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查字典论文网 >> 深入德黑兰的“美国间谍老巢”

深入德黑兰的“美国间谍老巢”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02-21 00:45:40
深入德黑兰的“美国间谍老巢”
时间:2023-02-21 00:45:40     小编:

马拉松核谈告一段落,世界再次聚焦伊朗美国关系何去何从。记者亲访德黑兰前美国大使馆、现在昭示美国霸权主义的博物馆。

美国驻伊朗大使馆旧址

从塔利贾尼地铁站前往“间谍博物馆”,步行其实只需要几分钟。但是,我们选择慢慢溜达过去。一位伊朗朋友陪我去,我们边走边欣赏街道两旁精心绘制的壁画,其中有一些很眼熟,早在新闻节目中看到过。

有美国国旗,上面的星和条被换成铁丝网,一旁是无处不在的霍梅尼,一身黑衣,好像在盯着什么粉色的花朵沉思。还有“自由女神”,火炬高高地举着,脸却被铅灰色的骷髅取代。

德黑兰大市场,摊档出售的被罩图案五花八门,比如《冰雪奇缘》中的艾莎公主;还有一排排印着高飞狗、唐老鸭的T恤衫。但是,这些涂鸦壁画显示的却是对美国权势、影响力的另外一种看法。

到了博物馆门口,很难不被我们这个目的地的戏剧化色彩所打动。其实,现在这个所谓的“间谍博物馆”,是美国驻伊朗大使馆的旧址。

1979年,就是在这里,“造反”的学生冲击大楼,扣押美国人质。440天之后,美国人质终于获释,但是这座大楼从此再也不对美国开放。西方把这件事称作“人质危机”,但是,伊朗官方说法中却将其称为“攻陷美国间谍老巢”。

我们的导游兼解说20大几岁,很友好。他服军役时开始在这里工作,后来决定留下来。小伙子打开门,我注意到地下的门垫,很普通,棕色麻布的,不过上面印着一行大字:醒目的大写字母,“打倒美国”,外加波斯语翻译。

展厅揭秘

走进大门,步入一条长长的走廊。导游更加兴奋起来。他指给我们看“一号展厅”,这是会议室,目的当然是要重演昔日旧景了。墙壁是透明的,门上写着波斯语解说和不太准确的英语翻译:绝密会议专用玻璃屋。

三个男性假人围桌而坐,他们都穿着西装、带着假发,那种一丝不苟、冲天而立的钢丝发,很适合男孩流行乐队成员那种。看上去,就好像詹姆斯・邦德化妆潜入“一世代”!

桌上摆着老式的黑色拨盘电话,墙上好像贴着锡箔纸――据说是为了隔音。

我们的解说介绍到,就是在这里,美国特工和中情局聚集在一起,制定绝密计划。他鼓励我们拍照片,然后挥手示意我们跟他接着往前走。

我们进入一间上世纪70年代风格、墙上贴着木条的房间,这里摆放的是一台庞大的天蓝色碎纸机。当年,美国间谍就是用这台机器销毁绝密文件。导游告诉我们,伊朗人仍然成功地把一些碎纸屑拼凑在一起!

我们跟随指向标前往“证件伪造室”。这里陈列着老式的身份证、护照、一瓶瓶胶水。据说,这都是美国用来为间谍制造假身份的工具。

另外一个房间内摆放着长长的展品柜,里面装满了电子设备:打字机、电话、古老的电脑屏幕、键盘和主机板。还有,更多的霍梅尼画像。

墙上贴满了神情严肃的青年人的黑白照片。这都是“烈士”――那些参加攻克美国间谍老巢的学生。其中一些后来死于两伊战争。

这也是博物馆的另外一个重要主题。走廊里的招贴画昭示那个年代的悲惨景象:死难儿童、伊朗平民的尸体,其中有一些凸显化学毒气攻击的后果。另外,还摆设着一座阴森森的艺术品:巨大的架子,大约有2米高,上面挂着人头模型。

我们的解说介绍到,这也是为纪念两伊战争中的死难者而创作的。他接着说,想一想“伊斯兰国”对伊拉克什叶穆斯林和其他少数民族的迫害,现在的局面更加令人痛心。

也许过于天真,我问他,这和美国有什么关系?他耐心解释说,归根结底,所有这些都能追溯到美国干涉。

小伙子说的非常严肃认真。但是,当我们来到一个大大的黑色文件柜前时,他语气又变了,更加兴奋。“这里,我给你看看真正特殊的东西。”

推开文件柜,后面是隐蔽的楼梯。小伙子大声说,“中情局的秘室!还能通往更高处呢,直到楼顶他们的直升机平台。这个地方,藏着许多许多秘密啊。”

离开时,我注意到一个门框上方挂着一张霍梅尼照片,用胶带纸固定的。照片有些老旧、胶带却是崭新的。

解说介绍到,这是1979年一个学生贴在那儿的,没有人希望把它摘下来、或改变原貌。所以,等胶带变黄了、干了,博物馆就会认真换成新的。这个过程非常精细,总不能撕坏原始照片嘛。

小伙子认真看了看胶带,脸上露出笑容。他说,“没问题,至少还能坚持好几年。”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相关推荐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