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查字典论文网 >> 徜徉在布袋坑的山水间(外一篇)

徜徉在布袋坑的山水间(外一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02-16 01:29:19
徜徉在布袋坑的山水间(外一篇)
时间:2023-02-16 01:29:19     小编:

辛卯年“五一”后的一天,我约了几位朋友,驾车去西部风景秀丽的山区“布袋坑”观光。

当时大家都只知道“布袋坑”坐落于括苍山支脉,与我们黄岩城区相距四十公里,那里的地貌特征很独特,是由数亿年地质演变而成……至于其他的就不甚了了了。由于了解甚少,这一路上大家的争论也就颇多,主要的还是关于“布袋坑”这一地名来历的推测。

有人说,“布袋坑,布袋坑”,顾名思义其地形应该就如一只布袋,所以就此起名,这种命名法是很普遍的;另有人说,这“布袋坑”位置在屿头乡一山上,那肯定是因为这山上有一个形同布袋的天坑或类似于天坑的大坑存在,所以地名便以这“布袋坑”命名之。显然,两种命名法各有其道理。

一路上由于大家的争论不断,车内十分热闹。

车子越过几个乡镇,半个多小时后,便开始绕着曲曲弯弯的山路爬山了,一车子的人也随着车子转弯的方向不断地左摇右晃起来,大家争论的声音也就变得断断续续忽高忽低地。慢慢地,随着车子颠簸抛掷的程度不断加剧,大家也就渐渐地失去了争论的心情,车厢里开始安静下来。

“我想,该山的山顶或什么地方肯定有一个几亿年前陨石撞击地球时形成的天坑,那坑形状或许就像一只大布袋,所以那地名就以这‘布袋坑’命名了。”晕晕乎乎中,一位朋友的声音突然于寂静中响起。

“对呀,我们刚才怎么都没想到这点!陨石撞击地球――这完全有可能!大凡陨石撞击地球,必定会留下大坑!这是有科学依据的。”坐在我前面的那位朋友一听就欣然应道。刹那间,一车子被曲里拐弯的山路折腾得差点儿都精神虚脱了的朋友们又都重新兴奋起来,车子里的气氛也马上热烈起来。你想想,马上能看到一个几亿年前陨石撞击地球时产生的天坑,大家心里能不激动吗?

中午时分,我们一行人终于在“布袋坑”古村落的停车场下了车。

一下车,我们就被这远离尘嚣的山村风景攫住了眼球。首先入目的是位于村子中间顺流而下清清澈澈叮咚作响的潺潺溪流;展目四顾,映入眼帘的除了伫立于溪流两侧那一座座依山傍水而建的明清古建筑外,还有四周蜿蜒起伏的群山中相拥而来满目滴翠的绿……

“是什么力量将这一方山水演绎得如此钟灵毓秀?”凝望着眼前的山野风景,我不觉目酣神醉。

“布袋?布袋?我看这山不像布袋。你说呢?”就在我讶然于眼前风景还没从沉醉中回过神来时,一位朋友悄悄地拍了拍我的肩问我道。

“哦,我,我还没好好端详呢!”我一愣,连忙仰首四望周边青山,然后又仔细地观察了周边的山谷溪流,但是我同样没有找到“布袋”的痕迹。看来“布袋坑”这名字真的不是出自于该村的山形。那就得从这“坑”字上找答案了,我想。于是我们很快地就将寻觅的眼光转向了村中闲坐在自家门口的一位老人,向他打听起村中是不是有一形似布袋的“大坑”或被称为“天坑”的地方?具体的位置又在哪里?

谁知那老人家一听竟发了会儿愣,然后就傻呆呆地望着我们说:“什么像布袋似的‘大坑’、‘天坑’的?我们这里没有啊!”

“这怎么回事?这“布袋坑”怎么可能没有‘大坑’或‘天坑’呢?”望着老人家一副木讷的表情,我们也犯傻了。

“你们这里没有像布袋似的‘大坑’或‘天坑’,那地名为什么叫‘布袋坑’呢?”我不解地问老人。

“哦,你们说的是这个啊!”老人一听,那张写满了岁月风尘的脸上便漾起了纯净的笑容。他眨巴眨巴眼睛看了看我们说,“我们这‘布袋坑’的名字跟这里的地形不相干,是布袋和尚曾经来过我们这里,所以我们才叫‘布袋坑’的……”

