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查字典论文网 >> 浅谈童声合唱在作品演绎中的用声问题及解决方法

浅谈童声合唱在作品演绎中的用声问题及解决方法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15-09-08 15:43:02
浅谈童声合唱在作品演绎中的用声问题及解决方法
时间:2015-09-08 15:43:02     小编:

【摘 要】童声合唱对儿童综合素质的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其所起的作用已经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笔者在广州市中小学合唱节三十年之际,借着广州市第十二届学校合唱节的契机,在观看本届比赛的过程中,发现童声合唱在作品演绎过程中存在较为明显的用声问题,因此有针对性地分析童声合唱在作品演绎中用声存在的问题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将结合合唱节的实例针对气息、发声等进行探究,希望以点带面,对合唱爱好者和后来研究者起到一定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童声合唱;用声问题;气息和声音训练

广州市中小学合唱节已成功举办三十一年,从1983年首届广州市中小学合唱节在友谊剧院隆重开幕之后,该项活动已成为了检验广州市各区中小学教育的一个平台。在这期间,成就了一批优秀的音乐教师和合唱指挥,也成就了一批享誉国内外的优秀合唱队,为合唱事业的繁荣作出了突出的贡献。与此同时,由于童声合唱教师的培养并不能满足需求现状,部分合唱队的指导老师的专业素养偏低,训练能力有限,从而导致了合唱队水平的参差不齐,发展不平衡。其中,合唱队的用声是最大的差距,不科学、不正确的用声,对于童声的发展极为不利,同时也影响了合唱听觉艺术价值的体现。本题注重实践,希望对于一些合唱爱好者、合唱训练技能不过硬的合唱团指导老师具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一、广州市中小学合唱节的背景及发展现状

(一)广州市中小学合唱节的背景

(二)广州市中小学合唱节发展现状

二、童声合唱在作品演绎中的用声误区

通过观看比赛现场、研究赛后录像,笔者发现童声合唱的用声误区有很多,主要总结了以下几点:

(一)气息的误区

参赛队伍普遍存在气息训练基础薄弱的问题,具体表现如下:

1.呼吸状态不正确。主要表现为胸部夹紧、双肩耸起、眉头收紧、呼吸嘴型过小、脖子往前探等动作,这些都会影响合唱队的起声。

2.只用鼻子吸气的习惯。主要体现在吸气时双肩耸起,胸部肌肉缩紧,随之用鼻子大量吸气,大量吸气之后,胸部鼓起,而呼气时便会不受控制地喷涌而出,胸部肌肉也会随之放松,此时将无法进行气息轮换,出现气息不连贯、语句之间连接不顺畅等问题。

3.循环呼吸技巧。主要体现在歌曲演绎的过程中,换气声过大、语句之间随意换气、集体换气等,此时会出现声音强弱不受控制、音色不统一、语句之间出现断节等问题。

以上问题都会导致气息使用率低、声音发直发僵、声音位置偏低、高音区喊唱、中低音区声音发白、费体力,影响歌曲演绎和队伍发挥的情况。

(二)个体用声的误区

通过观摩比赛、对比分析童声合唱队的声音,发现很多队伍存在个体声音发声的误区,具体如下:

1.模仿成年人音色。儿童声带正处发育阶段,模仿成年人的音色,短期内合唱队的声音可能会相对洪亮,但是过分模仿成年人的音色,会造成儿童声带受损,音色逐渐变化,失去童声清澈的音质。

2.压嗓发声。主要特征为喉部肌肉群用力,挤压喉部,声音感觉往后脑拉,在喉部造成共鸣,以扩大演唱的音量,但发声的空间就只局限在喉部。压嗓演唱会造成喉部肌肉群紧张,出来的音色一样是洪亮的,可是不具备持久性,长久会造成声带受损,出现喉部疾病,声音嘶哑。

3.真声演唱。这种演唱方式近似于喊唱,发声位置是往前的,发声的空间也是往前的,两者区别在于前者在音量和力度上的控制力稍好于后者。过分使用真声演唱嗓子容易疲劳,并且该演绎方式使童声失去了美感。

4.儿童变声期。处于变声期的儿童音色沙哑、音域变窄。在演绎作品的过程中,变声期的童声如果使用不当,破坏力极强,部分童声合唱团不注重保护儿童变声期,将一些还处在变声期的儿童放在高声部,这样会对儿童声带会造成一定的损害。

