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查字典论文网 >> 接受理论视角下儿童文学翻译的源文本选择新探

接受理论视角下儿童文学翻译的源文本选择新探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2-10-23 03:03:52
接受理论视角下儿童文学翻译的源文本选择新探
时间:2022-10-23 03:03:52     小编:

摘 要:儿童文学翻译应以儿童读者为导向,相关研究应置于新的时代背景。本文从源文本选择着手,通过浅析当今儿童期待视野的变化,以及翻译家任溶溶对罗尔德.达尔作品的选择,讨论其对当今儿童文学译者在源文本选择方面的要求。

关键词:接受理论;当今儿童文学翻译;源文本选择;任溶溶

作者简介:曹丽霞(1988-),女,四川省眉山人,现任职于西华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英语语言文学专业,硕士,职称 助教,研究方向:翻译理论与实践,英语教学。

[中图分类号]:H315.9 [文献标识码]:A

一、引言

儿童文学有着鲜明的“儿童本位”的特征,虽然对于“儿童本位”的研究颇多,但当今儿童的生活发生了重大的改变,儿童文学译者和研究者应与时俱进,审视当今儿童的期待视野,实现视野融合。从某种意义上讲,一个好的儿童文学翻译家还应该是一个“儿童专家”。当代著名儿童文学作家任溶溶创作了许多受欢迎的儿童文学作品,比如广为熟知的《“没头脑”和“不高兴”》。同时,任老还翻译了大量外国儿童文学名著。这样一位“儿童专家”的源文本选择绝不是随意或偶然,值得深入研究探讨,他的选择对于后来的儿童译者具有启发意义。

二、姚斯接受理论对儿童文学翻译的启示

(一)儿童读者地位

姚斯接受理论的重大贡献之一就是确立了读者的中心地位。芬兰著名的儿童文学理论家Oittinen(2000)说过,如果我们把儿童视为“超级对象”,我们就必须考虑儿童的经历、能力以及期待。成年译者应该了解并尊重儿童,考虑儿童的语言、兴趣、知识、想象等,根据儿童读者的实际情况调整翻译策略,时刻将儿童读者放在首要地位。

(二)儿童期待视野

姚斯另一个重要观点是“期待视野”,儿童和成人的期待视野是十分不同的。当今儿童处于快速发展变化的环境之中,他们的期待视野发生了很大的改变。当今儿童活动丰富多彩,很难将注意力放在书本上,这就要求儿童文学作品新鲜有趣,与时俱进,满足当今儿童的需求。在挑选源文本之前,译者应先认真研究儿童的期待视野,尽量实现“视野融合”。

(三)儿童文学变革

姚斯认为相对于旧形式的作品,读者通常更喜欢新形式的作品,翻译外国文学作品可以影响国内文学的变革。五四时期起,中国国内儿童文学作品不断涌现,但大都无法摆脱成年人文学的影响,作品充满了教育和指导意味。随着儿童期待视野的改变,国内儿童文学也必然面临变革。儿童文学译者有义务介绍国外优秀的作品,拓宽国内儿童文学作家的视野。

三、当今儿童文学翻译源文本选择

文革以前,任溶溶主要选择翻译俄罗斯儿童文学作品,文革以后,任老转向西方儿童文学。对于某些优秀的儿童作家,任老则将这个作家的代表作品“打包”翻译,譬如翻译了Astrid Lindgren(阿斯特里德.林格伦)的一系列作品以及Roald Dahl(罗尔德.达尔)的八部代表作。这些作品都与中国传统的儿童文学大不相同,相对“教育性”而言,这些书更加注重“趣味性”。任溶溶(2005)曾说“翻译外国文学作品不但满足读者的阅读需要,而且给文学工作者必不可少的借鉴。我翻译儿童文学近60年了,也无非想让小朋友读到有意思又好玩的书,同时向我国儿童文学作者介绍世界儿童文学的精品,让大家开开眼界。”任溶溶十分注重源文本的挑选,寻找能为中国儿童和国内儿童作家提供“精神食粮”,并能为国内儿童文学改革带来清新之风的优秀外国作品。任老的两个翻译目的正好与姚斯的“视野融合”和“文学变革”不谋而合。