“我跟你们说吧,是这样的。”大概是怕老人说不清吧,边上一个年轻人待老人说完,就急忙忙地过来接口道,“相传很久以前,布袋和尚曾云游到我们这里。他一到这里,就被我们这里的山水风景给迷住了。于是,他就在这里住了下来,还指点这山里的人开山凿路,沿着溪流顺着山形建村舍。后来,这山里原来这儿一块那儿一搭分散居住的人就都聚集到了这溪流边,这里就开始有了村子。由于这山是布袋和尚住过的山,这村又是在布袋和尚指点下建成的,大家就将这山命名为布袋山,我们这村子也叫“布袋山村”了。你们看,我们这整个村子的房屋都是靠着山沿着溪流建的。”他伸手指了指眼前的溪流和矗立于溪流两边依山傍水的古民居说:“当初,旅游公司和政府部门的人一看到我们这里的山水与村落布局,就连声说好。还说我们这村子真是一处被山水滋养出来、得了布袋和尚灵气的风水宝地呢!就决定将我们这里作为旅游景点开发了。

“哦――原来是这样的!”原先我们还对这远离城市、一直默默无闻的布袋坑村为什么能突然间红火起来,成了远近闻名的旅游胜地感到纳闷呢!

那年轻人还指指点点地告诉我们说,我们这个布袋坑村的地形就像一条游龙环卧。龙首是秤锤岩,龙角是下车殿,龙耳是木鱼坪,龙前爪是纺车岩,龙脊背是青尖顶,龙胸是香炉岩,龙腹是杀孽坑,龙后爪是苍龙岭……

在年轻人的指指点点中,我们听完了他的介绍,很有幸福感地特意顺着溪流在“卧龙的身体上”一路徜徉而下。我们过小桥,走石G,饶有兴趣地与水中游鱼玩了会儿后,又去钻小巷,进古屋;极目之处,只见那些古旧的木屋石屋的前门后院中到处可见其叶蓁蓁的夭夭桃树和其枝垂垂的柔柔杨柳,还间或可见一些柿子、梨及一些叫不上名儿的古树及杂树。而那些矗立在潺潺流水中的古石墩、连接两岸的古老小石桥、隐藏在树间屋旁竹林中逼仄的小窄巷、山风一吹就吱吱咯咯簌簌啦啦响的木屋古墙,在向过往游客诉说着自己的年代久远、古老沧桑的同时,仿佛也在感叹着时光的流逝……

当然,触目处,也到处可见一些新建的楼房、茶肆、酒楼在溪流两岸风光地靓丽着……

微风吹拂,溪流叮咚,一路徜徉着我们来到了一个山口,看到有一卖茶叶蛋的老者,就一边向他买茶叶蛋,一边与他搭讪着了解布袋山的风情与景点。那老者给我们装了一袋茶叶蛋后,很热情地指着山口边上的那座大山对我们及边上另几个买茶叶蛋的游客说:“这座山的山形就是一硕大的弥勒佛像。你们看,那像不像弥勒佛的大肚子,那像不像他的巨手,还有那两只大乳……再看看,这整个布袋坑的山形中还有数十位在此修行的和尚呢!大家找找看,谁能找出来,谁就有佛缘。” 听老者如是说,我们就赶紧盯着眼前的青山满目游走着找起“静修的和尚”来。不一会儿,就听有游客说自己找到啦,还这里那里地为其他游客指点着,说那些和尚都像是充满虔诚地在朝圣呢!看来,那个游客不但很有佛缘而且眼光也非同一般,能将变成山形的和尚们那充满虔诚的神态都看出来,还描述得栩栩如生!对此,吾之辈实感不如也!

不一会儿,在老者的指点下,我们就进入了弥勒谷景区。刚好碰上了一支旅游队伍,我们就连忙跟了上去。景区内景点还真不少:什么桃源人家、廊桥惠风、飞阁流丹、鼎湖秀色、弥勒朝圣、老僧听泉、九天凝碧、苍山云影、壶中乾坤、牯潭秋月、双龙戏瀑、雄狮护谷等,有十来个呢。想不到,我们家乡这远在深山人不识,寂寞了几千年的山景在导游小姐绘声绘色的讲解中竟一个个地灵动了起来,有些还成了神物!比如那雄狮护谷中的雄狮;弥勒朝圣中的弥勒佛;老僧听泉中的老僧;从天而降,一会儿玩耍,一会儿交汇,一会儿又浑然一体,酷具游龙神韵的两条瀑布;还有遍布在谷中的那些大大小小的修行和尚……

虽然,这介绍也有些牵强附会,其中的一些景点也不是纯自然景观,属自然与人工合成,但她确确实实给了我们这些游客许多美的感受和新鲜的感官冲击,而且也让我们从中感受到了不少观赏时的乐趣与快意。因为,如果没有导游的点拨,没有自己细心的观察和领悟,确实是找不到那些景观中的乐趣和神韵的,只能是看山是山,看水是水,看瀑布在飞溅,看云彩在舒卷罢了!