5.过度轻声。主要体现为演唱过程中由于担心真声过多、喊唱、压嗓子等问题出现,要求合唱队过度地轻声演唱,因此演唱的声音发虚,缺少气息支撑感,听觉上音色暗淡,无穿透力。

以上分析的发声问题,都会导致不良的发声习惯和发声动作,引起声带损伤,误导孩子树立错误的声音概念,这对于儿童在作品演绎中,乃至以后合唱以及声乐道路的发展都极为不利,需引起重视。 (三)童声合唱训练中的误区

经过前两个部分的分析,可以看出一些合唱队气息运用和发声基础薄弱,而导致这两个方面误区的原因之一在于合唱队存在训练方法误区,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

1.缺乏多声部的训练。在作品演绎过程中,声部之间不融合、合唱队员之间用声不统一、合唱音准把握不好等等,这都是在平时缺乏多声部训练的结果。多声部训练是合唱队必须的训练内容,特别是二声部和三声部,在训练中让合唱队员训练多声部听觉,找到声部之间的和谐,从而促进合唱队声部间的统一。

2.不注重合唱队员之间的融合训练。合唱队员的默契是一个优秀合唱队不可或缺的要素。从换气、语句连接、声部和谐等方面都需要合唱队员之间的默契来完成。

在作品演绎的过程中,延伸出在训练当中的问题,可以看出基础训练对于合唱队来说是重中之重。关注并加强基础训练,才能不断提高合唱队的音响塑造力。

三、童声合唱在作品演绎中用声误区的解决方法

(一)用声基础技能训练误区的解决方法

1.气息训练

(1)吸气。吸气时可采用口鼻同时呼吸,眉毛、笑肌上抬,气息沉到腹部,整个动作要一气呵成。同时利用闻花去体验吸入的感觉,露出上牙,此举可以改善嘴型过小的习惯;然后左手放松支撑在左边腰部,右手放松,手指支撑于丹田处,在气息吸入的时候,手要感受到腰部和腹部有明显的鼓胀感,在整个吸气的过程中,除了脸部肌肉和腹部,其他地方都呈放松状态。规范吸气训练可以解决儿童在作品演绎中只用鼻子吸气的坏习惯。

(2)吐气。吐气的训练方法是保持吸气的状态,慢慢地吐气,同时呼出的气体同牙齿摩擦出类似“丝”字的声音。练习初期,先是匀速、轻声地吐气,匀速吐气可养成良好的吐气状态,轻声吐气可放松喉头,避免大力吐气养成脖子往前探、喉头肌肉紧张的坏习惯。

(3)控制气息。吸气吐气打好基础后,接着就是控制气息的训练。控制气息可以通过:慢吸慢呼、慢吸快呼、快吸慢呼、快吸快呼四个步骤,循序渐进地加强气息的控制能力。可通过“环抱”法来感受呼吸动作的规范性。具体动作为:双手放松,左手往右搭在右边腰部,右手往左搭在左肩上。在吸气的时候,左手可以感受到腹部胀起,右手可以控制胸部和肩膀,预防胸部夹紧和耸肩。吐气的时候,左手可以感受到腹部收缩,右手随身体放松,轻轻搭在右肩上。此举在练习过程中,只有左手动才是正确的,因此在加强气息控制能力的同时,还可以改善合唱队在呼吸过程中胸腔夹紧、耸肩的坏习惯。

2.声音的训练

作品演绎通过声音为载体传播,所以声音的训练,特别是发声的基础训练非常重要。只有通过有效地提高合唱队的发声基础技能,才可以提高合唱队在作品演绎方面的能力。

(1)母音的训练。在声乐练习中,母音有五个,分别为:a、e、i、o、u。u母音是五个母音中音色最暗淡的,可也是五个母音中声音位置最集中、管道竖立感最突出的,所以在训练初期,首先要把u母音练好。同时发声主要是依靠内口的张力,此举可以锻炼合唱队员嘴巴软颚的力量,在训练的时候,需要关注到气息,每一个母音的连接都是吐气与吸气的过程,在这里我把这个行为称作“吐气与闻花的过程”。

