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查字典论文网 >> 中国风电机组出口面临的挑战和建议

中国风电机组出口面临的挑战和建议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2-12-25 02:40:42
中国风电机组出口面临的挑战和建议
时间:2022-12-25 02:40:42     小编:

关键词:风电机组出口;面临的挑战

中图分类号:TM614 文献标识码:A

中国已成为世界第一的风电大国,但是风电机组(并网型)的出口只占极小比例,加大风电机组出口将是加快中国风电产业升级的催化剂,国际风电市场也将是造就一流风电企业的大熔炉。

一、风电机组出口面临的挑战

(一)越来越苛刻的客户要求

风电机组远销到国外,通常面临比国内更加苛刻的经营环境,国外客户对产品技术、法律、金融等各个方面都提出了更严格的要求。

首先是产品技术要求。因风电机组单台价值较高、项目总投资金额较大、产品运行环境恶劣,为了确保项目的长期盈利性,各国用户越来越重视产品本身的质量。客户对产品质量的考核依据是长期的业内装机业绩和运行记录、尤其是在海外的运行记录。但对中国风电行业来说,因为国内风电产业发展起步较国外滞后二十年,且大规模发展总共也没几年时间,新产品推出的时间更短,目前这些数据积累还不完善,甚至是不具备该项数据。毕竟中国的风电产业大部分用户在国内市场,用户常常对新产品比较宽容,因为这是中国风电产业的现实。但在国际市场,我们将面对更加强大的竞争对手,其企业和产品的历史比整个中国风电产业的历史都长,存在一定量的可选择品牌,导致客户有众多选择,必然更加挑剔和严格。

其次是产品认证要求。国外客户相当重视风电机组的产品认证(特别是型式认证),如:国际权威机构的GL、TUV等认证。目前中国的风电机组满足这些认证的机型很少,一方面是因为我们的产品和技术还不够成熟,另一方面这些认证花费较昂贵,认证本身需要很长时间,而中国产品大多是新近开发机型,基本上还没来得及完成认证。国内客户并不苛求这些认证证书,但国际上主流的风电设备制造商,已经取得了成系列的权威机构产品型式认证。

由于中国风电机组供应商在国外没有品牌知名度、没有足够的业绩支撑、没有权威的产品认证,相对于国外的主流设备供应商,我们的产品很难取得用户的充分信任,这成为我们出口面临的首要挑战。

(二)法律和政策环境的潜在风险

不同国家在法律要求、政策环境、投资环境、文化环境等各方面都与国内有很大差异,对于国内的企业要想走出去,面对陌生的经营环境,需要更加审慎对待。由于风电项目的特点是操作环节众多、周期长、资金需求量大等。国外确实存在很多新兴的风电市场,其项目出口量大、合同总金额高,但相比欧美一些成熟的发达国家,其法制环境还不完善,在合作过程中,我们要更加关注风险。如关税壁垒、非关税贸易壁垒等也是我们必须引起警惕的问题,有时项目所在地的一个用工政策,就会为项目进展带来意想不到的麻烦。有些国家和地区有着对华“双反”的倾向,有些甚至已出台了一系列相关措施。“双反”措施会对一个行业的出口会形成毁灭性的打击,我们必须未雨绸缪。

另外一个需要重视的问题是知识产权保护的问题。由于中国目前许多的风机型号与国际主流机型接轨,其机型的来源可以追溯到国外,且风电机组制造所涉及的核心零部和电气部分的零部件十分重多,零部件国产化程度70%,有小部分依赖进口。在产品出口之前有必要逐个进行仔细的排查,避免产品出口到海外后产生知识产权的纠纷隐患。按照国外的判例,一旦有类似情况发生,无论最后总裁决是怎样的,法司保全呆滞项目停顿就可能带来致命的损失。

(三)各国开发模式的差异

经过多年的发展,中国的风电设备制造商对于国内市场的游戏规则已经熟悉。走出国门后,常常惯性思维,不由自主地按照国内的开发模式认识和考虑在国外市场实际遇到的问题。事实上,不同的国家和地区,不仅是风电项目开发模式的不同,风电项目的建设审批流程、上网电价的价格、发电量的销售、电网的管理体质等都各不相同,其中很多国家与中国的国情差异很大,用中国式思维是不能理解的。所有这些思维模式的不同都体现在项目的具体运营操作上,尤其在一些细节上,细节决定成败,细微的差别通常决定了整个项目的成败。如果对这些模式事前没有清晰地分析,就盲目地走出去,进行出口和投资,很可能是自己陷入困局中。

