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查字典论文网 >> 歌曲《黄河怨》的音乐分析

歌曲《黄河怨》的音乐分析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08-07 13:09:35
歌曲《黄河怨》的音乐分析
时间:2023-08-07 13:09:35     小编:

 一、《黄河怨》在《黄河大合唱》中的地位

《黄河大合唱》这部作品虽然没有像歌剧那样,有一个完整的故事情节,但却有一个严密的戏剧性构思,给人一种强烈的矛盾冲突。这个矛盾冲突在开始时体现为人与自然的冲突船夫与险滩、急浪的搏斗;后半部分是中华民族与日本帝国主义之间的矛盾冲突。二者前后呼应通过人与大自然的搏斗,表现出中国人民的英勇顽强,进而为中国人民战胜日本帝国主义、民族矛盾得以解决作了铺垫。整个作品就在于展示这个矛盾(《黄水谣》)、激化这个矛盾(《黄河怨》)、解决这个矛盾(《保卫黄河》)。这种矛盾的展示、激化、解决正是其戏剧性所在。 从整体上看,《黄河怨》是《黄河大合唱》的第六乐章,它既是一个转折点又,是一个冰点,还是一个火点。在《黄河大合唱》中处于一个极为重要的位置。在《黄河怨》之前是合唱与独唱,重唱和对唱,是音乐发展和情感表达的铺垫;而在《黄河怨》之后则是气势磅礴的合唱,是音乐发展和情感表达的高潮和升华。就此意义而言,《黄河怨》是结构上的一个转折点,在音乐戏剧概念中被称为戏眼。从全曲戏剧结构上看,《黄河怨》又处在《黄河大合唱》这部悲剧性声乐作品中最悲的位置。

二、《黄河怨》的音乐塑造特色

1.女高音在演唱《黄河怨》时的音乐塑造

《黄河怨》表现的是一个绝望妇女的内心独白。这个妇女的丈夫流离失所,不知去向,儿子被日本鬼子杀死了,自己又被鬼子糟蹋了,最后在绝望中跳入黄河而死。作者用这样一个构思,是想通过一个妇女的死来激发全国人民的斗志。本曲在整个《黄河大合唱》中,是戏剧性最强的一段。这首歌中,演唱者用悲惨缠绵的音调唱出了被压迫、被侮辱的沦陷区妇女的痛苦和哀怨。歌曲孕育着强烈的悲剧性,在悲愤中积酿一种奋起反抗精神,从而 具有震撼人心的艺术感染力。作品在结构位置的构思上,蕴含了黄金分割点的逻辑特质,通过歌词的激情演绎,紧密的词曲结合,完整而深刻地体现了作品的悲剧力量。这首歌曲的技巧性非常强,是检验女高音的试金石。

2.不同歌唱家诠释、演唱该曲的风格对比

20 世纪 70 年代中期,听郭淑珍老师演唱《黄河怨》的人无不为之动情。她不是单单在演唱,而是用心在诉说,每个乐句都带有强烈的音乐律动的感染力,使得听众在不知不觉中被艺术所打动。她运用了气声、弱声和颤音技巧,并通过在音色、音量、力度上的细致变化,把歌曲表演得情真意切。在这以后,著名歌唱家王秀芬用美声把《黄河怨》演绎了一番。①大号的嗓音,气势浑厚雄伟,音调悲愤缠绵,用宽厚的嗓音条件很容易把握歌曲的整体。②中大号的嗓音能表现出黄河的那种磅礴气势,更能和狂风、乌云、黄河这些自然景物融为一体,更有力地加重了悲、愤的音乐色彩。在去年的《为了正义与和平》的晚会上,彭丽媛同样用民族唱法演绎《黄河怨》,却呈现出不同的艺术风采。她从 ppp 最弱的声音开始,用均匀而稳步增长的气息、音量和音色的控制,持续在十一个小节中唱出渐强。

3.《黄河怨》的曲式结构的艺术特色

《黄河怨》是一首联曲体结构的歌曲,混合拍子,共有四段,起承转合、连绵不断、浑然一体。音乐主导动机平稳、质朴、不断重复、变形,加上调性和节拍的变化,反复吟唱,时而低泣,时而呼号。全曲运用大小调交替的手法,多变的节奏,很有层次地表达了极为痛苦和悲愤的情感。曲调吸取了陕北民间哭腔的某些特点,委婉悲凉、痛切感人。

第一乐段:风啊,你不要叫喊!云啊,你不要躲闪!慢速。尾部有所扩充,以徐缓的速度、激进为主的旋律,悠长的气息唱出了被压迫、被污辱的声音。音调悲痛、缠绵、感情深厚动人。

第二乐段:狂风啊,你不要叫喊!乌云啊,你不要躲闪!黄河的水啊,你不要呜咽!节奏有所紧缩,五小节相同节奏型的短句,从而使音乐更显得悲愤,紧接着速度转慢,给人以肝胆皆裂的痛楚,描述了为心爱孩子的惨死悲痛欲绝、泣不成声。全区出现最低音1。

第三乐段:狂风啊,你不要叫喊!乌云啊,你不要躲闪!黄河的水啊,你不要呜咽!渐强,变节拍,转回降 B 大调。激动、起伏的音调,伴以低音颤弓,使人不禁感到这样的夜景:风狂、云黑、水冷与痛苦的心情紧紧交织在一起,使悲愤的情感进步加深。

第四乐段:今晚我要投在你的怀中,洗清我的千重仇来万重怨。再变节拍,转回 g 小调。这略带朗诵的旋律,显示了一种以死来抗争的决心。当歌曲将结束时出现本乐章的最高音。这是所有被污辱被压迫的劳动妇女要报仇雪恨的强烈愿望,是一个悲惨的生命最后的呐喊!作者通过强烈的控诉来激发全中国人民奋起战斗的壮志豪情。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相关推荐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