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查字典论文网 >> 蒙卡奇笔下的匈牙利

蒙卡奇笔下的匈牙利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01-01 02:36:34
蒙卡奇笔下的匈牙利
时间:2023-01-01 02:36:34     小编:

作为艺术家,有稳定的经济基础可以更安心地进行创作。但是,绘画毕竟不仅是为了谋生,更是内心的需要。

蒙卡奇许多作品是根据童年记忆创作的,如《醉夫》、《打哈欠的学徒》等等,作品中所透露出的冷漠、绝望、悲惨使人不禁联想到他贫困的童年生活。非于常人的经历可以带给艺术家更多的创作主题,很多成功的艺术家童年并不幸福,因而他们对生活有着更敏锐的感受。蒙卡奇也是如此:父母早亡,7岁时寄宿在贝凯乔巴当律师的舅舅伊斯特凡・雷奥克的家,11岁时在外打工,做过木匠和裁缝。3年食不果腹的日子很快让他一病不起,这却给他的人生带来了转机。他得以回到当时住在久洛的叔叔家养病,并开始接触版画,而他天才般的绘画天赋让他走上了职业艺术家的道路,并有机会在国外求学,这段期间他深入了解了米勒和库尔贝这两位法国现实主义画家的作品,令他激动,立志要变革艺术,使艺术与社会时代结合。

蒙卡奇在25岁时创作了《死囚的最后一日》,该作品的主角是一个被判处了死刑的犯人,但他并不是邪恶的罪犯,而是由于不满暴政起来反抗的农民英雄,此时在卫兵的看管下与来看望他的乡亲们诀别。画中革命者坐在铺着白布的桌边,形象很突出,他正陷入在激愤的沉思之中,似乎即将拍案而起,痛斥暴君罪行,脚边丢着一本《圣经》,反映了人物的内心挣扎。画中描绘了拥护他的男女老少乡民,人们对他很崇敬,为将要失去他而伤心。那位扶墙而泣的女子和她跟前站着的年幼的女儿,可能是英雄的妻女。这是一个生离死别的悲壮场面,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这幅画的成功在于它深刻的现实意义,画中人物的写实性很强,每个人都有鲜明的个性和思想特征:无言沉默的农民,表情不安的教师,注目关怀的鞋匠和震惊的小徒工。有人认为那个画前的小徒工就是画家童年时的形象。在这幅画中有悲,有思,有愤怒,有谴责,也有无能为力的沉默。那个持枪的士兵,他面对这一切低头不语。

这幅作品虽然采用了当时最流行的题材,但作品中丰富的心理表达和现实主义的运用真实地反映了19世纪60年代匈牙利社会的现实,使他赢得了巴黎沙龙的金质奖章,也使他迅速脱贫。他不仅将作品卖给美国一位大藏家获得一笔数额不小的报酬,还接到巴黎商人为数不少的订单,这让他成为当时相当富有的艺术家。

同年,自和卢森堡马歇男爵的遗孀赛西莉亚・帕皮尔结婚后,蒙卡奇的绘画风格大变,不再创作典型的现实主义题材,转而画一些色彩丰富的沙龙画和静物。

从赛西莉亚的书信和回忆录中可以看出,她是一位坚强的女性,把蒙卡奇的新生活打理得井井有条。她善于组织每周五晚的豪华宴会,并帮助蒙卡奇出售作品。本次于中国的展览策展人介绍说:“婚后蒙卡奇的生活非常富裕,这种变化在他的作品中也有所体现。”不过,还有另外一种说法。富裕的婚后生活以及夫人的虚荣心,曾经让蒙卡奇一度陷入巴黎沙龙的社交界。为了巴结政府要员,以期抬高自己的油画的身价,他创作了一些符合贵族与上层人物口味的宗教题材油画。

他在这阶段创作的《画室》是他进入苦闷时期的第1幅作品,尽管技巧精湛,但是缺乏思想深度。1878年,他又完成《弥尔顿给他的女儿口诵〈失乐园〉》,在画上生动而深刻地表现了英国17世纪大诗人弥尔顿的复杂心理状态。在这个盲诗人的形象上,也可以看到蒙卡奇的影子,流露出作者对自己身世的感叹。

此后,他进一步在画商的“控制”下开始创作宗教画,1881年他画了《基督在皮拉特面前》,画面上的主角和周围的群众处在敌对状态中,基督孤立无援,被狂暴的法利赛人和大祭司们所包围,周围的人们发出了嘲笑声、斥责声,罗马帝国的总督皮拉特正以一种怀疑的目光望着基督。当时一些资产阶级评论家们对这幅画却表现了极大的热情,欣喜若狂。这个时期他还画了一些优美的风景画,画面上保存有清新的生活气息,说明他还在眷恋着自己的人民和土地。他作风景画,可以多少得到一点心灵上的慰藉。

19世纪80年代末,欧洲工人运动再度高涨,蒙卡奇看到了光明的前景,重新振奋起来。当时,有一些青年画家从国内给他带来了一些鼓舞人心的消息,促使他更加日益思念他的祖国。为了纪念匈牙利建国1000周年,他画了一幅大型画《找到国土》。在这幅画上,画家以公正的历史态度描绘了从东方来的匈牙利部落与当地土著居民的结合,团结一致的场面,着重地强调了两个民族间的友谊与信任,再一次看到了英雄人物与群众的统一。他对人民群众的形象作了极出色的描绘,整个画面,阳光普照,春意盎然,有一种清新的力量。此时的蒙卡奇从矛盾中走了出来,摆脱了画商的控制,再一次回到了民众中间。

在工人运动的影响下,蒙卡奇在1895年完成了最后一幅名作《罢工》,生动地刻画了匈牙利早期工人阶级的形象,表现出工人们正在觉醒,准备起来进行斗争。这件作品的重要意义在于它是第一次反映了匈牙利现代工人的斗争。画面中生动地描绘了正在觉醒的工人形象,一个工人正在作罢工宣传的演讲,听众中欢声雷动,但是也有个别工人表现出犹豫的神色,好像还拿不定主意。这件作品在批判社会、激励人民斗争的思想是一贯的,也是一幅现实主义题材的优秀作品。蒙卡奇非常满意这件作品,说“这幅画给了我巨大的满足,实现了我长久以来的心愿”。他虽然知道这种题材的画作是卖不出去的,但是还是愿意作这样的画,这表明蒙卡奇再一次跟上了时代的步伐。

蒙卡奇的一生跌宕起伏,既有绚烂的时刻,也有迷暗的低谷,时而孤立无助,时而又置身于喧闹的社交生活中。蒙卡奇的绘画,尤其是早期作品中,流淌着一种古老的东方人血液,似乎野蛮凶猛,却又有西方人的秩序感。他的白色衣裙既有力度,又有亮度;他的黑色能沉着且有分量。他的绘画不是简单的朴实,更不是愚昧与精神的昏睡,而是在淳朴中散发着自身的人格魅力。

在蒙卡奇偏离自己内心进行创作那10年,确实是名利双收,而立之年的蒙卡奇已然成为了巴黎著名的艺术家。这时的他,已经可以在巴黎拥有自己的豪宅,这是他从前做梦也没有想到过的事。40多岁时,蒙卡奇又远赴美国,以天文数字的画价为新世界的富豪们作画。

作为艺术家,有稳定的经济基础可以更安心地进行创作。但是,绘画毕竟不仅是为了谋生,更是内心的需要。正如蒙卡奇最终能成为匈牙利史上最伟大的艺术家,也不过是因为他能以自己深切的感受和体会,植根自己的所处的时代和生活进行创作。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相关推荐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