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查字典论文网 >> 高职院校传统文化教育与区域经济发展需要的现状及存在问题

高职院校传统文化教育与区域经济发展需要的现状及存在问题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01-28 02:50:24
高职院校传统文化教育与区域经济发展需要的现状及存在问题
时间:2023-01-28 02:50:24     小编:

一、高职传统文化教育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的基本现状

1.传统文化课程设置不足。当前高职院校传统文化课程设置普遍不足,与传统文化有关的课程设置相对较少,尽管各高职院校普遍开设了传统文化课程,但是传统文化课程总体构上相对较少。首先,只是与高职学生的主要专业有关的文科,才开设了较多的传统文化课程。其他理科类的专业开设的传统文化课程较少,传统文化课程只是作为专业课程的辅助性教学形式出现,没有发挥出对灌输企业文化建设的思想内涵。其次,传统文化课程的时间相对较少,每个专业、每个班级、每学期只开设一至两门与传统文化内容有关的相关课程,而且课时相对较短,通常每周只有一节课,传统文化课程与区域经济发展的思想偏离得较远,没有体现服务地方经济发展意识。再次,课程多以选修的形式出现,教学形式也多以讲授式教学为主,学生能接受到的信息量有限,很难对学生起到实质的教育作用。

2.高职学生传统文化匮乏。高职学生传统文化普遍较为匮乏,没有形成必需的传统文化知识体系,对传统文化理解得一知半解,有的学生虽然热爱传统文化,但是没有深入地学习过传统文化。首先,高职学生读的传统文化典籍少之又少,大多数学生都没有建设必要的传统文化体系。其次,对传统文化知识的理解较为偏颇,很多学生了解传统文化的渠道仅限于电视节目和影视剧作品,很多学生并不能借助传统文化课程理解与其专业相关的职业文化,也没有形成必要的职业文化理念。再次,掌握传统文化技艺和技巧的学生也较少,只有很小一部分学生掌握了传统乐器知识、传统民间民俗手工艺的制作技巧,传统文化课程教学与企业需要的人才和职业技能联系不足。

3.高职学生道德文化缺失。道德文化是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区域经济发展的文化基础也是建立在道德文化基础之上。但是,高职传统文化教育显然没有起到补足思想道德的作用。首先,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道德文化是一项重要任务,但是高职学生在传统道德方面同样存在着问题,不少学校的高职生存在乱扔垃圾等不文明现象,这些校园不文明现象同样是企业发展不能容忍的,而高职传统文化教育没有有效解决这些实质问题。其次,高职学校学生的人际关系也越发复杂,高职传统文化教育没有起到对学生必要的引导作用,导致个别学生存在言行过激的现象,学生不能有效正确处理人际关系,高职学生的这种现象严重影响了未来其职业发展,进而影响到学生在企业的未来发展,很可能导致对企业和对个人的损害。

二、高职传统文化教育促进区域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

1.高职传统文化教育服务区域经济发展意识不强。我国许多高职院校传统文化教育的办学定位普遍没有从服务区域经济发展的角度出发,没有在课程设置上明确安排服务区域经济发展的教学内容与教学环节。首先,没有把传统文化教育与服务区域内的企业和用人单位有效地联系起来,没有把服务区域内经济实体作为传统文化教育的出发点。其次,高职院校传统文化教育参与区域经济发展的程度不够,没有主动调动高职院校自身在传统文化教育方面的优势资源形成服务区域经济发展的人才优势、创新引导和服务社会的功能。再次,高职院校传统文化教育对促进区域经济转型升级的作用不明显,不能起到传统文化对服务企业的支撑作用。高职传统文化教育对培训企业员工的贡献率也不够,不能使高职学生有效认同区域内企业的文化。

2.高职传统文化教育课程的定位不准确。高职开设传统文化教育的主要目标仍然在于提升高职学生的文化素质和修养,而没有把高职传统文化教育与促进区域经济发展有机地联系起来,造成传统文化教育定位不准确问题。首先,传统文化教育目标体系单一,只注重培养人文学科高职学生的传统文化理念和传统文化的表达技巧,实现上与区域经济发展需要相背离。其次,高职传统文化教育的类型特色不明显,高职传统文化教育与普遍高校的传统文化教育没有差别,也没有形成办学特色,仍以课堂授课和知识讲授为教学重点,不能以有效的形式培养出区域内企业发展需要的高素质人才。再次,教学层次水平较低,讲授的传统文化知识内容较为肤浅,高职院校学生的传统文化积累较单薄,学生传统文化修养、职业精神都较缺少传统文化意识。