(一)重视儿童读者地位

作为中国当代最有名,最多产的儿童文学译者,任溶溶必然十分熟悉“儿童本位”的原则,这个原则影响了他对源文本的挑选和翻译。英国当代杰出儿童作家罗尔德.达尔非常擅长抓住儿童读者的心,他的作品对儿童具有很强的吸引力。在创作儿童文学时,达尔会同时扮演成人和儿童的双重角色,用儿童能理解并且感兴趣的语言进行创作。作品里的事物和事件贴近儿童日常生活,符合儿童的想象,比如有名的《查理与巧克力工厂》。这部作品抓住了儿童喜爱糖果的特点,创造了一个能满足儿童对于糖果一切幻想的奇妙工厂,受到了广泛的喜爱和追捧。此书还被著名导演蒂姆伯顿拍成电影,由约翰尼.德普主演,达尔因此收获了二次成功。这本书的成功绝对离不开达尔对儿童读者的重视,他曾将本书的二稿给他的小侄子看,而收到的反馈并不好,达尔认真思考了侄子的意见,及时修改了这本书。然而,出版后这本书仍然受到了一些批评,认为该书带有种族歧视的内容。为此,达尔又修改此书并再版,避免了种族问题的争议。

由此可见达尔对于读者的重视程度,在他的创作过程中,读者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正是由于对于读者的重视,达尔的作品才获得了巨大的成功。尽管达尔的作品受到许多成年人的批评,依然受到了全世界儿童的喜爱。达尔的作品之所以在儿童和部分成人间引起了截然不同的反应,是因为成年人和儿童的喜好以及心理特征是不同的。罗尔德.达尔的儿童文学作品受到了全世界儿童的喜爱,孩子们喜欢他,爱读他的书。这都要归功于他对于儿童读者的重视,以及对其心理和口味的精准把握。

(二)符合儿童兴趣爱好

当今儿童期待视野发生了巨大的改变,兴趣爱好也与过去的儿童不同。首先,大众传媒改变了儿童的生活方式,思维模式和行为习惯,一方面为儿童提供新鲜的讯息,丰富儿童的生活,另一方面也对儿童造成许多不良影响。魏曼华(2005)称当代儿童面临的是一个充满各种问题的世界,通过电脑和网络,许多孩子知道了许多暴力、性、不公平等问题。檀传宝(2005)还指出看电视长大的孩子更习惯被动接受,他们的语言和创作能力都会降低。此外,当今儿童接受的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也与过去大不相同。父母更加注重孩子的教育问题,但总体趋于功利化,他们乐于给孩子买书,但更多偏好辅导书和经典作品。而学校对于儿童的文学教育的主要局限于语文课本和一些适合成年人的经典文学作品,目的在于拓宽儿童的文学知识面,提高“教学质量”。阅读纸质书籍可以培养儿童的想象力,也能帮助儿童养成冷静、平和的心态。不过,儿童期待视野发生了改变,他们需要一些符合时代特征、且幽默富有想象力和创造力的作品。 任溶溶十分欣赏达尔的幽默感。达尔的书总能让孩子们笑出声来,从宏观层面看,达尔作品的故事情节非常好笑;从微观层面看,达尔作品的语言和人物描写也十分有趣。对此,Wheeler(2005)评价道“有人说达尔的故事是黑暗的,会造成儿童的困扰。但达尔并不赞同,他说孩子们都喜欢他的作品,他们读到这些很棒的故事时,总是会高兴地咯咯笑。”儿童文学作品应该是幽默有趣的,能够使儿童欢乐,甚至哈哈大笑的。这样的作品能吸引小读者,激发他们阅读的兴趣。

