指导者转变;教学要从“教师为中心、书本为中心、课堂为中心”的“三中心”向以学生为中心转变。这些转变的根本目的在于树立以就业为导向的教学思想,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服务观念。

高职高专要把满足社会需求和生源需求作为学校发展的动力,把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和创业能力作为职业教育改革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这是职业教育的声誉和生命所在。高职高专科学的定位和正确的教学思想不但符合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要求,而且为打造高职高专面向就业市场的核心竞争力以及自身的可持续发展注人了生机和活力。

为此,必须牢固树立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办学思想,坚持“五个突破”的“行动导向”教育教学理念:即办学思想上,突破传统普通教育框架,明确服务社会发展目标;教师队伍建设上,突破培养知识人观念,开展培养职业人实践;教学模式设计上,突破学科体系的束缚,遵循能力体系的需要;教学管理上,突破学府式教学管理,营造专业化职业环境;办学模式构建上,突破学校围墙的局限,扩大服务社会的功能。

二、产教结合,创新职教教学模式

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我国教育方针的根本所在。走产教结合的发展道路是办好职业教育的根本途径。教学模式是开展教学活动的方法论体系,是稳定的教学活动框架和程序。高职高专要彻底摆脱传统教育重理论轻实践、重知识轻能力、重课堂教学轻社会实践的思想栓桔,创新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模式。

教学模式的设计要建立在专业设置基础上,围绕社会和市场需求开发和调整专业。专业是培养人才的智能结构的模型,是高职高专服务经济社会的“接口”。要成立由行业、用人单位参加的专业委员会或教学委员会,开发职业和市场需求的就业热门专业,充实和加强骨干专业,淘汰和调整饱和专业,嫁接先进专业,推广复合型专业,拓展专业的专门化方向。在此基础上,高职高专要创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模式,把专业办成培养职业所需的技能型人才的孵化器,使职业教育成为“职业家眼中的教育”“职业家手中的教育”“职业家心中的教育”。

要按照职业“订单”培养的要求,推动教学模式的改革。所谓“订单”培养就是高职高专以职业“订单”为主要依据,组织必要的人力物力实施人才培养,实行“产销衔接”。这种衔接包括人才规格要求、教学计划、课程内容、教学过程、实习实训、教学评价、毕业生录用,甚至还包括职业文化衔接,等等。高职高专要主动与职业衔接,为职业服务,在衔接中求支持,在服务中求发展。“订单”培养形式多样,比如高职高专以职业名称命名的“冠名班”。这些班的学生“着职业装,做职业人”,实行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出勤如出工,上课如上班,学习如做工,诸如“金牛班”“拜尔班”,等等;有的还实行半工半读、工学交替。有的是职业根据自身发展向学校提供人才所需求规格,由学校进行培养和培训,学生到职业岗位进行顶岗实习,职业岗位根据自身要求,择优录用。实行“订单”培养,有利于发挥职业人力资源和物力资源在教学过程中的作用,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事业心、责任感和爱岗敬业精神,有利于高职高专坚持人才培养的就业导向。

职业教育的教学模式可以形式多样、名称不一。比如北京市的一些职业院校创造了职业资格导向开放式教学模式、主轴并行教学模式、职业能力核心课程模式、多元选择课程模式等,这些教学模式均体现了以就业为导向。高职高专教学模式的本质是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教学与就业相连接。理论与实际相结合、“订单”培养等冲击着传统教育的教学模式,使高职高专摆脱了单纯由教育部门和学校举办职业教育的弊端,真正实现了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走产教结合发展的道路。

三、坚持就业导向,构建职教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

高职高专教学内容要根据职业、行业的岗位需求和学校培养目标,以“必须、够用”为度,认真筛选。教学内容必须由学科本位向就业岗位和就业本位转变,要从学生就业和未来工作需求出发,构建以就业为导向的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

文化课教学具有提高学生文化素养、为专业教学服务和为学生终身学习奠定基础的作用。职业教育主要是培养技术型和技能型实用技术人才,不可能像普通高等院校那样安排过多的文化课课时,学生的文化基础也存在较大的差异。但是当前,文化课教学内容多一与教学时间有限的矛盾十分突出,因此,文化课要精简内容、降低难度、突出应用。比如,化学教学研究会提出了职业教育化学改革思路:“一个突破,两个衔接”。一个突破是突破高职化学要“相当于普通专科”水平的思想束缚;两个衔接:一是与学生就业相衔接,二是与生源的化学水平相衔接。这样确定的化学教学内容就体现了职业教育特色。

