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查字典论文网 >> 不容忽视的“小糖友”

不容忽视的“小糖友”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03-23 00:22:47
不容忽视的“小糖友”
时间:2023-03-23 00:22:47     小编:柳晓菁

提起糖尿病,人们往往认为中老年人会得这种病。然而,近年来,糖尿病的“童子军”“儿童团”队伍也在不断壮大。因此,我们在关注中老年人中的“老糖友”时,也不应该忽视小朋友中的“小糖友”。

目前,全世界每天都出现200多名儿童糖尿病患者,且近年来,每年儿童糖尿病患者都以3%的比例递增,在学龄前儿童中增加更快,每年递增5%。据调查,全球每450名儿童中就有一人是I型糖尿病(胰岛素依赖型)患者,目前全世界有50多万15岁以下的糖尿病患者。

以前主要发生在成人身上的Ⅱ型糖尿病现在也已经在孩子中“流行”,糖尿病的这种“少年老成”现象十分令人担忧。以往,我国小于20岁发病的绝大多数是I型糖尿病,但近年来大量流行病学资料显示,儿童、青少年Ⅱ型糖尿病患者明显增加。

导致Ⅱ型糖尿病 童子军”迅速“增员”的原因有遗传、环境、肥胖等因素。遗传因素是举世公认的。研究表明,糖尿病发病率在血统亲属中比在非血统亲属中高5倍。近年不少研究提示,儿童、青少年中的Ⅱ型糖尿病患者之所以日渐增多,与不良生活习惯有关,吃得过饱和缺少运动是主要的发病原因。据统计,80%的Ⅱ型糖尿病患者,体重较标准体重超出20%以上。

医学专家发现,父母都肥胖的,子女有70%~80%的概率会肥胖;父母其中之一,特别是母亲肥胖的,子女有40%的概率会肥胖;而父母都不肥胖的,子女仅有7%的概率会肥胖。除遗传因素外,肥胖受环境因素的影响也很大,如高脂饮食的过多摄入,户外活动的减少等。病因学研究表明,肥胖不仅会导致糖尿病,还会导致其他代谢性疾病。

目前,导致I型糖尿病的高危因素还不明确,但儿童Ⅱ型糖尿病的高危因素已被发现,常见的有:肥胖、有糖尿病家族史、有胰岛素抵抗性的病症(如黑色棘皮病)、母亲在怀孕时患有妊娠性糖尿病等。

当孩子出现以下征兆时应及时就医:多尿、小便频,多年不尿床的大孩子又反复尿床;经常口渴;食量大增,以前不吃的东西也拿来充饥;容易疲倦,喜欢待在家里,拒绝外出;多数孩子体重正常,但发病后体重会骤降,明显消瘦;女孩可能会出现阴部瘙痒或反复的泌尿系统感染;伤口较难愈合,反复感染,经久不愈;视力模糊;出现酮症酸中毒症状(如腹痛、恶心、呕吐、呼吸快而深、昏睡、神志不清,甚至昏迷)。

那么,如何拯救“小糖友”呢?运动、营养、药物、健康教育和血糖监测是防治糖尿病的五项原则。需要特别强调的是,应对儿童、青少年糖尿病主要有三招:饮食疗法、运动疗法和药物疗法。

饮食疗法。控制饮食,以维持理想体重为宜;平衡膳食,选择多样化食物,减少单糖和双糖食物的摄入,限制脂肪摄入量,选择优质蛋白质,增加膳食纤维、维生素、矿物质的摄入量,提倡少食多餐,定时定量进餐。

运动疗法。“小糖友”在饮食治疗的基础上,长期坚持运动,有利于减轻体重,能提高胰岛素敏感性,有利于糖尿病病情的控制。运动量和运动方式的选择,可以根据个人情况、爱好选择。比较适合“小糖友”的运动项目有骑车、跑步、打羽毛球、打乒乓球、踢足球、跳皮筋、踢毽子、跳绳等。

药物疗法。儿童、青少年I型糖尿病患者需终身服用胰岛素,而Ⅱ型糖尿病患者既可选择胰岛素,又可选择其他口服降糖药。用于治疗儿童、青少年Ⅱ型糖尿病的药物非常有限,二甲双胍是第一个获得美国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的批准并用于治疗儿童、青少年Ⅱ型糖尿病的口服降糖药。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相关推荐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