同时,儿童文学作品也应充满想象力,儿童想象力对于他们的童年甚至一生都是至关重要的。好的儿童文学作品可以满足并激发儿童的想象,守护儿童天真的童年。达尔的作品就充满了丰富的想象力,对此,Boothroyed(2007)说道“他用他的想象力为故事增添了许多令人兴奋的好点子,正是他的想象力帮助他成为了著名的儿童作家。”毫不夸张地说,达尔的每本儿童作品中都充满了丰富想象力。这样的作品必然会受到儿童的喜爱,而这种想象力对于儿童的发展也是大有裨益的。

(三) 推动儿童文学变革

70年代末,80年代初,中国儿童文学开始有意识地进行变革。这期间很多优秀的外国儿童文学作品被翻译进来,为中国儿童文学界带来了一股新鲜甚至叛逆之风。任溶溶翻译了八本达尔的代表作,这些作品给中国儿童文学带来了“游戏精神”,推动了中国儿童文学的变革。

依据接受理论,新作品和读者已有的期待视野之间存在一定的“审美距离”,新作品中有一些东西不同于读者已有的体验,新作品的接受就会导致读者“视野改变”。这样的视野改变对于当前依然相对保守,说教至上的中国儿童文学是十分必要的。目前有学者称现在国内儿童图书市场“西风劲吹”,担忧外国儿童图书的风靡会阻碍国内儿童图书的发展。其实,这样的担忧是不自信和思想封闭的表现。中国当代著名儿童文学作家和理论家梅子涵(2003)在接受采访时指出,“首先,我觉得在数量上其实是很少的。整个人类主要是对欧美优秀少儿图书的引进工作可以说是刚刚开始。……但各个出版社还是出得很少的。特别是儿童文学理论书的引进很缺乏,几乎为零。” 国内儿童文学的发展需要引进外国儿童文学,儿童文学翻译和儿童文学创作同等重要。

四、总结

儿童文学翻译不同于成年文学翻译,译者除熟练掌握外语以外,还应了解儿童和儿童文学。当今中国社会已经发生巨大变化,一些传统的观念逐渐发生动摇。儿童文学的各种禁忌也逐渐被打破,开始出现各类主题,有的甚至引起争议。依据接受理论,译者应该平衡视野距离,翻出的文本应该包含儿童已经掌握的知识,这样儿童才能明白并继续阅读,同时,也要有新鲜的东西,这样才能让读者感到兴奋。译者应该介绍一些多元化的作品,这些作品要有创意,有神秘的异国情调,但也要和儿童的生活有关联。总体来说,挑选儿童文学文本最重要的是要有趣,有吸引力。

不过,作品的教育意义也是不能忽略的,尽管本文论证了儿童文学趣味性的重要性,但作品的教育功能也是很重要的。儿童们很容易受到所听,所看,所读的影响,童年时期读到的书可能会影响他们整个人生。儿童文学有义务端正儿童的价值观。因此,译者在挑选儿童文学文本时,还应平衡作品的趣味性和教育性。

参考文献:

[2] Oittinen, R. (2000). Translating for children. New York: Garland Publishing, Inc..

[3] Wheeler, J. C (2005). Roald Dahl. Edina: ABDO Publishing Company.

[4] 任溶溶. (2005). 我译儿童文学. 郑鲁南. 一本书和一个世界 (pp.72-74). 北京:昆仑出版社.

[5] 檀传宝. (2005). 大众传媒的价值影响与青少年德育. 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

[6] 王岳川. (2008). 当代西方最新文论教程. 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

[7] 魏曼华. (2005). 当代社会问题与青少年成长. 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

[8] 周莺燕. (2003). 呼唤儿童文学精神――梅子涵教授谈少儿图书. 编辑学刊, (2), 48-52.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相关推荐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