专业课设置包含了职业教育培养目标所要求的知识、技术和能力结构以及训练程序。专业课的内容要突破学科本位,根据职业岗位的实际需求,通过职业分析等方法,对教学内容进行整合,实行课程综合化。要将有关知识模块和能力模块进行综合归类,实行模块式教学。课程安排中要避免“先理论,后实验,再实践”的理论和实践相脱节的课程模式,实行知识学习和能力培养并行,知识学习和技能实训并进。技能有一个由不知到知、由不会到会、由不熟练到熟练的过程,要安排充足的时间让学生实训和顶岗实习。要加强实训、顶岗实习的过程性教学,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素质。职业资格证书是学生获得工作岗位的通行证,专业课的教学内容要和职〔执)业资格证书的内容相衔接,使学生在获得学历证书的同时,获得相关专业的职业资格证书或相关课程内容的等级证书,以实现“多证在手,就业不愁”。"

教材是教学内容的主要部分,是教学的工具,是承载教学内容的载体。一本优秀的教材既是科学研究的成果,又是教学经验的总结。教材有其特定的服务对象,其内容和结构编排要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有利于形成学生的能力结构和情感结构。目的性原则是编写教材最根本的原则。职业教育的教材编写还要体现“浅”“用”“新”。“浅”是指理论上要深人浅出,要避免繁琐理论的论证和复杂公式推导;语言叙述上要深人浅出,浅显易懂,便于自学;编排上要图文并茂、灵活多样。“用”就是教学内容要重实用、求实效;要突出知识和能力结构形成的过程,技术上要有可操作性,具有“吹鼓见米”的功夫。“新”就是要吸收现代生产中所需要的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和新方法,摒弃过时的冗繁陈旧的内容。

构建以就业为导向的职业教育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是一项十分艰巨的工程,离不开工程和技术人员的参与,需要有全新的理念、科学的态度和创新的精神。

四、优化职教方略,改进教学方法

职教策略是完成教学目标所采用的教学活动程序、方法、形式和媒体的选择等教学措施的总体设计。要完成教学任务,必须采取一定的教学策略。高职高专的培养目标具有专业性特点,这种专业性不同于大学的学科专业,更不是大学学科专业的“压缩饼干”,而是职业岗位群和职业群所对应的技能性人才所需要的知识、能力和素质;高职高专的实验、实习、实训、顶岗实习课程占有较多的课时,其教学内容具有较强的实践性特点;教学形式也具有多样性、开放性特点,等等。这些特点要求教师必须选择一系列的教学方法、教学技术手段、教学组织形式,以保证教学过程的有效实施。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没有一种单一的教学策略适用于所有的教学内容,最好的办法是根据不同的情况,采取不同的策略,进行多种策略的有机组合运用,选择适合职业院校学生的教学策略,以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教学方法是教育思想的具体体现。把握就业导向,方能创造出适合职业教育、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

教学是教师和学生进行多角度、多层次的信息交往的互动过程,其中包括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以及师生与信息资料、媒体的互动等。学习是学习主体与客观世界相互作用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是主导,是学生学习的服务者、指导者与合作者;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学的主体。把握好“双主”的定位,是提高教学效率的前提。

在认知领域的教学中,采用讲授法是必不可少的,但是一定要摒弃“一根粉笔一张嘴,教师从头讲到尾”的填鸭式教学方法。要精讲多练,多采用启发式教学法、案例教学法、角色扮演教学法、讨论式教学法,等等;要采用现代教学手段,加强直观性教学、模型(物理模型、数学模型等)教学;教师在研究“教法”的同时,更要注重对“学法”的研究,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诸如研究式学习法、小组学习法、自主学习法等。学生学会如何去学习将会受益终生。根据学生文化基础有较大差异的现实,对学生进行分层次教学,使基础较好的学生“吃得饱”,基础较差的学生“吃得了”,这种因材施教、分类指导的教学方法函待大力提倡。

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使学生毕业后具有上岗就业的能力,是专业课教学的主要任务。综合职业能力训练有一个感知、模仿、训练、熟练协调、反馈评价等过程,教师要根据专业技能训练的要求,做好动作示范,并安排学生由易到难、由简单到复杂逐步进行技能训练。综合职业能力的培养有多种方法:诸如项目教学法、案例教学法、行为导向教学法、计算机模拟仿真教学法、实验实训和顶岗实习,等等。一些专业课教师打破先文化课、后基础课、再专业课的传统“三段式”教学,把专业训练课前移,分年级或按技能模块对学生进行专业技能训练;为了调动学生的训练积极性,组织学生参加技能展示或让学生参加学校或社会上的专业技能大赛;经过一定的训练后,组织学生参加职业资格技能考核,使他们获得职业资格证书等,这些都是提高学生综合职业能力的有效的方法。

