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查字典论文网 >> 关于网络人际交往对大学生人际关系形成的影响研究

关于网络人际交往对大学生人际关系形成的影响研究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04-04 01:02:11
关于网络人际交往对大学生人际关系形成的影响研究
时间:2023-04-04 01:02:11     小编:

[摘要]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是大学生健康成长的基本要求。网络为大学生提供了新的交往平台,网络人际交往具有碎片化、平等性、不稳定性、身体缺场等特点。网络人际交往拓展了大学生人际关系的来源,深化了已有的人际关系,有利于现实人际矛盾的解决;同时,网络人际交往导致大学生产生人际信任危机,忽视了现实人际关系,淡化了对现实人际交往规则的遵守。

[关键词]网络人际交往;大学生;人际关系

[中图分类号]G645.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6432(2013)1-0095-02

1引言

人际交往是人类的基本社会活动,是形成人际关系的基础。人们在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过程中,与他人建立起人际关系。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是人类的一项基本需求。亲密和谐的人际关系让人的情感需要得到满足,有利于身心健康发展;而不良的人际关系则会使人感到孤独、缺乏安全感和归属感,进而产生焦虑、抑郁等消极情绪。因此,人际关系的和谐与否与人的成长与发展密切相关。现阶段,互联网的迅猛发展为人类提供了新的交往平台,人类交往的方式因此产生了重大变化。从互联网产生之初的计算机与计算机之间的链接发展到可以让人与人之间通过网络进行交流,互联网的作用发生了巨大改变。在互联网的使用人群中,大学生群体占据着较大的比重。研究表明,社会交往已成为大学生使用互联网的主要动机,并占用着大学生越来越多的时间。微博、即时聊天工具、社交网站、论坛等网络交往形式已成为大学生重要的交往手段。网络人际交往已成为大学生精神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那么,网络人际交往对大学生人际关系的形成产生了什么样的影响?本文将对此展开讨论。

2网络人际交往对大学生人际关系形成具有促进作用网络人际交往拓展了大学生建立人际关系的空间,丰富了人际关系的内容,对大学生的人际关系形成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

2.1网络人际交往拓展了大学生人际关系的来源

大学生正处于青年后期,思维活跃,情绪、情感丰富,是一生中最有热情和朝气的时期,他们渴望与他人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获得友谊、爱情,满足自己的情感需求。在不同性质的人际关系中,趣缘型人际关系的形成在大学生的人际交往中较为常见。趣缘型人际关系是因为个体之间有共同或相近的兴趣爱好而产生的人际关系。大学生的人际交往环境简单,交往动机较为单纯,没有更多的世俗、功利因素的影响,其在人际交往中更注重交往双方在兴趣、价值观、行为方式、言语表达等方面的相似程度,并因此决定对方是否具有吸引力。但是,在现实生活中,大学生渴望建立某种人际关系而又苦于找不到交往对象的情况经常出现。许多大学生由于受到客观条件的限制,朋友圈子狭窄,又缺乏社会交往活动,结果导致社会交往能力的发展以及人际关系的建立都受到极大影响,社会交往需要得不到满足。

网络交往平台的出现则使问题的解决出现了转机。例如:网络平台中的一些大型社交网站的丰富功能,就为大学生提供了很好的交往机会。在社交网站上,人与人之间通过朋友关系、兴趣、交易链接等关系搭建起社会网络结构。大学生可以在极短的时间内,通过社交网站(SNS)构建的社交网络去认识、结交新的朋友,实现自己的交往目的。此外,社交网站还具有社交结构细分功能,该功能使人群更加同质化。通过搜索、建群等方式,大学生可以轻易找到具有共同兴趣、爱好、特质的人,并进一步加强了解与沟通。网络中的人际交往进行到一定程度的时候,网络交往还可发展到现实中来,形成现实中的人际关系。

2.2网络人际交往深化了大学生已存在的现实人际关系

网络人际交往不仅使大学生建立起新的人际关系,还能巩固已有的人际关系。人际关系的稳定性和亲密程度与地理空间的远近和交往时间的多少密切相关。远距离和缺乏交往时间是人际疏远的重要因素。网络人际交往恰好弥补了现实交往中的这一缺憾。即时通信工具、微博、博客、社交网站、个人空间等网络交往工具打破了交往的时空限制,为大学生提供了新的交往体验。很多大学生通过在网络上建立聊天群,保持联系。聊QQ、浏览空间、在社交网站留言已经成为许多大学生每天必做的事情。

2.3网络人际交往还可以更好地解决大学生现实人际关系中出现的矛盾大学生在现实人际交往中出现矛盾、闹别扭是不可避免的。人际关系冲突已成为大学生重要的压力来源,如果纷争不能及时解决,日积月累后定会影响双方之间的关系,甚至导致人际关系破裂。人际关系不良则会导致孤独感,社交回避以及社交焦虑。这种情况在生活中并不少见。在面对面的现实交往中,由于交往情境和中国人较内敛和碍于面子的心理作怪,矛盾往往被搁置而不能及时解决;而在网络交往中,双方均不在场,或发电子邮件进行必要的解释;或在网上留言,写出真实想法……减少或避免了面对面时的尴尬,因而可以更为理性地进行交流和解释,并较好地控制情绪情感,人际矛盾更容易解决。

