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查字典论文网 >> 慢下来的人生百态

慢下来的人生百态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15-08-27 13:53:50
慢下来的人生百态
时间:2015-08-27 13:53:50     小编:

南翔的短篇小说《绿皮车》,以朴实卑微的茶炉工为透视点,勾勒出绿皮车所承载的一系列底层人民的生活轮廓。文中,M5511号绿皮车不仅是一辆被与日俱增的速度甩开的、缓慢的列车,更是一种饱满地覆之于骨肉之上,皮毛一样的保护体。又像是裹住陷的包子皮,而糅合这馅的,是小说人物间相互交错的喜怒哀乐、无可奈何。

茶炉工微薄的收入、妻子的病;菜嫂与鱼贩子的温情以及崽女的反对;大圆眼镜与女生的反衬;茶炉工儿子与大圆眼镜的对比等,都构成了文章中人物命运有规律的织锦回文般地交错有致。这种命运的交错,强化了绿皮车作为一个载体其所包含的生活内容的充实有力,同时又无可奈何。

这种无可奈何是由外向内延展开的。绿皮车终将淘汰是外在的,绿皮车内各个人物命运的无法挣脱则是渗透入内的。小说中,绿皮车不再是单一的物体,而成为了一种意象,象征着步入晚年的人生状态。同时,作者又巧妙地在绿皮车中加入了不同年龄段的人物,以此呼应绿皮车作为人生这一意象的其他阶段。

文中说到“如同孩童到了晚境,就成了老小孩,中间则是一段段长长的不得松懈的终将身心俱疲的奔驰。”,这一句正好与绿皮车以及小说中的各式人物交相辉映,同时又点明其象征意义。

在人物设置上,撇开主角不谈,单是配角的描写就十分精彩。不肯买发光电筒的孩子他娘、治疗各式头痛的帽子所带出的夫妻俩、极不情愿买了七喜的母亲,他们的话语和行为都具有相同的特征,即底层人民因生活艰辛,导致经济拮据所表现出来的对金钱的谨慎。但是,在同一性外,各个人物又具备其自身的独特性。比如,做妻子的不同意丈夫花二十元买一顶头疼帽给老母亲,而情愿再多凑二十元买补品。这一情节中,妻子所表现的是对金钱的谨慎,然而从另一角度看,她却并不计较花费。这里的对比描写,不仅突出了夫妻俩对老人的孝心,同时也表现出他们对物质贫乏的无力。

对于买七喜这件事,作者写道“转背一个两岁的孩子刚指了一下七喜,他就手疾眼快掏出一把起子开了瓶,孩子他娘瞪了茶炉工一眼。”这里的“手疾眼快”用的十分贴切,又极具生动性。不禁让人思考,为何茶炉工要眼疾手快的开了瓶?这其中有两方面的含义。首先,从他快速的未经对方同意,有些强迫购买的开瓶行为中,可以窥探到茶炉工性格里狡猾的一面。

其次,茶炉工深知乘坐绿皮车的都是些“经济不宽裕的贫下中农”,所以要赶忙抓住机会,否则卖出下一瓶又不知道是什么时候。在这个视点上,孩子他娘因金钱匮乏而舍不得买一瓶饮料的窘困展露无疑。

除了人物的具体描写,作者在语言的运用上也极具特色,文中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特定的语言风格。各种风格的交汇,为读者展现了一副活泼泼、热闹闹的底层人物生活画卷。

形容菜农整理零碎钞票时,作者用了“呲牙”、“咬下”、“箍紧”三个动词。一连串动作的铺陈延宕、步步推进,使得这一简单行为有了细分化的层次感。紧随其后又用了“油腻腻”、“硬邦邦”、“心思熨帖”三个形容词。两个叠词的运用,将菜农微小朴实的形象刻画得俞加明朗。而“心思熨帖”从心理角度透视菜农对这一扎收获的感受,将之前外在的客观叙述升华为主观的内在勾勒。由点及面,发散似地描绘了一个踏踏实实讨生活的底层人物形象。

文中另一处叠词的运用,是在茶炉工给炉子添煤时,作者写到“但见火焰复燃,才匀匀地洒了一铲细细的煤屑”。句中的“匀匀”和“细细”,对茶炉工添加煤屑时的动作进行了细致地雕琢。对于这一细节的描写,凸显了茶炉工的仔细小心,对整体人物的塑造具有重要意义。

