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查字典论文网 >> 对史铁生人本困境中“根”的解读

对史铁生人本困境中“根”的解读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08-07 08:25:45
对史铁生人本困境中“根”的解读
时间:2023-08-07 08:25:45     小编:

摘 要: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寻根小说”与“先锋小说”思潮几乎同时兴起。而史铁生的创作也正是在这一时期引起了文坛和读者的注意。相比“寻根小说”在文化中挖掘文学的“根”的含义,史铁生认为文学的“根”是深植于人类与生俱来的困境中的。

关键词:史铁生;困境;根

作者简介:张泽建(1980-),河南南召人,男,郑州旅游职业学院讲师,研究方向:高职语文教学与研究。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20世纪80年代,中国小说思潮不断更迭,文学有着生机勃勃的风貌。其中, “寻根小说”和“先锋小说”最引人瞩目。“寻根小说”以韩少功的《文学的“根”》、郑万隆的《我的根》等为创作宣言,而史铁生正是因为具有“寻根”意味的《我的遥远的清平湾》引起文坛和读者的注意。但是,正如有评论者指出的,“就整个中国新时期文学而言,很难找到可以容纳史铁生写作的位置”。史铁生对于“根”有着他独特的理解和追寻。

“寻根小说”思潮的产生既源于深厚的社会文化背景,又出于当代文学发展的现实需求。一方面,当时,反思文学在对“文革”进行政治层面的批判后,开始“探索历史失误与民族文化心理‘沉淀’之间的关系”,进入了文化反思阶段。另一方面,面对西方文化的涌入,在东西方文化的激烈碰撞中,一些作家感到必须找到自己独特的精神凭借,才能更好地与现代性话语对话,才能真正走向世界。于是,“寻根小说”作家们未经仔细思考,便匆忙认定文学有“根”,并且文学的“根”就存在于文化――民间文化或地域文化中。相形之下,史铁生因为残疾原因,他对创造走向世界的文学和参与文学潮流的兴趣会淡薄得多。史铁生更倾向于通过写作关注个体在世间遭遇的各种困境,进而反思人类整体永恒的困境并试图为人类寻找到救赎的路途。

一般认为,史铁生的作品中,和“寻根小说”联系较为紧密的是1983年发表的《我的遥远的清平湾》。这篇作品通过对作者插队所在的陕北山村清平湾的一年四季的风貌、居于其中的陕北农民的困苦生活和精神世界的回忆,体现出物质匮乏年代里的宝贵的人间温情。作者笔下的清平湾是黄土高原上的一个贫瘠的小山村,连草木鸟兽都很稀少。这里生产方式落后:“火红的太阳把牛和人的影子长长地印在山坡上,扶犁的后面跟着撒粪的,撒粪的后头跟着点籽的,点籽的后头是打坷垃的,一行人慢慢地、有节奏地向前移动”。物质生活也很困苦,和“我”一起拦牛的破老汉说出了当地老乡们的理想,“那可就一股劲儿吃白馍馍了。史铁生在这里表现的“寻根”意味,是他在现实生活中受到创伤后,心理上的自然反应。那片古老土地上的深厚儒家传统给予了作者对于苦难和存在的心理平衡力量。于是,清平湾无异于是作者的一个精神故乡……刚去陕北插队的时候,我实在不知道应该接受些什么再教育,离开那的时候我明白了,乡亲们就是以那些平凡的语言、劳动、身世,教会了我如何跟命运抗争。现在,一提起中国二字(或祖国二字),我绝想不起北京饭店,而是马上想起黄土高原。在这宇宙中有一颗星球,这星球上有一片黄色的土地,这土地上有一支人群:老汉、婆姨、后生、女子,拉着手,走,犁尖就像唱针在高原上滑动,响着质朴真情的歌。”因此,这篇作品在建构文化乡村和向传统文化回归“寻根”的层面都有着重要意义:“《我的遥远的清平湾》或可算做最早出现的寻根文学作品;然而如果仍把它放在知青文学回归潮的范围中,它又成为这一类作品的最为优秀的收束之作。”。但是,史铁生对于“根”和“寻根”的理解,并未止于对传统文化精神的感触层次上。他也不试图服从于群体本位去为本民族寻找超越性的终极价值,而是借助自己的观察、感受与思考,就“根”和“寻根”表达出了从个体出发的独到的看法。

文学是人学,那么文学就不应该无视人类所遭遇的困境。史铁生总结人类有三种根本困境:“第一,人生来注定只能是自己,人生来注定是活在无数他人中间并且无法与他人彻底沟通。这意味着孤独。第二,人生来就有欲望,人实现欲望的能力永远赶不上他欲望的能力,这是一个永恒的距离。这意味着痛苦。第三,人生来不想死,可是人生来就是在走向死。这意味着恐惧。”这三种无法被克服的困境使人类总是处于残缺的状态。上帝就是用这些困境折磨着人们。困境既然永恒存在,如果不是故作聪明地视而不见或是软弱地醉生梦死,便只有清醒地认识它并且尝试突围。“人命定要在这充满困境的过程中突围,要在这突围的过程中获得意义,因而文学天生来对这困境有兴趣”。所以,史铁生给文学之“根”做出了一个自己的解释:“文学的根,也当是人类与生俱来的困境”。而在史铁生看来,“‘根’和‘寻根’又是绝不相同的两回事。一个仅仅是:我们从何处来以及为什么要来。另一个还为了:我们往何处去,并且怎么去”。于是,“寻根”的意义就应该是:“看出了生活的荒诞,去为精神找一个可靠的根据”。

对于史铁生而言,文学就应该跨越性别、民族、国界的樊篱,面对全人类苦难的根本存在,并更进一步去思考困境产生的原因以及努力挣脱困境的出路和人类的精神归宿问题。史铁生作为一名作家最值得尊敬的地方,也正在于他经受了残疾的磨难,却不仅仅止于对残疾人苦难的描摹与反思,他能够由残疾人的具体痛苦上升到对人类普遍的苦难命运的关怀上。

参考文献:

[1]史铁生,《史铁生作品集》[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5年版。

[2]许志英、丁帆主编,《中国新时期小说主潮》(上卷) [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2年版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相关推荐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