[例1]

[例2]

(3)共鸣位置的训练。发声位置需要有共鸣,声音才可以有穿透性。通过哼鸣音节en-a来训练,先演唱en音,找到共鸣之后,再演唱a。因为在演唱en音的过程中,en音会造成内部的震动,且笑肌是往上抬的,容易找到头腔的共鸣,再转向a音使声音具有穿透力,通过头腔的共鸣将声音传播出去,使声音带动空间的震动,并在这个过程中,锻炼口腔肌肉强度和口腔的空间。接着进行下一个训练,演唱[例3],此方法是利用长音向上的方式,利用呼吸与肌肉的连接,带动声音的震动,不需要追求音量。以上例子都如例[1],半音上行发展,在不同调上进行演唱练习。

[例3]

声音的训练也是需要热身的,需要循序渐进,即使合唱队有能力进行很难的练习,也不能一开始就做很难的训练,这样声音容易发紧,不易放松,要按步骤训练,形成健康的训练方式,找到最方便最高效的训练手段。

(二)作品演绎中用声误区的解决方法

通过训练解决合唱队在发声基础技能方面的问题,提高合唱队员的演唱能力,养成良好的发声习惯,是作品演绎用声正确的保障。

1.辨别声音的正确性。使用“捏鼻子”法,演唱长音e,如果发声位置在软腭下面,那么捏鼻子时声音会有变化,如果发声位置在软腭上面的话,不管是捏还是不捏鼻子,声音都不会发生改变。这个练习使用到的部位只有舌头以上的位置,在演唱长音的时候软腭提上去,下巴部位放松,保持不动。该方法利用了软腭以上部位,避开了喉咙以下部位的力量,释放了喉部,使喉部放松,气息可以将胸腔、口腔和头腔连接,树立正确的歌唱位置。

2.用歌唱的方式去教歌词。由于童声合唱训练的特殊性,歌词需要带读,那么在教唱歌词的过程中,即使在低音区,也可以保持高位置和充足的口腔空间,利用歌唱的感觉,加上力度的变化,在学歌词当中带入声音要求。使儿童对声音形成肌肉记忆,还可以达到声音训练的效果,形成良好的发声习惯。

3.多声部的练习。有了良好的发声习惯,还需要进行多声部练习。通过前段的练习,在提高合唱队的默契程度上,进行多声部的训练,让合唱队掌握声部之间的和谐,可以通过座位的调换,寻求声音融合度最好的队形,此举对于音色统一、声音共鸣、声场共振等方面都起到非常大的帮助。在作品演绎过程中,合唱队员间的和谐,声部之间的碰撞,使合唱队的声音在空气中的震动形成非常大的穿透力,也给观众以听觉上的刺激和享受。

4.变声期的解决。处于变声期的儿童,童声开始消失,音色出现不稳定的情况,男生尤其明显,声音沙哑,音域变窄,音区变低。此时应将变声期男童编入低声部,而且训练中音域不宜过宽,建议在十度以内。使用弱声由上往下训练,多训练标准音以下的音色,让儿童的中声区逐步稳定。也让儿童重新找到头腔、口腔和胸腔连接的感觉。变声期保持训练,在心理上对于儿童也有很大鼓励,对其在以后的声乐和合唱发展上提供方便和基础。

四、结语

声音是童声合唱传递情感的载体。童声合唱队在作品演绎过程中,需要不断去关注,在排练当中不断去提醒、示范和纠正。因此需要强化训练观念,不是为了比赛而训练,而是为了提高合唱队的实力去训练。多关注合唱队在作品演绎中能影响用声规范的特殊问题,并通过引导儿童正确、科学地运用声音,可以更加完美地展示童声合唱的魅力。

通过不断探索、研究、学习、关注和思考,制定有效可行的训练方案,循序渐进,并发掘出更加行之有效的实践方法,创造更加和谐的合唱氛围,将让更多的童声合唱队唱出世界最美的歌声!

注释:

参考文献:

[2]杨鸿年.合唱训练学(下册)[M].北京:中央音乐学院出版社,2008.

[3]杨鸿年.童声合唱训练学[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3.

[4]孟大鹏.童声合唱训练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7.

[5]马革顺.合唱学新编[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2.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相关推荐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