走在那片纯原始风貌的森林峡谷中,我们一边听着导游小姐滔滔不绝的介绍,一边放肆地吸着峡谷中据说是高倍的富氧离子;我们还在风雅的“才之亭”中歇脚,在“面壁亭”里“思过”,在流水中濯足,与飞瀑、碧潭、怪石、雅景合影……

落日将余晖抛洒在峡谷中时,我们走出了谷口。站在谷口,回望渐渐暗淡下去的幽深山谷,我不禁为这深藏谷中的神奇山水感到了几分慨叹!

布袋坑,这个受了一方山水千年灵气的浸润,得了弥勒佛佛光千余年普照却始终不见经传的小山村,今日能在政府及旅游部门慧眼识珠的开发下撩开面纱,走出大山,走进众多游人的视线,这难道不是这一方百姓的福分吗?

外婆的月夜

广袤的天穹上星星闪烁,孤傲的圆月将清冷的幽光洒满了大地。夜深沉,鸟归巢,人入梦,万籁俱寂中,我若有所失地痴守在窗前,任由那伤感的思念之情在我的心底慢慢地弥漫……

月夜,外婆的月夜!多少个清冷的月夜,我在心里轻轻地吟哦!

小时候,母亲因工作忙且身体不好,有很长一段时间我都住在外婆家。外婆家的那个院子叫孙家里,地处我们老县城城边的马路旁,是一所最常见的江南古院落,它有着南北相通的两扇门,朝南的木制的双扇门叫台门,是大门。朝北的木质单扇门叫后门,是小门。外婆家的那个道地(天井)不大,两百平方,是大家共用的。院子里总共住有六七户人家。但是院子里的孩子却不少,大约有二十来个。与我差不多大的也不下十来个(包括与我同龄的小姨与大我两岁的六姨)。

那时候没有电视电脑可玩儿,也没有什么游乐场可去。白天的时候,小孩子们都会自己结伴儿在一起玩儿。可一到晚上,黑灯瞎火的(外婆家前门出去是小弄堂,那曲里拐弯的小弄堂里只有几盏昏黄的路灯半死不活阴惨惨地亮着;后门出去就是大马路,大马路上车不少(沿马路东去就是汽车站,来来往往的车子很多),灯却少得可怜。所以黑夜里经常有狗呀猫啊的被车轧死,甚至也有人被车辗过。我就曾在一傍晚被一自行车给撞倒过,人虽没甚大事,外婆却被吓得半死。所以,每天只要天一落黑,家家都会将在外玩耍的小孩叫回。

冬天因为冷,我们这些还没上学的孩子一吃过晚饭,大都早早地坐被窝了。寒冬里,每天晚上外婆都会用一种铜制的暖炉(把锅灶里烧过的灰放在铜炉里,再扒开灰在中间放几块烧红的木炭,然后将灰捂上,再盖上有许多小孔的暖炉盖,外面包上布紧紧系上,然后放进被窝里,等被窝热了,再取出来)先给我们热被窝,让我们坐一会儿热被窝再睡觉。那热乎乎的被窝总是让人觉得很舒服很留恋。

夏天就不行了,一到晚上,由于屋子里太热(那时候没有空调电扇之类的电器),蚊子又多,嗡嗡地吵得很,早早地无法入睡,大家就都聚集在泼过水的道地里(天井)纳凉、聊天。这时候,大人们就将各自家里的竹床、木床床板、门板等扛出来,用两条长凳子一搭,我们这些孩子们便都有了舒舒服服的凉床。当然,人群的周围是一定忘不了放点燃的蚊香的(一种用白纸包裹,内装驱蚊材料,一圈一圈如蛇般盘起来,够点一整夜,驱蚊效果特好的土制蚊香)。

不一会儿,月亮就出来了,星星也不甘落后地出来了。这时候,每家的大人们也基本上把要干的活儿干完了(就是洗洗碗、洗洗衣服什么的),于是大人们就都会催着我外婆叫:“金先生姆(我外公姓金,故外婆家的邻居们都称呼外婆为金先生姆),该讲戏文了……”

“哦,来了,来了――”性格直爽的外婆每次都非常爽快地答应着,而且往往是话音刚落,人就已落下座来,于是外婆的声音就在月光底下响了起来(外婆讲的戏文一般都比较长,基本上都是连续剧,要几个晚上才讲完一本戏)。随着外婆那有板有眼、声情并茂的声音响起,道地里叽叽喳喳的声音就没有了,就连我们这些小屁孩也都在各家大人的照料下没了声音(大人们听戏文时,都会随手给我们这些孩子打打扇或挠挠痒。所以没过多久,躺着的小不点儿们大都会在大人们的照顾下舒舒服服地在满天星斗下睡去)。