二、扩大风电机组出口的建议

作为国家层面,应该鼓励风电产品的出口,而作为风电生产企业也应该抛弃传统思想,勇于直面全球化的挑战,主动出击。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发展浪潮下,风电生产企业的出口已是大势所趋,很多企业要认识到这一点,要给予充分和足够的重视。要确立出口战略,将风电设备出口作为一项长期的艰巨的事业,克服上文中所述的各种挑战,要有长期坚持不懈努力的思想。从以下几个方面为抓手:

(一)做好营销网络的布局

全球风电市场潜力巨大,为了寻求和抓住销售良机,需要做好营销网络的布局。要有足够的广度,而要真正进入一个具体的市场,则必须对当地市场和项目有足够深入的了解,需要长期细致的工作,甚至需要当地雇员参与才能完成,所有这些都需要大量的、持续的前期投入。市场中介也许可以帮助企业完成起初的项目,对于立志大举进军国际风电市场的企业,这一点尤其要做好。

(二)组建专业队伍

除了上述建立面向全球的专业营销队伍,在法律、技术、国际贸易实务、售后服务和后期运行维护等方面都需要有面向国际市场的专业队伍。很多国家还要求运维队伍中必须有项目所在地相当比例的当地用工。这些对企业在技术、管理和成本控制方面都提出了更高要求。

以往我们认为出口项目小风险就会小的认识是片面的。国际贸易不确定性因素非常多,因为项目小就试图降低必要的开支,减少事前必要而周全的准备工作,势必埋藏大量隐患。即便是小项目,出了问题一样需要漂洋过海去处理,有了纠纷一样是国际纠纷,这些没完没了的零散花销其总额往往更大。真正有志于长远发展风电的中国企业,必须及早下定决心,明确出口战略。所有的贸易保护都是有时限的,新能源领域更是如此,而我们本土的客户也将变得越来越挑剔,同时国际大鳄迟早也会杀向中国市场。 (三)以投融资带动出口

由于中国目前风电机组质量还处在提升的过程中,国外客户在风电机组出口中常常附加投资、融资、担保等金融附加条件,这是我们的负担,但这确实又能促成我们的出口。现阶段,很多金融机构和电力公司及电网公司响应国家“走出去”号召,在资本层面对企业的支持的态度比较积极,中国风电企业应该积极利用这一有利条件,在大规模参与市场竞争的条件不具备的时候,借助金融支持迈出第一步,熟悉海外市场的同时积累海外装机业绩。在我们具有足够的竞争能力和充分的技术储备之后,就可以更多地直接参与市场竞争,甚至开展向海外的技术转移。

(四)倡导合作共赢

价格战是很多行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中国的风电行业也未能幸免。过度的价格竞争,一方面会影响产品质量的提高和持续的技术创新,另一方面也为我们受到其他国家的贸易制裁埋下了隐患。

在世界风电发展的大潮中,中国风电有可能也有必要通过加强与各国的技术经济合作,充分发挥各国的比较优势,共同进步,最终实现各国在发展经济和环境保护上的共赢。无论与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我们都有合作的巨大空间。

虽然中国风电已经走上了自主发展之路,与发达国家合作的空间还是很大的,其中一个方向就是海上风电,发展海上风电将是中国风电技术发展的大势所趋。根据风能行业协会数据统计,2013年中国海上风电新增装机只有39MW,同比下降69.7%,而且全部为潮间带装机,这一装机容量与欧洲持续发展的装机有天壤之别,与中国年度风电总装机量相比更是几乎可以忽略。造成中国的海上风电发展之停滞的原因,有电价等政策不确定、技术障碍等问题。海上风电对风电机组的质量、风电场建造施工和后期的运行维护都提出了非常苛刻的要求。欧洲等发达国家多年的经验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放眼全球,海上风电有着广阔的发展空间,我们应该积极进行国际技术经济合作,及早积累和准备,突破技术难关,迎接未来海上风电的大发展。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相关推荐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