3.传统文化课程设置与区域经济发展需要相脱节。高职院校服务区域经济发展主要是通过课程设置来体现的,但是,目前高职院校传统文化课程的设置与区域经济发展相背离的现象较严重。第一,传统文化课程设置较为盲目,同质同构传统文化课程现象较为严重。第二,一些低成本投入和专业针对性不高的课程,几乎充斥着高职传统文化课堂教学。第三,一些区域经济性地方特色的传统文化课程取代了传统文化思想理念教育,失去了传统文化课程的实际教育价值和意义。第四,随着现代企业的转型升级和快速发展,需要传统文化课程为企业发展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支撑,然而高职的传统文化课程显然无法达到这个要点。

三、高职传统文化教育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缺失的原因

1.课程设置不合理。必要的教育是形成良好校园风气的工具。高职院校开展传统文化教育主要体现在校园文化氛围的创建和课程的设置上,其中,課程设置是提高学生文化修养和促进学生转变思想观念的主要途径。首先,传统文化教学过度集中在大学语文和传统文化概论等基础课程上,而且这些课程在有些高职院校中还处于选修课程的地位,没有发挥出其必要的教育和引导作用。其次,高职院校的传统文化课程内容过于无所不包,而课程设置又不能精通所有,内容设置过于杂乱无章,没有统一的课程设置标准,其中能体现和传递传统文化精髓的少之又少,这些大而空的课程没有起到教育作用。再次,课程设置流于形式,教师讲授的多,学生接受的少,课堂教学难以有效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与注意力,导致课堂教学的教育影响十分有限,严重限制了课堂教学效果的发挥。

 2.教师素质不足。教师素质是影响高职传统文化教学效果的关键因素,也是实现高职传统文化教育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的关键因素。在职业技术教育的背景下,高职传统文化教师也应当从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出发,为学生安排与其未来职业发展相适应的传统文化教育内容,以便同时达到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的要求。但是,限于教师自身的文化修养,高职学校现有传统文化教师的能力水平有限,首先,不能以恰当的课堂教学形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不能引导学生积极走进传统文化的殿堂。其次,高职教师队伍年轻化,导致教师人生阅历不够,不能把深刻的传统文化道理讲深讲透,甚至有些传统文化的深奥道理连教师都没有弄懂弄透。再次,有些学校缺乏足够的传统文化教师,导致由于教育资源的匮乏形成了教学的缺陷。

四、高职传统文化教育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的主要策略

1.确立服务区域经济发展的传统文化教学目标。高职院校传统文化教育不应当只停留在选修课范围内,要把传统文化教育作为培养职业技术人才的重要手段来看待,要站在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的高度,立足于地方企业的发展需要,培养德才兼备的职业技术人才。首先,要站在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的高度,全面培养学生职业技能,树立科学的人才观。其次,从区域经济发展达观目标和高职学生职业需求出发,围绕企业发展需要,为高职学生开展有针对性的传统文化教育,从而在学生中间播种下符合区域经济发展的传统文化基因。再次,将教学计划和培养目标落实到具体的传统文化课程设置上,不断要求教师以必要的教学形式来实现传统文化教学目标。力求使传统文化教育内容与教育目标契合,达到通过传统文化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目的。

2.从服务区域经济发展角度打造高素质教师队伍。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是实现进行传统文化教学的基础,也是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的指导力量。首先,要以服务区域经济发展的理念对传统文化教育工作者进行培训,力求从教师开始,把高职的传统文化教育与服务区域经济发展联系起来,用有效的制度来保证教师在课堂上灌输服务区域经济发展的理念。其次,通过打造一支有效运用教材,合理使用教学方法,科学设置教学情境,能够吸引学生注意力的过硬教师队伍,吸引学生参与到传统文化教学活动中来。这样不仅可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而且可以实现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目标。再次,引导教师摒弃传统填鸭式的教学方式,注重在传统文化课堂上使用启发式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传统文化领域问题,提高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辨识能力,从而达到培养学生目的。

3.钻研出版服务区域经济发展的传统文化教材。必要的教材是课堂教学的基础,只有把服务区域经济文化发展写入高职传统文化的教材,才可以极大开拓教师主动钻研传统文化的独特视角,才可能引起学生足够的重视,使学生认识到学习传统文化对促进职业发展的重要意义。首先,传统文化教材要以实为主,能够在教材中体现出传统文化对促进学生发展的实际意义,能帮助学生更好地认清自己的职业未来与发展规划。其次,应当根据不同专业、不同学科为学生编制与学生专业相关的传统文化教材,有效提高学生钻研传统文化教材的积极性。再次,高职传统文化教材要区别于普通高校的教材,要从区域经济发展的角度,从促进学生职业发展的角度,立足地域特色进行有效编写。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相关推荐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