外婆肚子里的戏文很多,至今我还记得她所讲的一些戏文。如孟丽君、西厢记、桃花扇、文武相求什么的。其题材都是些“落难公子中状元,私定终身后花园”之类的。外婆的记性极好,只要是看过的书,听过的戏,她都记得清清楚楚。每次不管是讲戏文还是讲故事,戏中的人物情节和故事中的人物情节都不会弄错,而且还讲得有声有色。

当然,外婆也有不讲戏文的时候。这时候,外婆就给我们讲星宿,讲二十八宿的故事,什么东方苍龙七宿,西方白虎七宿,北方玄武七宿,南方朱雀七宿等等;还教我们认识哪是扁担星、哪是牛郎星、哪是织女星、哪是启明星、哪是紫微星……还给我们讲牛郎织女的故事,讲将星怎么怎么亮、流星怎么怎么快的……总之外婆给我们讲的故事是多之又多,遗憾的是,我记住的却是少之又少。不过,外婆的“星星学说”却是被我牢牢地记住了,而且永远都不会忘。外婆说“天上一颗星,地上一个人;天上有多少星星,地上就有多少人。每个人在天上都有一颗属于自己的星星。官大的人星星也大也亮。如果天上的哪颗星星暗了,那就证明与它相对的那个人肯定身体不好或有什么灾难了;如果那个人死了,属于他的那颗星也就坠落了。所以,每次只要看到有流星划过,外婆总是叹息道:“唉,又一个人没了!” 为了证实自己的“星星学说”,外婆还特意给大家讲了《三国演义》书中有关诸葛亮于帐中步罡踏斗“祈禳北斗以挽命”的一节书。外婆还一再可惜地说:“如果在诸葛亮‘祈禳北斗’的第六天,没被莽撞的魏延闯入坏了大事,扑灭了主灯,那诸葛亮也不至于命丧帐中……”至今我还清楚地记得外婆当年讲到“长星陨落汉丞相归天”时黯然情伤连连叹息时的情景。

记得有一次,我望着满天的星斗问外婆道:“外婆,你说每个人在天上都有一颗属于自己的星星,可天上有那么多星星,究竟哪颗是属于我的呀?”

外婆一边用蒲扇给我扇扇,一边笑着说:“你看天上哪颗星星一直对着你眨眼睛,就像对着你笑一样,哪颗星就是你的星星了。”在外婆“星星学说”的影响下,我们这些孩子们就经常一边数着星星,一边找着属于自己的星星,找着找着就睡着了,连什么时候被大人们抱回屋去的都不知道。

于是,在我童年的许多个晚上,与六姨、七姨及几个邻居小姐妹小阿姨们一起仰望星空寻找自己的星星便成了我们最大的乐趣。我们经常会为找到了那颗对自己眨眼的星星而兴奋不已,也为自己的那颗星星能照亮黑夜中的大地而感到自豪。有时候,还会为一颗对谁都眨眼的星星的所属而争论不休。

在日历一页一页的翻动中,我们长大了;在日子流水般地逝走时,外婆的星星陨落了(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初,外婆就应外公之召赴天堂而去了)。但外婆却把那无数个幽幽明明的甜美月夜永远地留给了我,留给了我那颗一直与外婆的月夜相通相连的心。我不知道现在外婆的生命是否早已轮回到世界的某一处,也不知道外婆是不是依然与外公厮守在天堂?但外婆的月夜却总是会在不经意间童话般地闯入我的梦中。莹莹月光下,外婆家那个叫孙家里的道地里一院子邻居听外婆讲故事时的温馨气氛,躺在凉丝丝的竹床上由外婆摇着蒲扇“伺候”着,听着外婆讲那些永远都讲不完的戏文,听着外婆说那些有着千奇百怪传说的星宿故事,与小伙伴们数着那些永远都数不清的星星时的幸福与快意也总是会一次次地泛上我的心头……

可惜的是,我至今还没弄清楚,天上闪烁的星星中,哪一颗是真正属于我的星星。因为我一直没有真正感受到自己心灵与星星灵光对视的颤动。

日子,在蹉跎中虽然让我的记忆流失了许多,但深藏在岁月深处的外婆的月夜却始终鲜活在我的记忆中,一次次地与我游荡在月夜里的灵魂神会。今夜,又是月光凄凄,望着被一圈儿朦胧的光晕围绕着的圆月,我轻轻地、轻轻地在心里喊着:外婆,你在哪里?我好想你!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相关推荐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