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查字典论文网 >> 浅析青花釉里红瓷的产生及装饰特点

浅析青花釉里红瓷的产生及装饰特点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02-08 01:18:00
浅析青花釉里红瓷的产生及装饰特点
时间:2023-02-08 01:18:00     小编:

摘要:景德镇,别名瓷都,从五代时期生产瓷器开始,已有千年发展历史。景德镇瓷器种类多样,风格独特,“白如玉、明如镜、薄如纸、声如罄”是对它的真实写照。而在众多品种里,尤以青花釉里红最为珍贵。

关键词:青花釉里红;装饰;风格

青花属于釉下彩,它是以钴的氧化物为着色剂在胚胎上绘制,然后再喷一层透明釉烧制而成。青花虽只是一种青蓝色,但加水稀释后,不同浓度能烧出不同的层次效果,清新雅致。釉里红同样是釉下瓷器的一种,它以铜矿石烧制出的粉料在胎上绘制图形纹样,施以透明釉后在还原气氛下烧制而成。而在元代,不仅单独烧制青花和釉里红,还将两个结合起来进行创作,青花的清新淡雅与釉里红的热情奔放互相衬托,相得益彰,青花与釉里红并存的装饰效果就称作“青花釉里红”。

据《宋史》记载,我国在宋代已有“紫花坐墩(即釉里红)的生产,但至今未见有宋代釉里红产品出土或传世,就连元代的釉里红也十分罕见。青花瓷起源于唐代,釉里红瓷起源于元代,两者组合为青花釉里红瓷是元代:根据已发现的文物资料,江西省“至元戊寅”款青花釉里红器(公元1338年),既是釉里红器有明确纪年的瓷器,又是青花釉里红器起源的物证。青花釉里红创烧于元代,而有人不禁要问,元代的统治极其黑暗,而文化上又与儒家文化冲突,青花釉里红这种极富创造力的瓷器为何会在这个时期出现;正所谓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残暴的统治必然会影响艺术的发展。其实这是一种不完全正确的观点,在历史上的中世纪时期,还有俄国沙皇统治时期,政治都特别腐败,人民长期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但这两个时期却在文学、艺术上有特别高的造诣,所以说,艺术并不是完全跟经济发展保持一致。元朝就是属于这一种情况,这个由少数民族建立的国家,生产力比较落后,并且是游牧民族,在草原时期以畜牧业为主,所以在元朝统一后统治者很重视商业发展,没有像以前的中原王朝那样重农抑商,这是青花釉里红产生的社会原因。其次,元代统治者鼓励发展手工艺,广招天下能工巧匠,还颁布一系列政策奖励工艺上的创新;最后一个原因就是元代的景德镇瓷业高度发达,皇宫贵族所需的大量瓷器都是由这里生产,又加上青花烧制工艺已经完全成熟,工匠们发挥自己的才能,将创烧于宋朝的釉里红与青花结合,产生了青花釉里红这一新的瓷器种类。

由于青花釉里红的烧制条件非常苛刻,所以历史上存品极少。铜的氧化物在800度就会蒸发,而钴蓝的成色温度要达到1300度,要保证青花和釉里红同时成色非常困难,没有丰富经验的烧窑师傅完全不知道怎么烧制。目前青花釉里红的存品有江西发现的青花釉里红塔式四灵盖罐和青花釉里红楼阁式谷仓,还有江西高安发现的青花釉里红开光大罐,这些都是极为珍贵的藏品。

青花釉里红是素雅与艳丽的和谐统一,它犹如花中之王牡丹,叶青花红,富丽堂皇、冠绝群华。它的色调比重具有广泛的可变性,或浓妆淡抹,或写实写意,都意境深远,巧夺天工。

谈及青花釉里红,就不得不谈谈它的装饰。釉下装饰,是指在胚胎上进行装饰,罩上透明釉后经高温烧制成瓷的生产工艺,因为图案纹样处在釉的下面,所以称作釉下装饰。釉下装饰的陶瓷具有耐磨损、耐腐蚀的特点,色彩持久,永不褪色。青花、釉里红均属于釉下装饰,而青花釉里红虽然是二者的结合,但其装饰技法却是独立的,互不影响。青花的装饰,可用毛笔蘸着色料描绘、涂抹、点染,也可采取流淌、分水等手法。由于青花的成色条件不是特别苛刻,所以一般能产生很好的效果。而釉里红的成色对烧制温度的要求很高,铜着色剂在炉火中易挥发,最终造成色泽发暗,甚至完全看不见图案。这就对釉里红的装饰技法提出了很高的要求。釉里红的装饰技法主要有线绘技法、涂绘技法和刻划技法等。线绘就是指在胚胎上用线条进行描绘,由于铜料在烧制过程中的不稳定性,烧成后常常出现晕散及烧失现象,所以要想做成一件釉里红线绘作品颇为不易。釉里红的涂绘技法类似于图画中的泼墨,不用遵循一些章法,比较随性,与线绘出的图案形成强烈对比。除了上述两种装饰技法,釉里红刻划技法也是比较常见的,以釉里红设色为地,在留白处进行刻划。

青花釉里红的装饰图案在起步阶段比较单一,这主要是与釉里红原料的性能有关,铜红料作为釉里红原料的主要成分,颗粒粗、易沉淀,在胚上绘画时很不流畅,所以很难画出很复杂的图形纹样,但随着时间的推移、技术的进步和一些工匠的不断努力,青花釉里红的装饰图案日趋丰富,到解放以后,更是在装饰内容上推陈出新,风格异常秀雅。

结语

青花釉里红是伴随着时代的需求产生的,在飞速发展的今天,立足于生活,满足人们需要成为现代陶瓷艺术家必须重视的问题,艺术家不仅要精于艺术,同时还要对成型、烧成工艺有更多的了解。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我相信通过我们这代人的不断努力,将现代科技与创新结合,一定可以创造出跟青花釉里红一样的具有长远影响的新陶瓷种类,使陶瓷艺术更具有新的生命活力和时代特点。

(作者单位:江西科技师范大学)

参考文献:

[2]吴良忠,《中国瓷器》,上海远东出版社,2013.1

[3]呼志强,《中国手工艺文化》,时事出版社,2009.1

[4]耿宝昌,《明清瓷器鉴定》,紫禁城出版社,1993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相关推荐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