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查字典论文网 >> 我所珍藏的节目单:1976-1980

我所珍藏的节目单:1976-1980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08-06 13:04:04
我所珍藏的节目单:1976-1980
时间:2023-08-06 13:04:04     小编:

上海音乐学院师生汇报音乐会节目单

“丝弦五重奏”这个名称首次用在节目单上

这是上海音乐学院为接待当时的文化部长于会泳来院视察而组织的一场音乐会,地点在大礼堂(贺绿汀音乐厅前身)。我也听了这场音乐会,并在当天的日记中写道:“音乐会上的演员都是学院的尖子,而且演得相当认真紧张,同平时大不相同。”虽然这张节目单是油印的,且只有曲目和表演者名单,没有作曲者姓名,但它蕴含了特别的历史意义。

音乐会共有十档节目,其中两档是老师表演的:赵晓生的钢琴独奏《家住安源》和《渔歌》(赵晓生曲,前者是根据样板戏《杜鹃山》唱腔改编的),郭敏清等的丝弦五重奏《一轮红日照胸间》和《映山花开红军来》(胡登跳改编)。其余八档都是学生(工农兵学员)或以学生为主体表演的,其中有四档独唱重唱节目,表演者是罗魏、赵玉珍、群宗(藏族)、沈施德和高文娟。还有两部大型作品:小提琴协奏曲《刘胡兰》(王耀华曲)和大合唱《井冈新兵》。

丝弦五重奏是作曲家胡登跳先生创立的一种演奏形式,初创于1964年,第一首乐曲是《田头练武》,当时叫民乐五重奏,由二胡、扬琴、琵琶、三弦和月琴组合而成。

在这场音乐会上担任男高音独唱的罗魏和担任指挥的汤沐海,以后都成长为享誉世界的音乐家了。

上海乐团音乐会总节目单

时间:19 76年5月

小提琴曲《金色的炉台》“首演”

这场音乐会于1976年5月先后在上海音乐厅和文化广场举行,总节目单上共有二十一档节目。每场演出其中一部分。这场音乐会的大部分乐曲是应景之作,但有几首乐曲现在还能听到,甚至被列为红色经典,如革命交响音乐《智取威虎山》、小提琴独奏《红太阳的光辉把炉台照亮》和鼓乐合奏《夺丰收》。

《智取威虎山》是音乐会的重点曲目,1967年由作曲家奚其明任组长的创作组根据同名现代京剧改编创作,1967年9月30日在上海文化广场首演,后又经十多次修改,于1974年1月定稿。新华社上海1974年1月19日电:“继革命交响音乐《沙家浜》之后,又一部革命交响音乐《智取威虎山》在上海正式上演了。”这场音乐会上演出的《智取威虎山》由许幼黎、张世明和钱曼华任独唱,曹鹏指挥。

小提琴独奏《红太阳的光辉把炉台照亮》(后改名为《金色的炉台》)是陈钢根据1976年人民音乐出版社出版的《战地新歌》第五期上的歌曲《毛主席的光辉把炉台照亮》(上海市冶金工业局歌曲创作学习班集体词曲)改编的,现在已成为“红色小提琴”的经典曲目。那场音乐会可能是此曲的首演。

鼓乐合奏《夺丰收》是李民雄于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初采用苏南吹打和京剧锣鼓的素材创作的,问世四十多年来常演不衰,闻名遐迩。

上海歌剧院小歌剧新作演出节目单

时间:19 76年5月

上海歌剧院跳出“样板戏”禁锢

这个系列演出是内部观摩演出,共演出了四部小歌剧新作:《接喜报》《心连心》《车行千里》和《送货路上》。虽然这四部小歌剧后来都没有流传下来,但反映了上海歌剧院的音乐家们在“文革”后期试图冲破“样板戏”的禁锢而做的努力。演员名单中有施鸿鄂、任桂珍等著名歌唱家。

上海歌剧院音乐会节目单

“随着时间的流逝而烟消云散”

这场音乐会在上海音乐厅举行,分器乐和声乐两部分,曲目除了《赛马》(二胡)、《浏阳河》(古筝)、歌剧《白毛女》选曲(男中音)外,大多是一些应景歌颂之作,随着时间的流逝而烟消云散。 庆祝粉碎“四人帮”诗歌朗诵音乐会节目单

“感觉比某个专业团体的音乐会好”

音乐会的表演形式有大合唱、独唱、小组唱、京剧演唱、评弹、歌舞、诗朗诵和数来宝等,专业演员有歌唱家朱逢博、王伟芳、方之芬、靳小才、张世明,指挥家曹鹏、司徒汉,话剧演员乔奇、陈奇,京剧演员李丽芳、李长春、张雪津,评弹演员石文磊、朱雪琴等。

上海音乐学院音乐会节目单

笛子大师陆春龄的“保留节目”