3网络人际交往对人际关系的形成和维护也有明显的局限性3.1网络人际交往导致大学生产生人际信任危机

人际之间的相互信任是人际交往的基础,也是形成良好社会关系的前提条件。大学生的人际信任程度对其和谐人际关系的获得以及合作精神的产生有着重要的意义。人际信任度高的个体对他人表现出更多的信任行为,因而更易与他人合作,获得良好的人际关系;而人际信任度低的个体,对他人和事物总是抱有怀疑的态度,在与他人交往时小心翼翼,谨慎过度,难免处于焦虑之中;不仅影响人际关系的形成,也影响自身的心理健康。在网络人际交往中,有的人根据自己的意愿,将自我塑造成一个与现实中不同的形象,尝试扮演生活中无法实现的角色。由于不能确定对方的真实身份,人们在与陌生人交往时容易持有怀疑的态度,产生了信任危机,并影响到人际关系的形成与发展。此外,网络诈骗案件不断增多,一些涉世不深,缺乏社会经验的大学生在网上交友时,由于轻信对方的身份而受骗,成为犯罪分子的侵害对象的事情也时有发生。对此类事件的广泛报道和宣传更加深了网络中的信任危机,这种危机不断被强化,泛化到现实生活中,最终影响现实的人际交往和人际关系的形成。 3.2网络人际交往容易使大学生忽视现实的人际关系

网络人际交往与现实人际交往都应作为人际关系形成的来源。网络中的人际关系应该作为现实人际关系的补充,而不应成为一个人主要的人际关系来源。在建立和维护人际关系方面,网络人际交往的局限性决定了网络人际交往无法取代现实人际交往。但大学生将越来越多的时间用在了互联网。根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的研究报告,大学生上网时长明显增加,周上网时长达到了21.7小时/周的水平。在网络应用方面,大学生在网络娱乐、交流沟通、信息获取和商务类应用方面,有较活跃的表现。而建立和维护人际关系需要每个人投入大量的时间、精力与情感。不论是进行网络交往,还是在现实中的人际交往,每个人用于交往的时间总量是一定的,既定的时间总量在不同社会活动上的时间分配就存在着此消彼长的问题。因此,当部分大学生在网络交往上花费大量的时间之后,其网下人际交往时间必会大幅减少。网络交往挤占了现实人际交往和社会活动的时间。尤其对于那些痴迷于在网上建立人际关系的大学生而言,过多的网络交往使他们的线下人际关系受到威胁,并导致现实人际交往中对他人的疏远和冷漠。电视曾经是人们获取信息、休闲娱乐的主要工具,很多人晚上的时间大部分花在看电视上,因而影响了家人之间的交流沟通;互联网的使用和电视一样,影响了个人现实中的人际关系。Kraut及其同事对73个家庭的169名被试进行了两年的追踪研究,发现被试在上网的最初一两年内,过多使用互联网进行交往会导致他们的社会卷入减少,包括与家人交流的减少、社交圈的缩小以及社会支持的减少。“通过计算机进行的网络社会交往切断了人们的正常社会交往,影响了人们长期的人际关系,因为这些适当的人际关系被建立在脆弱纽带基础上的网上朋友关系所替代”。

3.3网络人际交往淡化了大学生对现实人际关系规则的遵守现实人际交往中需要遵循一定的交往规则和社会习俗。规则意味着约束和责任,在双方都遵守规则的交往中,人际关系才更为可信和可靠。而网络世界的弱制约性使得现实交往中的诚信、真诚等道德规范的约束力下降,无法发挥其应有的作用。调查显示,22% 的男生和 21% 的女生认为网上交往不需要诚实可靠,13 %的男生认为在网上可以欺骗别人的感情。恣意放纵自己的情感,充分暴露内心深处的愿望,任意选择交友对象,而不需要承担任何后果和责任……与现实交往相比,网络社会空间的人际交往变得随心所欲。网络交往中的弱约束力,会造成大学生忽视社会规则和社会交往规范。而这将导致大学生无法适应现实的人际交往,并在现实人际交往中容易产生人际矛盾与冲突,出现人际关系适应不良的情况。

参考文献:

[1]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第28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EB/OL].http://wenku.baidu.com/view/06df674be518964bcf847c46.html.

[2]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中国网民社交网站应用研究报告 [EB/OL].http://wenku.baidu.comview85e6906fa45177232f60a2d1. html.

[3]陈秋珠.赛博空间的人际交往――大学生网络交往与心理健康关系的研究[D].长春:吉林大学博士论文,2006.

[4]Kraut,R.,Patterson,M.,Lundmark,V.,Kiesler,S.,Mukopadhyay,T.,Scherlis,W.Internetparadox:a social technology that reduces social involvement and psychological well-being[J].American Psychologist,1998,53(9):1017-1031.

[5]李薇菡,刘继红.论网络交往对大学生道德品质的负面影响及其对策[J].华南理工大学学报,2002(4):92-96.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相关推荐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