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查字典论文网 >> 基于新型城镇化的古村落风貌保护

基于新型城镇化的古村落风貌保护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03-27 01:21:34
基于新型城镇化的古村落风貌保护
时间:2023-03-27 01:21:34     小编:陆大绚

摘 要:以安义千年古村为例,探讨了新型城镇化趋势下的古村风貌保护,分析了安义现状风貌及其风貌衰败问题,并提出保护体系建构策略,以期为新型城镇化发展下的古村风貌保护提供参考。

关键词:新型城镇化;古村落;传统风貌保护;安义古村

新型城镇化从以往城镇化的简单扩张升华为城乡等质、集约节流、民生为本[1]。城镇化进程的推进,给村镇的今后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许多村镇为了增加经济创收,一味地开发为旅游圣地,步入风貌形象单一、传统文化丧失的歧途。素有南昌“后花园”之称的安义古村落群在开发与保护问题中也未能幸免于难。

1 安义古村现状风貌

安义古村坐落于江西省南昌市郊,虽历经千年沧桑变化,其仍保留着布局井然的建筑群,完整的排水系统,严谨考究的里甲制度,民居院落、街道农田、选址布局都蕴藏着丰富的文化底蕴,有“山水田园环境中的千年古村群”的美称[2]。

2 古村传统风貌衰败

2.1 价值观念转变,崇洋媚外

现代社会的飞速发展,干扰了古村原本的生活及生产节奏,人们的观念追求也随之改变。现有民居条件难以满足日益增长的人口需求,村民们迫切要求改善居住条件,一幢幢与古村风貌格格不入的现代建筑拔地而起,打破了原有古村的秩序感。

2.2 建筑功能退化,人口流失

安义古村历史年代久远,同时,传统建筑多为木制构架,逐步被腐蚀破坏,失去居住功能。此外,青壮年深受城市就业机会和生活条件的吸引,或外出经商,或进城工作,古村人口在逐年流失,老龄化现象十分严重。

2.3 旅游开发不当,过大于功

安义建筑主要供生活居住和旅游参观,功能形式单一,再加上宣传不足以及交通不便,整体旅游量不大。更严重的是,因旅游开发不当,村民环境卫生意识又较为薄弱,古村承受着愈来愈严峻的环境承载压力。

3 保护体系建构策略

3.1 生态环境

新型城镇化从原有的外延式发展调整为传承型发展,以避免大面积的建设性破坏。为了更好地保证安义古村原有的“天人合一”历史格局遗存下来,应分层次开展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保护周围山体,保持原有水资源,维持现状用地性质,保存本土村落建设布局,严禁建设与环境冲突的建筑物,同时,加强村民保护意识,全方面落实环境保护工作。

3.2 风貌格局

3.2.1 建筑修复。安义古村落群布局规整,建筑制式井然,现存古民居超过80幢,是赣派建筑群的典例。为了更好地保护乡土木构架建筑群落,应采用原真性修复原则,力求保留古建最真实的历史信息。

3.2.2 格局完整性。安义古村在村落选址上严格遵循“天时、地势、风水”,在其风貌完整性保护上,重点考虑村落营建思想的延续性,从点到面分等级进行格局修复。在保证空间机理格局不被打破的前提下,疏通水系、贯通视廊,延续本土空间格局。

3.2.3 文化传承。现代城市生活深入村落空间的同时,宗祠、诗社、戏台渐渐荒落,人文内涵受到巨大威胁。在开展新型城镇化修复物质形态的进程中,强调民俗文化的必要传承性,加强村民文化传承意识,传播安义特色的民俗民风,重振安义文化。

3.3 民生为本

新型城镇化最根本的建设原则是以民为本。村民对古村活力恢复的作用不可忽视,面对安义“空心化”、“老年化”的窘境,应转换角度,以村民的生活生产为前提,妥善解决留守村民的生计问题。

3.4 产业布局

解决村民生计的根本方法是发展本土产业,打造安义独特优势。在现有旅游开发的基础上,统一安排3个建筑群的景点管理,严格依照原真性修复历史民居,更新内部空间设施,管制违规新式建筑,整合“休闲度假、商旅餐饮、耕读体验”等多元化功能。除了旅游产业,可增加农业创收,统筹村落农用地,统一种植油菜花、草莓等植被,在恢复生态的同时,打造观光农业等新型化农业,落实就地城镇化。

4 结语

风貌承载的是一种文化,需要代代传承并发扬光大。如今,新型城镇化建设已经成为社会经济文化发展的宏观背景,安义古村不再适用于原有的物质空间保护方式,而应将其纳入城乡一体化的大格局中,从整体层面提出涵盖物质空间保护、社会经济发展、历史文化发展及居民生活水平提高的综合性规划保护方案,使安义古村落的文化传统继续绽放其瑰丽的传统风貌。

参考文献

1 黄亚平,陈瞻,谢来荣.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并地城镇化的特征及趋势 [J].城市发展研究,2011(18)

2 袁菲.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研究中心历史街区调研[J].城市发展研究, 2011(18)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相关推荐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