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查字典论文网 >> 凤头猪肚豹尾:课堂结构艺术初探

凤头猪肚豹尾:课堂结构艺术初探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18-04-09 09:30:02
凤头猪肚豹尾:课堂结构艺术初探
时间:2018-04-09 09:30:02     小编:

明代文人谢榛在《四溟诗话》中指出,“凡起句当如爆竹,骤响易彻”,意思是说,文章开头要响亮,使人为之一振。写作是这样,课堂教学亦是如此。英语课堂教学既是一门科学,又是一门艺术。所谓艺术,就是要求教师对英语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精心设计,使其日臻精致完美、行之有效、富于创造性和开拓性,能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和内驱力,促进学生的可持续发展。现在的初中生兴趣广泛,尤其对时事新闻、体育赛事、时尚生活、明星故事极为关注,根据学生的这一特点,我就试着在我的课堂教学中开辟一个“FREE TALK”栏目,先让学生们自由组合,形成不同的兴趣小组――环球时事小组、体育新闻小组、娱乐在线小组和时尚生活小组等,让学生自己去搜集感兴趣的话题资料,通过这种方式养成学生读书、看报、听广播的习惯,然后找个时间段进行一下互动交流,于是布什和伊拉克战争、NBA和姚明、S.H.E与“波丝猫”、运动与健康等都进入了我们的课堂,不仅丰富了学生的课外知识,锻炼了口语,而且活跃了课前气氛。

导入新课是课堂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设计课堂导入,贵在灵活自如,不拘一格。亚里士多德说:“思维自疑问和惊奇开始!”教师要善于设“障”立“疑”,制造悬念,激起学生的学习欲望,使学生由疑问到思考,尽快“入戏”。例如,在教牛津英语7A Unit4 What we eat and how we live 这课时,陈列了以下问题:①What’s your favourite food ? Do you think it’s good for you ?②What’s your favourite sport ? How often do you do sports ?③Do you think health is the most important thing for us now ? Why ?④Do you know how to keep healthy ?⑤How do you feel about your lifestyle ?在学生们回答了这一系列问题后,我又接着问Would you like to know about Kitty’s and Daniel’s diets and lifestyles ?学生带着这个问题自然而又快速地进入了课文的学习,问题的呈现激发了学生强烈的探索知识的欲望,引发了他们对课文和Kitty、Danie的饮食、生活方式的浓厚兴趣。

良好的开端为一堂课的成功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而一堂课的成功与否的关键是“课中”。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中学英语教学提倡以任务为依据、以学生为主体组织教学活动。组织好课中的每一项教学活动,确保每个学生能够参与并乐于参与是提高教学效率、确保教学成功的重要一环。例如《牛津英语7A》Unit 6 这一单元的主题除了Fashion(时尚、服装),还提到The Class 1,Grade 7 students gave a fashion show to raise money for Project Hope。在讲课的过程中,利用多媒体课件适时插入了贫困地区的生活画面:“放羊的儿童”“泥泞的山路”“破旧的教室”“背着妹妹上课的女孩”,听了一首《我想读书》的MTV flash歌曲,把文字、声音、图像等融为一体,让学生真实地感受到贫困孩子想读书的艰难,而珍惜现在自己所拥有的学习机会,又从另一方面加深了他们对生活的认识。类似真实生活情景的运用,通过学生在生活情景中的体验和感悟,启迪了学生的思维,让我们的英语课堂少了一些“假、大、空”,多了一些“真、小、实”,让学生爱学、乐学、主动学,把英语引入学生的生活,把学生引入英语学习的大江大海里。

最后,还要精心设计课堂小结,或通过发人深思的结尾语言,或归纳总结、强调重点、或留下悬念、引人遐思,或新旧联系、铺路搭桥,突破课堂教学的时间和空间的局限,使教学艺术进入起思激情的意境。例如在完成牛津英语8A Unit 4 Wild animals的最后一课的教学后,让学生对本单元所学的知识进行总结和归纳,并对野生动物的保护问题让学生自由发言,你说、我说、大家说,课堂气氛再次活跃起来。再如学完牛津英语8A Unit 1 Friends后,让学生对“朋友”的概念进行了个人观点的阐述,记得有位学生说“现在所谓的朋友只存在于表面,真正的、可共患难的朋友似乎很少!”马上就有同学反驳,“那为何当一个人遇到困难的时候,还是有那么多人伸出援助之手呢?”学生们提出了很多类似的疑问和答案,都发人深思。

“结句当如撞钟,清音有余。”结尾要有韵味,使人觉得余音绕梁,不绝于耳。如果我们能设计一个耐人寻味的具有“撞钟”效应的结尾,那么我们就可以激发学生求知的欲望,能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达到“唯恐聆听之不同,不知铃声之既响”的境界。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相关推荐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