这场在上音大礼堂举行的音乐会,一些在“文革”期间被禁演的乐曲重新上演,如钢琴独奏《翻身的日子》(朱践耳曲)、笛子独奏《鹧鸪飞》(湖南民间乐曲)、歌剧《洪湖赤卫队》选曲《洪湖水浪打浪》(张敬安、欧阳谦叔曲)。我在当天的日记中写道:“晚上观看了学院的音乐会审查演出,效果很好。尤其是陆春龄的笛子独奏和浦东说书相结合的《毛主席恩情颂不尽》,引起了观众此起彼伏的掌声,其可贵之处在于:一、形式活泼;二、精神可嘉。应当予以提倡发扬。”

这种独创的表演形式后来成为了陆春龄演艺生涯的保留节目。三十八年后的 2014年夏天,我们去陆春龄先生家采访,再次领略了九十四岁高龄的大师的笛子独奏和浦东说书的表演风采。

上海音乐学院庆祝粉碎“四人帮”音乐会节目单

时间:19 77年1月

周小燕、温可铮的“复出”

上海歌剧院音乐会节目单

时间:19 77年3月8日

“文革”音乐的回归和矫正

我在1977年3月8日的日记中写道:“晚上听了歌剧院举行的没有扩音器的音乐会试验演出,挺新鲜。起初听总觉得音量太小,不太习惯。但是渐渐地耳朵比较适应了,觉得其益处很多。其一,演员可充分发挥自己的艺术特长,同时也对演员提出了更高的艺术要求;其二,观众能直接听到演员的真声,自然纯美,更有欣赏之兴趣。”这场音乐会是对“文革”中为了歌功颂德、赞美造反有理、塑造完美的英雄人物而产生的过响过高的音乐的回归和矫正。

上海乐团音乐会节目单(1977年4月)

时间:19 77年4月6日

新人歌唱家胡晓平“亮相”

我在1977年4月6日的日记中写道:“晚上到音乐厅听上海乐团的声乐音乐会,也不用话筒。洋嗓子太多了,耳边都是嗡嗡声,那种亲切朴实感人的音色很少。现在的独唱歌曲百分之九十是三段体(即ABA结构),有些雷同,应有所突破。”

上海音乐学院纪念毛主席《讲话》发表三十五周年音乐会

《春江花月夜》“重出江湖”

上海“五・七音训班”纪念毛主席《讲话》发表三十五周年音乐会

音乐家的“摇篮”

南通市文工团演出歌舞剧《刘三姐》节目单

时间:1977年11月

曾遭禁演的歌舞剧《刘三姐》复排重演

歌舞剧《刘三姐》由广西壮族自治区歌舞团首演于1960年,并迅速风靡全国,还被拍成电影,但在“文革”中遭禁演。南通市文工团于1977年11月复排上演的歌舞剧《刘三姐》可能是“文革”后最早复排上演此剧的。我在当时的日记中写道:“晚上,全校观摩歌舞剧《刘三姐》,南通市文工团歌舞队演出,演得很好,尤其是几个主要演员都十分出色,不亚于上海歌剧院。《刘三姐》的剧本台词写得太精彩了,生活、朴实、深刻,是很好的形象思维的典范。”

上海市舞蹈学校、上海京剧团观摩学习演出节目单

我第一次坐在剧场里听交响音乐会

交响组曲《海霞》是上音校友王酩1977年根据他写的同名电影配乐改编的。影片描写了祖国南方海岛民兵与入侵的敌人作斗争的故事。这场音乐会可能是此曲的非正式首演。《青山里田野的丰收》是一首根据同名合唱曲改编的管弦乐曲,是朝鲜音乐的代表性作品,也是朝鲜音乐团体常演的曲目。作者金玉成曾任朝鲜作曲家同盟中央委员会副委员长。

儿童艺术剧院音乐会节目单

“文革”中禁演的外国器乐曲复演

儿童艺术剧院全称中国福利会儿童艺术剧院,是宋庆龄于1947年在上海创办的我国第一个专业儿童剧团。1949年建立小型民乐队,1950年建立小型管弦乐队,至1957年发展成四十多人的中型管弦乐队。“文革”时,乐队大部分成员被借调至上海京剧院和上海交响乐团等,1976年恢复管弦乐队建制。这场音乐会也是上音内部观摩的。从演奏曲目来看,一些在“文革”中禁演的外国器乐曲复演,占了约三分之一的比例,如《土耳其进行曲》(木琴)、《即兴曲》(大管)、《音乐会练习曲》(小号)、《小号协奏曲》、《帕萨卡里亚舞曲》和《G大调弦乐组曲》(弦乐)等。

