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查字典论文网 >> 浅谈分层教学法在数学课程标准下的应用

浅谈分层教学法在数学课程标准下的应用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16-12-14 13:51:08
浅谈分层教学法在数学课程标准下的应用
时间:2016-12-14 13:51:08     小编:江建中

摘要:"教是为了不教",这是教师教学的最高境界。要实现这样的目标,就需要真正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作用,这也是《数学课程标准》(以下称新课标)大力倡导的一个重要内容。学生作为学习主体有其多样性、层次性,如果教师不注意分层教育,而采用"一刀切"的教学方法,或只重视个别层次的学生,都不会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这就有违新课标提倡的"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的初衷了。本文就此结合实例谈一谈分层教学法在新课标下的应用。

关键词:分层教学法;数学课程标准;新课改;应用

1.分层教学法的理论依据

1.1分层教学法的理论依据古已有之,如"因材施教"、"量体裁衣"等。在国外也有一些代表性的学者,如著名心理学家、教育家布卢姆提出的"掌握学习理论",他主张"给学生足够的学习时间,同时使他们获得科学的学习方法,通过他们自己的努力,应该都可以掌握学习内容"。"不同学生需要用不同的方法去教,不同学生对不同的教学内容能持久地集中注意力"。为了实现这个目标,就应该采取分层教学的方法。前苏联著名教育家巴班斯基的"教学最优化理论",这个理论的核心――教学过程的最优化是选择一种能使教师和学生在花费最少的必要时间和精力的情况下获得最好的教学效果的教学方案并加以实施。

1.2分层教学要遵循学生的心理认知规律,在新课程标准下,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对新知识进行探索,但不同的学生自身基础知识状况、对知识的认识水平、智力水平、学习方法等都存在差异,他们接受知识的情况也就有所不同。如果教师采取"一刀切"的方法,势必会产生"优生吃不饱、中等生吃不好,学困生吃不了"的结果,优生将对老师失去信心,觉得在课堂上学不到他们想要的知识,转而自己去扩充知识,但缺乏合理的指导;中等生不愿意与老师交流,而学困生则害怕吃,也吃不进去,这样就会进入一种恶性循环。 分层教学实际早已有之,不过是新课标给了它更大、更好、更广阔的发展空间而已。

1.3分层辅导学生可以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各层次学生可以利用老师辅导的机会及时解决自己头脑中的问题。由于数学知识具有很强的连贯性,如果前面的知识没有理解,在学习新知识时就不会完全掌握。对于学困生的辅导,我主要强调新旧知识的连贯,帮助学困生巩固以前的知识,理解并简单运用新知识。对于中等生,我主要强调对本节知识的巩固掌握,采取练习的形式来加深他们对新知识的理解。对于优生,除了帮助他们进一步巩固新知识以外,主要强化他们对本节知识和其它已有知识的综合应用,以及与后续知识的联系。简而言之,我对学生的分层辅导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扎实旧知识"-"巩固新知识"-"新旧知识的综合应用、与后续知识的联系"。分层辅导如果做的好,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不可忽视。

1.4分层评价学生是实施分层教学的原动力。以前的评价是"唯分数论",究竟考6分的同学是不是就一无是处呢?魏书生老师曾经这样评价一名语文考8分的同学,"你考8分本身就是一种成绩,我相信你可能还有很多可以得分却没有得分的地方,如果这些地方被你注意了,你肯定不只8分,相信自己一定能够改变这种状况。"后来这位同学在魏老师的鼓励下语文成绩突飞猛进,走向了成功。学生其实十分在意老师的评价。如果上面的评价换成:"你怎么这么笨,才考8分,你这个书读着还有什么意思,干脆别读算了。"那样的结果就不言而喻了。有人说,教师认为学生是魔鬼,学生就会变成魔鬼;教师认为学生是天使,学生就会变成天使。学生需要的是鼓励、支持、理解、帮助,而不是责骂、埋怨甚至是侮辱。评价不只是放假前填写的一纸评语,平时教学中或课后的一个微笑、一句赞扬、一个鼓励的动作都是老师对学生的评价。

2.关注个体差异,实施科学分层

分层教学是一种在班级授课条件下适应学生个别差异的课堂教学策略,它着眼于让各个层次的学生都能在原有基础上获得发展,从而大面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有利于学生全面发展。因此,深入了解学生,合理分清层次是十分必要的。

为了准确地把握学生层次,我深入了解了全班每个学生的智力和非智力因素,根据学生的数学基础、学习能力、学习态度、学习成绩的差异和提高学习效率的要求,结合教材和学生的心理特点、性格特征等,将学生分成A、B、C三个层次。A组学生:学习兴趣浓厚,求知欲强,学习成绩稳定;B组学生:智力因素好,在学习上缺乏刻苦精神,学习成绩不稳定;C组学生:智力与非智力因素相对弱点,学习上感觉比较吃力,成绩不够理想。考虑到C组学生比较差,编排座位时我采用"异层同组"的方式让学生4四人一小组,如ACBB,ACAB,这样的安排有利于A组学生在小组中发挥榜样作用,带动B组、C组学生,促进他们的进步。当然,以上分层并非固定不变的,随着学生学习情况的变化,进步的学生,我们就要及时对分层的情况进行调整,满足他们的上进心,便于他们能更好的发展。这样学生之间也能相互竞争,相互鞭策,相互促进,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3.对作业分层布置

认真做好备课中的"备作业"这一工作。我们知道在备课时是要备作业的。在分层布置作业时,教师应该具体分析班级的具体情况,精选练习题。然后将练习题分为不同的类别:第一层次为知识的直接运用与基础练习,以掌握基础知识为主,这部分是全体学生的必做题;第二层次为变式题或简单的综合题,重在技能训练,提高速度;第三层次为综合题或探讨性问题,重在提高综合能力。可以以A、B、C表示这几个层次的练习。将班级同学按照数学成绩的好坏分成三个小组。数学成绩好、能力强的同学可以分到优异组;数学成绩中等、能力一般的同学可以分到争先组;数学成绩较差、能力弱的同学分到奋进组。然后对不同的小组提出作业的要求:三个小组的同学都必需做A组题,争先组的同学还必做B组题,可选做C组题;优异组的同学需完成C组题。

分层作业的评价:在评价或批改学生的作业时,应该采取分类评价的方法,也就是对于不同层次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标准。对差生适当放松,对优生适当从严。对于差生,只要做对了必做题就可以给满分。如果还做对了B、C组的题目则可以加倍给分,并且在班级公开表扬。这样,可以加强学生的动力,提高差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对于优生则注重他们解题的速度及解题的准确度,注重作业里解题的思维质量。让优生之间展开竞争,让优生能够得到更大的提升。通过这种分类评价的方法,能够合理评价各层次的学生,使各层次的学生都能得到应有的激励,进一步提高了分层作业的效率。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相关推荐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