除了添煤屑这一细节性的描写,在地方语言特色上作者也着墨甚多。方言特色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语气词的使用,二是动词的运用。在我国方言体系中,除了语音差别,划分不同方言属系最重要的判断标准便是语气词和动词的运用。例如,湖北方言中将“干什么”说成“搞么子”,而湖南方言却说“搞么子咯”。湖南话除了在动词上的变化外,还加入了语气词“咯”。这一例子中虽排除了两种方言的语音差别,但湖南话和湖北话的区别还是显而易见的。可见,语气词和动词在体现方言特色上的重要地位。

小说中,语气词的使用主要体现在人物话语的尾句感叹词上。“自己带,麻烦啵”和“你知道啵”、“五香瓜子呵”、“我现在家里还养了几只嘞”、“会叫‘雷锋仔’来喊你嗬”、“城里几厚咯人喔”,“一个碗面五块钱咯”。这些话语中的“啵”、“呵”、“嘞”、“嗬”、“喔”、“咯”,构成特定地区的方言特色,给小说在朴实平淡的基调上注入了鲜活外放的生气。同时,也让人物对话具有生动多变的活泼性。

一篇优秀的白话文小说,最出彩也最不易出彩的地方即在于动词的选用。如何将一常见动作通过动词的化用展现出贴切的美感,是最考验小说写作功底的地方。它就像是画龙点睛中的最后一笔,是让塑造对象活起来的东西。

文中,茶炉工问鱼贩子“又没打票吧?”的“打”字,是极具特色的方言口语,相较于“买”字它更灵动、更具有柴米油盐的烟火气,也更加贴合茶炉工的人物身份。

“日常不落屋”中的“落”,这个字的运用非常之灵巧,像一只不受束缚的小鸟。“落”字简练而概括性的刻画,使崽女三天两头不着家的行为顿时动了起来。

“一把下了他的通火钩”中“下”字的运用,使得主体动作具有连贯的延展性。其所表现的除了取下通火钩,还有将其放归原处的后续动作。一个字便概括了一连串的相关动作,可见动词用法之深邃。

“恶狠狠地剜了他一眼”的“剜”,是一个带有副词性的动词。它除了展现动作主体朝其厌恶的对象投射恶狠狠的目光外,还表现了恶狠狠的程度――是剜心刮骨般地。让人读到这一句时,不仅能感受到外在的行为,还能深刻地体验到动作主体其内在的心理情绪。

而“高兴地衔命而去”的“衔”与“剜”字一样,也是具有程度性的动词。它表现了大圆眼镜对这个命令的珍惜,因为珍惜所以特别小心,要像衔在嘴里一样细心呵护。大圆眼镜人小鬼大的机灵劲儿霎时跃然纸上。

“鱼贩子嘴角漾开了一朵老菊花”这一句的描写是全文中最见精妙之处!首先,作者用一个“漾”字刻画鱼贩子内心的喜悦,以及因喜悦而浮上嘴角的蜜糖般的笑容。其次,用一朵“老菊花”隐喻鱼贩子嘴角的皱纹。菊花的花瓣细而长且多,这一特性不仅使人确切地感受到皱纹之多,同时又揭示了这些皱纹中所隐含的生活磨难。这种层层递进的内在逻辑联系,为鱼贩子这一人物增添了一些厚重稳实的质感,也让整篇小说在细节上更具立体感。

《绿皮车》的语言特色,除了体现在以上各个方面外,还体现在个别形容词和名词的运用上。例如,菜嫂的乳房是“白皙而糯熟的”、形容年纪作者用的是“挨边退休的”;说到女孩子例假又用了“身上”这一特定的口语化方言。作者对语言特色的娴熟把握以及下笔行文的流畅在此可略见一斑。

小说《绿皮车》为我们描绘了一辆即将淘汰的慢车,以及由这辆慢车所包裹着的人生百态。皮之不存毛将焉附?慢车的退出,让我们得以透过茶炉工看到与绿皮车骨肉相连、嗔痴怒骂的各色人物,以及这些人物因失了绿皮车,而无处安置、既轻且重的命运。

时代的速度注定抛弃慢的拖累,然而却正是这沉甸甸的慢从浮躁中洗脱出干净澄明、贴心贴肺的人间温暖。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相关推荐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