1978上海市青年文艺汇报演出(音乐、曲艺部分)节目单

时间:1978年3月至5月

众多中国乐曲中的三首外国乐曲

这场音乐会最引人注目的是在众多中国乐曲中有三首外国乐曲:肖邦的钢琴曲《降A大调第三叙事曲》、莫扎特的弦乐四重奏《G大调小夜曲》和罗马尼亚民间乐曲《云雀》(小提琴独奏和手风琴独奏),虽然比例很小,但预示着中国音乐界的开放繁荣。在这场音乐会上以青年音乐家亮相的演奏员,有不少日后成长为著名的演奏家和歌唱家,如小提琴家潘寅林、唐韵、周尊贤,中提琴家张立国,钢琴家裘寿平,女高音歌唱家胡晓平等。

温可铮独唱音乐会节目单

时间:19 78年5月

温可铮“文革”后的首场独唱音乐会

学院大礼堂举行的音乐会是他在“文革”后举行的第一场独唱音乐会。音乐会上的十八首歌曲都是艺术歌曲,其中八首中国歌曲为青主、杜鸣心、施万春和高为杰等人的作品,而十首德国作品分别出自舒伯特、舒曼和贝多芬三位大师。在一场独唱音乐会上全部演唱艺术歌曲,并且大部分都是德国作品,这在当时是十分大胆和可贵的。

周广仁钢琴独奏会节目单(1978年5月)

时间:19 78年5月

第一位在国际钢琴比赛中获奖的中国钢琴家

时任中央音乐学院副教授、钢琴系钢琴教研室主任的周广仁在上海音乐学院大礼堂举行了这场独奏会。上半场十首曲目中外乐曲各占一半,其中五首中国乐曲中有三首是周广仁自己作曲或改编的。而下半场八首曲目全是外国乐曲,弹响了中国音乐界打破封闭、融入世界的序曲。

这张节目单封面是红底烫金印刷的,纸张也较厚,这在当时属比较考究的。

内蒙古乌兰察布盟歌舞团演出节目单

第一支来自内蒙古的歌舞团在上海演出

我在当天的日记中写道:“晚上到沪东工人文化宫观看了内蒙乌兰察布盟的歌舞团演出。”这可能是第一支来自内蒙古的歌舞团在上海演出。节目单分音乐和舞蹈两部分,最有特点的是马头琴独奏和草原题材的歌舞节目。 上海音乐学院新生音乐会节目单

“文革”后恢复高考招收的第一批学生的音乐会

这是“文革”结束后恢复高考招收的第一批学生的音乐会(包括两名附中的新生)。十三档节目基本展现了民乐、管弦、钢琴和声乐四个表演专业的新生水平。不少学生日后成为了著名的音乐家,如兰洁(大提琴)、刘捷(男高音)、马晓辉(二胡)、朱工艾(长笛)等。

上海乐团贺绿汀声乐作品音乐会节目单

粉碎‘四人帮’后一次很有意义的音乐会

音乐会演出了贺绿汀1934年至1978年创作的三十三首声乐作品,包括他的代表作《游击队歌》和经典名曲《春天里》《四季歌》《天涯歌女》《垦春泥》《嘉陵江上》和《心头恨》等。歌唱家张世明、尹承基、周碧珍、钱曼华、王伟芳、靳小才和指挥家马革顺、司徒汉、郑裕锋参加了演出。

林明珍独唱音乐会节目单

时间:19 79年4月

新中国成立后在沪上演的第一部经典歌剧女主角

这场音乐会由中国音协上海分会声乐表演艺术小组主办,地点在上海音乐学院大礼堂。

上海歌剧院演出歌剧《蝴蝶夫人》节目单

时间:19 79年5月至6月

新中国成立后在上海上演的首部西洋歌剧复排

我在1979年6月11日的日记中写道:“晚上看歌剧院演出的《蝴蝶夫人》,情节十分生动,可是用中文演唱,听起来很别扭,感觉不到音乐的抒情性和旋律美,乐队也不理想。不太感人。”

上海歌剧院演出舞剧《半屏山》节目单

时间:19 79年

上海歌剧院庆祝国庆三十周年

古琴音乐会节目单

时间:19 79年10月

“文革”后的第一场古琴音乐会

这场音乐会由中国音协上海分会表演艺术组古琴研究小组主办。音乐会上除古琴独奏外,还有琴箫合奏、琴歌独唱、琴剑、女声弹唱和小合奏,表演者有张子谦、姚丙炎、樊伯炎、龚一、林友仁等著名琴家。这场音乐会可能是“文革”后的第一场古琴音乐会。

上海音乐学院附小音乐会节目单

时间:19 79年

“这每一个窗口里都蕴藏着一位未来的音乐大师”

甘肃省歌舞团演出舞剧《丝路花雨》节目单

我与敦煌的“不解之缘”

