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查字典论文网 >> 德国之香 2015年2期

德国之香 2015年2期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08-05 12:27:25
德国之香 2015年2期
时间:2023-08-05 12:27:25     小编:

德国图林根香肠博物馆的夹香肠小长面包 在柏林咖喱香肠博物馆可以看到各种咖喱香肠摆盘。

到了德国,假如你没去领略帝国国会大厦和巴伐利亚新天鹅堡的壮美和瑰丽,似乎还情有可原,但是如果你在德国几个星期也不吃上几根香肠,德国人便会十分诧异。在德国,几乎每个城市都有其引以为豪的特色香肠,譬如科堡香肠、图林根红肠、威斯特法伦软烟熏肠、法兰克福小香肠、慕尼黑白香肠、汉堡白香肠、柏林咖喱香肠等等。德国各地的香肠从制作工艺到味道都各具特色,各有千秋。

在弗兰肯劳尔镇“齐格勒”肉铺橱窗里,陈列着100多种香肠,肉铺老板妮可・齐格勒在这里工作了一辈子。56年前,她的曾祖父开了这家店,她说:“每个肉商都想方设法以一些特别的东西来吸引顾客,因此我的祖父与父亲,以及一位可靠的伙计,大半夜就会来到店里,用我们的独家配方制作香肠。”

历史悠久,物美价廉

有关德国香肠的记载可以追溯到1404年。鲁道尔施塔特市档案馆的资料中就对图林根香肠的价廉物美有着这样的描述:“一分钱就可以买到图林根红肠。”

不过,直到很多年后,德国香肠才成为抢手货。17世纪,一位来自科堡的肉商到法兰克福的集市上贩卖羊肠猪肉灌肠。随后,法兰克福香肠逐渐声名远播。有意思的是,法兰克福香肠最先是在奥地利声名鹊起的。19世纪,一位法兰克福肉商来到维也纳,将牛肉与猪肉搅拌起来,做成细长的香肠。后来奥地利人宣布这一天为香肠的诞生日。德国人则把这种香肠称为维也纳香肠,而不是德国香肠。因为,事实上,他们的德国香肠早在15世纪就诞生了!也是从那时起,德国各个地区开始制定和颁布与香肠有关的法律、法规,譬如1489年4月7日,海尔布隆市政厅就签署了一项法令,责成肉商必须用精选猪肉制作烤肠。

慕尼黑白香肠博物馆创始人诺伯特・魏特曼认为,德国人的香肠多样化其实得益于贫穷,有句俗话说得好:穷则思变。原料供不应求的时候,人们就在肉馅里加入其他材料,还常常加入动物的内脏和皮。如今在德国黑森州,仍有一种香肠是按传统方法制作的,它的配料中1/3是土豆;而在下萨克森州,制作者则在肉馅里面加入胡萝卜。

两餐兼具的美味

魏特曼介绍说,中世纪时,人们的劳动量和强度都比现在大,因而胃口也更大。勤劳的人们习惯清晨吃一些肥厚的白香肠,通常会配上啤酒,这样就可以满足一个上午的体力消耗。那时,每天清晨,制作者会用新鲜的牛肉加工巴伐利亚白香肠,出售前也不加热。同时,有法令规定,香肠只能每天12点前出售。如今这里也不再贩卖生香肠,肉贩会事先把香肠蒸熟,食用前只需放到热水中浸泡即可。热香肠也不再只是小吃,而是主菜了。

在德国鲁尔工业区,香肠素有“平民牛排”之称。鲁尔的矿井早在40多年前就已关闭,曾经人人吃得起的经典午餐“鲁尔香肠”如今依然广受喜爱。当地一直流传着一句谚语:“没有香肠,没有熏肉火腿,生命就没有意义。”在鲁尔区的波鸿市中心,有一家名叫Krasselts Imbiss的街边小摊,已经做了60年的香肠生意。摊主克里斯提娜・图勒熟练地从锅中捞出热气腾腾的香肠,用专用机器切成等长的小块,涂以番茄酱、蛋黄酱,并撒上咖喱粉,再用小木棒串起来。克里斯提娜的香肠深受学生、律师和主妇们的喜爱,“他们经常来光顾我的小摊,以前的矿工更是每天必来一次。” 那时,矿工的午餐时间很短,所以既要吃得快,也要吃得饱。把切制好的小块香肠用小木棒串起来,既卫生又便捷,无疑是他们午餐的最佳选择。

有许多歌曲赞美过鲁尔咖喱香肠。德国著名摇滚歌手赫伯特・格林迈尔就曾唱道:下班归来,没有什么比咖喱香肠更美味。而每逢哥廷根音乐会,都会以德国著名的矿工之歌《幸福地从矿井中上来》开场。从矿井上来,曾是多么幸福的事,因为可以喝上一杯啤酒,吃根咖喱香肠,这是对一天辛勤工作的奖励。