五、更新职教理念,改革学习制度和管理模式

高职高专担负着学历教育和职业培训双重任务,必须转变“重学历教育轻职业培训”的观念。办学形式多、办学层次多,这就给教学管理带来一定的难度。要改革学生的学习制度和教学管理模式,适应多形式、多层次的办学要求。职业院校创办初期有一句非常经典的话说得好:“无一长不稳、无短不活。”当前,高职高专面临相当大的培训任务,比如,下岗职工培训、在职人员培训、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学校要发挥师资优势、专业优势、设备优势、信誉优势等,积极开展职业培训,为经济社会培养多种类型的实用技术人才,让职教学历教育和职业培训两个轮子一起转,在服务经济建设的同时,拓展学校的服务空间和生存空间。职业院校要根据市场对人才的需求或岗位需求,采取灵活的学习制度,宜长则长,宜短则短,在办学层次上宜高则高,宜低则低,以满足经济发展对不同类型、不同层次人才的需求。

积极试行学分制和弹性学制,创造条件(政策条件、物质条件、师资条件等)让学生灵活选择教学内容、学习方式和学习时间。学分制和弹性学制同以往的教学管理制度相比,具有更大的灵活性。学生可以自主地选择专业、选择课程,甚至可以选择教师。学生没有留级,不受学年限制,有的还可以跨学校、跨专业选择课程。允许学生工学交替、分阶段完成学业。这种教学管理模式,不但能保证“汀单”培养的顺利进行,增强教学的适应性,而且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扬长避短,张扬个性。

学分制教学管理模式是一种“柔性”管理模式,忽视“刚性”管理,就会出现教学的随意性;忽视“柔性”管理,就会弱化教学的适应性。因此,必须创新“刚性”和“柔性”相结合的管理模式,以增加教学管理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六、强化评价功能,创新教学评价机制

教学评价是一个永恒的研究课题。高职高专的教学评价是实现职业院校培养目标的重要手段之一,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环节。高职高专的教学评价,既有对学校教学质量和办学效益的评价,也有对教师和学生的评价;既有教育内部的评价,也有社会评价;既有客观性评价,也有主观性评价。要做到评价的公开、公平、公正确实有一定的难度。时至今日,我国还没有建立起一套符合职业教育特点的教学评价体系和简便实用的教学评价方法。

以就业为导向的职业教育的教学评价,必须坚决改变传统教育单纯用分数对一个立体的多维的生动个体进行线性或平面优劣评价的观念或做法。这种评价本质上是对人的完整性、丰富性的一种否定,是对人的潜在力量的表面化理解,是对人的发展无限性的一种忽视和低估。用一把尺子去衡量所有的学生,从根本上忽视了人的智能差异性,是对“多元智能人才观”、“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的一种否定。显然,这种评价是不公平的,也是不科学的。

以就业为导向的教学评价“要由单纯教育内部评价机制向社会评价与教育内部评价相结合的机制转变”。职业教育主要为职业培养高素质的实用技术人才,高职高专培养的毕业生就业时“下得去,用得上,留得住”,就会得到职业的好评;职业资格证书是劳动部门、行业及协会等评价学生掌握知识技术和能力的等级差别的有效证明,自然也是对职业教育教学评价的一个重要指标;参加生产实习或顶岗实习,表现如何,实习效果如何还需得到职业工人师傅或技术人员客观评价;学生就业早、专业对口、岗位好、工作稳定、有选择、起薪和满意度高,自然会得到学生及其家长的高度评价,职业教育便成为人民满意的教育,等等。社会评价既有终结性评价,也有过程性评价,把这些评价因素进行细分,可以提炼出若干评价指标。比如,学校毕业生职业道德水平、取证率及等级、就业率、专业对口率、工作稳定性、工资水平、职务晋升率、学生及其家长的满意度,等等。没有过程就没有结果,职业教育内部的评价应以过程性评价为主,通过过程性评价来保证培养目标的实现。问题的关键是过程性评价的标准要与社会评价标准相一致。同样的,过程性评价也可以提炼出若干评价指标。

科学合理的教学评价对高职高专的教学工作具有诊断性功能(多大程度上实现了教学目标)、激励性功能(调动和激励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调控功能(使教学工作形成良胜循环)和发展功能(促进学生全面素质和综合职业能力都得到发展)。

创新职业教育的教学评价机制是一项艰巨的工程,这其中包括教学评价思想、教学评价原则、教学评价指标体系、教学评价功能、教学评价方法,等等。要加强对职业教育教学评价的研究,创新教学评价机制,构建有职教特色的教学评价机制。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相关推荐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