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查字典论文网 >> 济源市地方普通话的传播模式初探

济源市地方普通话的传播模式初探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08-06 03:17:34
济源市地方普通话的传播模式初探
时间:2023-08-06 03:17:34     小编:

【摘要】地方普通话的相关问题在90年代初曾得到国内专家的热烈关注,后来就慢慢淡出了学者们的研究视野。近几年,由于广播电视等大众媒体的传播,以及各地保护方言意识的觉醒,这一问题又得到了大家的关注。本文从济源市的“济普话”这一语言系统出发,对之的产生和发展现状进行了描述,并进一步对它的传播形式进行了假设和分析。

【关键词】 “济普话” “塑料普通话” 地方普通话 固化 传播形式

一、 地方普通话与“济普话”

“地方普通话”的研究始于陈亚川在1987年发表的《闽南口音普通话说略》。在1990年的“普通话与方言问题学术讨论会”上这一概念被提出并得到业界的一致认可。但是对于“地方普通话”的性质,学者们看法不一致,主流观点是将之归为中介语。

“济普话”是“济源地方普通话”的简称。我们可以将“济普话”看作是类似于中介语的动态语言系统,但它会不会固化是值得进一步观察和研究的,也就是说,“济普话”不一定是无限接近“标准普通话”,它很有可能在某个状态下固定下来,具有比较明确的语音、词汇、语法特征,承担某种交际功能,成为某一群体的交际语言,最终成为一种独立的语言。

二、“济普话”的使用人群

(一)驱动者

济源市本地人对“济普话”的产生和发展起着主导作用。根据中介语理论,“济普话”是济源本地人在学习使用普通话过程中产生的一种语言系统,那最早必然是由济源本地人在接触学习普通话时,将济源方言负迁移至普通话,在需要使用普通话的场合使用的就是这种“不标准的普通话”。这种情况一般是在响应国家推广普通话的群体中发生,一个国家的语言政策往往最先体现在教育领域,而且教育领域也最容易产生效果,教育领域的影响力总是会超过我们的预期。如年纪比较大的民办教师,他们迫于国家出台的普通话政策对教师的要求,开始学习普通话,但本地方言对他们的影响是根深蒂固的,并且大多没有条件进行系统性学习,依靠的学习手段一般是自学,学习途径主要是通过录音以及电视广播媒体。在这样的情况下,这些没有经过专业系统的普通话训练的民办教师,自然就会使用这种“不标准的普通话”――“济普话”。还有一个群体就是学生。80年代末开始到90年代,学生在校学习期间,被要求使用普通话,但由于政策实施的渐进效应,学生在校使用普通话的时间非常短,一般仅限于课堂,这一时期教师在课堂上也不是全都使用普通话,因此,受到教师的影响,学生使用普通话的时间就更少了,普通话水平相对而言就比较低。另一方面,学生之间在课下进行交流时几乎不会选择使用普通话,这是地域认同心理的表现;学生与教师在课下进行交流时也会选择说方言,这是因为教师几乎都是本地人,彼此间可以用方言交流。这是推广普通话的初期,标准普通话对于济源本地人而言并没有很大的价值,人们在日常生活的社交网络中使用方言就可进行交流,普通话在这一时期,没有带给本地人直接的社会价值。所以,这种低级水平的普通话,在济源方言环境中生根发芽,成为“济普话”。

(二)追随者

上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济源撤县建市,经济得到飞速发展,对外经济文化交流增加,城市影响力得到了扩大,外来人口也逐渐增加。其中最值得注意的外来人口就是教师群体。例如济源一中是济源市的重点高中,自2004年建立新校区扩招以来,就实施了人才引进计划引进外市外省教师,这些教师几乎都会选择在济源定居下来,自己的子女也会在当地就学。这些教师在课堂上都是使用普通话来教学,但在课下时,由于与本地人属不同方言,所以会选择使用普通话与其他教师、学生进行交流。学生在与外地教师交流时,一般会选择使用方言,只有少数学生选择使用普通话,长此以往,外地教师会受到强势方言的这一语言环境影响,学会说少量的济源方言,有一部分教师会想要获得本地学生的认同而在普通话中夹杂几句济源方言,以拉近与学生间的距离。同时,外来人口的增加,济源本地人在从事商业活动时,会遇到越来越多的使用普通话的顾客,为了方便交流,当地人也会使用普通话,但这种普通话受方言的影响很深,是“不标准的普通话”。这样一来,外来人口在与本地人接触时,也会接触到这种“不标准的普通话”,渐渐会学会使用这种方言与普通话的中介语――“济普话”。另一方面,随着电视广播媒体的发展、济源本地人对外交流机会的增加,以及推广普通话工作的开展,济源本地人越来越需要运用普通话来进行交流,普通话对济源本地人的影响变大了,所以“济普话”这种既是标准语,又结合了方言特色的语言体系,就会受到普遍认同和接受,使用人群可能也会逐渐扩大。

三、“济普话”的传播形式

从上文可以推断出“济普话”的发展传播模式:“济普话”最先是由济源本地人“发明”并使用的语言形态,具有临时性;但随着经济的发展,外来人口逐渐增加,这个群体在与本地人接触时,为获得本地人的认同,会有意识地习得并使用一部分济源方言,他们所使用的这种夹杂着济源方言的普通话,又影响了与之交往的济源本地人,带动了本地人使用中介语“济普话”的风潮。这部分外来人口中有一个重要群体是教师,所以,教师在与当地学生交流时所使用的这种“济普话”也可能会被学生认同并习得,使原本不标准的普通话确立为特定场合使用的中介语。学生习得这种“济普话”,如果在生活中频繁使用,也会影响到家庭成员,也就是济源本地人,很可能会带动“济普话”的传播和使用。这种独特的传播模式只是经过初步观察得出的假设,后续还需要进一步调查论证。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相关推荐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