不过,咖喱调味汁最早是在柏林开始风靡的。

民主的化身

在德国首都柏林有一家咖喱香肠博物馆,它以图像、声音和文字等多种载体叙述了咖喱香肠的发展史。博物馆的设计师认为,咖喱香肠已成为民主的象征。在香肠摊前,无论穷人或富翁,都是平等的。在柏林有家小吃店,名叫Konnopke,深受民众的喜爱,政界人物及时尚明星也经常光顾。在咖喱香肠博物馆的入口处挂着一块电子显示屏,屏幕上的数字时刻飞速变化着,它在记录着德国人吃香肠的数量。据统计,德国人一年能吃掉8亿根香肠、其中,柏林人能吃掉7000万根;平均每个德国人每年要吃84根烤香肠、4.3公斤烟熏香肠以及2.6公斤其他各式香肠。

慕尼黑白香肠博物馆创始人诺伯特・魏特曼一天最少吃一根香肠,当然,他吃的是慕尼黑白香肠。而来自外弗兰肯行政区的金融家茱莉亚・巴克尔则以法兰克福烤肠作为午餐。她说:“我们这里的经典吃法就是法兰克福烤肠配啤酒。”虽然巴伐利亚白香肠美味绝伦,但如果你问巴伐利亚以外的德国人喜欢哪种香肠,他会毫不犹豫地说出自己家乡的品种。不同品种的香肠不仅成分和外观不同,甚至连制作方法及食用方式都截然不同。从一个人吃香肠时所加的配菜和调料,就可以分辨出他来自哪个地方。不同香肠的吃法也不同,有的人喜欢配以一大份泡菜或面疙瘩,有的人则搭配一些芥末和小长面包。巴伐利亚白香肠就不能吃皮,要把香肠拿在手上,用嘴把肉从肠衣内吸出来。德语中甚至还有一个动词专门用来描述这个动作:zuzeln。如今人们吃巴伐利亚白香肠的方式更为优雅:人们用刀把香肠剖开,去掉肠衣,然后把皮放到盘子边,用刀和叉取食。

香肠女王

德国不同地区的香肠在制作工艺和原料方面都有固定的要求,甚至受到法律约束和保护。在巴伐利亚州,就流传着一种“白香肠赤道”之说:据称,距离巴伐利亚首府100公里以外地区生产的白香肠都被视为“山寨白香肠”。根据欧盟的规定,纽伦堡香肠指的只是那些在纽伦堡市范围内按配方制作的香肠,而图林根香肠则要求51%的原料来自图林根。因而,由于德国香肠对原料、加工工艺及新鲜度要求苛刻,所以很难仿冒。魏特曼介绍说:“人们对香肠的新鲜度要求很高。我们店里一天只在早上和中午做两次香肠,以保证香肠原有的最佳味道,用锡纸或真空袋包装的香肠,味道可就差远了。我们选用的牛肉来自于散养的牛,从来不用圈养牛的牛肉。我们认识周边每一位农场主,同他们一样尊重这些为我们提供了肉食的大家伙。”

魏特曼的女儿纳迪亚去年参加当地的“白香肠大赛”,获得了“白香肠女王”的桂冠。所有参赛选手需要完成4项任务,分别是往肠衣里灌肉馅,卷香肠,摆盘以及回答评委团提问,比如叙述某个与香肠有关的历史事件及香肠的制作流程等。23岁的纳迪亚成功打败了来自其他地区的53名竞争对手,夺得冠军,奖品是一座“女王”奖杯和1万欧元奖金。同时她还成为了德国巴伐利亚和慕尼黑白香肠的官方形象大使。纳迪亚说:“祖祖辈辈流传下来的香肠秘方是我们家族和民族的骄傲。”

魏特曼还是巴伐利亚白香肠学院的创始人,每年学院可以培养出2000多位香肠技师。为期两天的大师班收费560欧元,每名学员最终都会参加考核,取得毕业证。来自德国其他地区以及瑞士、意大利、法国、俄罗斯、日本和中国的同仁都前来学习。“肉商曾是倍受敬重的人,”魏特曼感叹,“如今,在我们这个只有3.8万居民的城市就有25家肉铺,到处都是超市网点和折扣店,人们可能会渐渐忘记香肠技师的存在。”其实魏特曼和德国其他肉商暂时还不需要担心什么,因为现在的德国市民还同几百年前一样,更热衷于去自己熟悉的肉店或肉商那里购买香肠,对于他们来说,传统肉铺才是他们购买香肠的首选之地。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相关推荐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