我珍藏的《丝路花雨》节目单有两份。一份的封面是彩色的反弹琵琶图,烫金字,中英文对照,是为去国外演出印制的。一份是专为访沪演出印制的。

上海芭蕾舞团演出舞剧《天鹅湖》

上海芭蕾舞团首次排演全本《天鹅湖》

这是成立于1979年的上海芭蕾舞团

首次排演全本的《天鹅湖》,演出于上海

美琪大戏院。艺术指导:胡蓉蓉,导演:祝

士方、胡蓉蓉、林泱泱、丁培玲,主演:杜

红玲(石钟琴、于庆云)、林建伟(凌桂明、

欧阳云鹏),指挥:陈燮阳、侯润宇。

1980“上海之春”上海音乐学院专场音乐会节目单

时间:19 80年5月

中国内地第一份刊登广告的节目单

在这场音乐会中,首演的作品有何占豪的交响诗《龙华塔》、何宝泉和金响的蝶式筝与乐队《哨所之春》、胡登跳的丝弦五重奏《阳关三叠》、何占豪和王令康的民乐合奏《伊犁河畔》和《节日赛马》、谭密子等的弦乐四重奏《江南好》等。在节目单的第三页有交响诗《龙华塔》和蝶式筝的介绍,说明前两首乐曲是这场音乐会的重点。

交响诗《龙华塔》是根据龙华监狱中一首佚名烈士的题壁诗创作的:“龙华千载仰高风,壮士身亡志未终。墙外桃花墙内鬼,一般鲜艳一般红。”原曲是为话剧《霜天晓角》写的配乐,后发展为一部交响诗,抒发了人民对革命先烈的怀念和崇敬之深情。

值得一提的是,在这份节目单的封底刊登了百灵管乐器的广告,这可能是中国内地第一份刊登广告的节目单。

1980“上海之春”音乐舞蹈专场节目单

时间:19 80年5月

上海音乐舞蹈的最新创作成果

参加本场演出的有上海音乐学院、上海民族乐团、上海交响乐团、上海合唱团、上海广播乐团、上海歌剧院、上海芭蕾舞团和上海歌舞团等单位,还特邀北京的指挥家李德伦、琵琶演奏家刘德海和女高音歌唱家张权参演,是一场高水平、高质量的演出。尤其是首演的吹打乐《龙腾虎跃》、二胡叙事曲《新婚别》和舞蹈《海燕》《边寨猎归》《“根扎诺”地方花节》,更是展现了当时上海音乐舞蹈最新的创作成果,前两曲在今天已成为经典名曲。

1980“上海之春”上海芭蕾舞团芭蕾专场节目单

时间:19 80年5月

中国舞蹈史上新的一页

这场舞蹈专场除了五部(段)外国芭蕾外,还首演了两部原创的独幕舞剧《魂》和《蝶双飞》。

《魂》是根据鲁迅的小说《祝福》改编创作的,由朱国良、钱世锦编剧,奚其明作曲,蔡国英、林培兴、杨晓敏编导,余庆云、欧阳云鹏、孙加民、董锡麟主演。舞蹈家吴晓邦看了此剧后赞叹道,此剧“摆脱了王子公主、神话传说的陈套旧框,进入了大胆面向现实生活的新探索,是一个新的创举”“发现了芭蕾新大陆,这是值得写在中国舞蹈史上的新的一页”。此剧获上海市文化局颁发的优秀创作演出奖。

《蝶双飞》是根据小提琴协奏曲《梁祝》改编创作的,由宋鸿柏编剧,何占豪、陈本洪作曲,张大为等编导,张南、吴国民、王国俊主演。

总政访沪歌舞团歌舞演出节目单

时间:19 80年9月30日至10月下旬

总政访沪歌舞团公演一票难求

这台歌舞晚会的声乐节目由总政文工团的四位著名歌唱家李双江、张越男、杨洪基、王静表演,舞蹈节目则由总政、空政、南京、沈阳、兰州、武汉军区等歌舞团和文工团的舞蹈家华超、王霞、杨华、刘敏等表演,所表演的舞蹈节目都是第一届全国舞蹈比赛和国庆三十周年献礼演出的获奖节目。上海的新闻媒体对该团在上海的精彩演出给予高度评价,10月14日的《文汇报》还刊登了著名作曲家瞿维的评论《立意深远,勇于创新――总政访沪歌舞团演出观后》。

西藏自治区歌舞团演出音乐舞蹈节目单

时间:1980年11月8日

才旦卓玛的精彩表演

西藏自治区歌舞团成立于1958年,1980年10月到北京参加了全国少数民族文艺会演后,于11月8日在上海美琪大戏院演出一场,由藏族歌唱家才旦卓玛领衔表演了丰富多彩的藏族歌舞。节目单上还刊登了两首汉藏文对照的歌谱:《美好的家乡》(扎西群培词曲)和《羌谐》(西藏民歌)。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相关推荐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