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查字典论文网 >> 简析纳粹德国的绘画运动

简析纳粹德国的绘画运动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08-18 00:42:05
简析纳粹德国的绘画运动
时间:2023-08-18 00:42:05     小编:

摘要:德国的绘画深受古希腊、罗马美术、基督教绘画的影响。纳粹时期的文化艺术政策受到了以希特勒为首的纳粹党人的直接干预,由于意识形态和服务政治的原因,纳粹在积极提倡古典主义的同时毫不留情的打击现代艺术。德国乃至欧洲曾兴盛无比的现代艺术荡然无存,世界艺术的中心随着艺术家的流亡而辗转到了美国。

关键词:古典主义纳粹;颓废艺术;流亡艺术

1.德国文化,艺术的缘由

1.1古希腊、罗马绘画的影响

“所谓古典文化,在欧洲就是指古希腊化,文艺复兴后出现了“言必称希腊的”景象。黑格尔曾说“一提到希腊这个名字,在有教养的欧洲人心中,自然会引起一种家园之感。”德国浪漫派理论家弗施莱格尔说到“我们的精神文明,对美的追求乃是建立在古人的精神文明之上的,所以如果不从这个起点出发,至少不回顾希腊人开先河的功绩的话,是很难讨论文学与艺术的。”就绘画而言,希腊的瓶画为日后欧洲的包括德国在内绘画发展产生深远影响。罗马的马赛克装饰壁画是罗马人在学习希腊的瓶画的基础上而创造出来的具有本民族特色的一种装饰形式,在马赛克壁画里明显可以看出用小块的画砖所排列的具有逻辑性、系统性的颜色层次所构成的人物和风景画面,仅管手法和技术上略显稚嫩,但这种壁画已经具有了明暗对比的黑白素描关系和立体感。

对于西方中世界而言,基督教的影响早已深入日常生活之中。这一时期的绘画一开始依旧保留着古希腊、罗马的经典样式,马赛克壁画便是早起基督教的宗教绘画主要表现形式。随着基督教的发展,其艺术表现形式也日益脱离古典风格的影响,走向了独立自主的道路,这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便是“丹培拉”技法。将蛋黄和水与色粉结合在木板上作画是中世纪时期基督教教堂平面装饰的重要手段,德国这一时期的丹培拉绘画得到大力的发展。尽管此时的丹培拉技法显得粗略,但这一重要的绘画形式的发展为油画的产生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2.纳粹的文化艺术政策

2.1纳粹政权的审美观

纳粹上台后公开表明对古典主义风格艺术的喜爱,政府所推崇的艺术家几乎都是十九世纪的人物,像马卡尔特,费尔巴哈,瓦尔德缪勒,罗特曼以及冯阿尔特的绘画。当然对于科柯施卡,克利姆特和席勒等现代或前卫艺术家以及表现主义、包豪斯、立体主义、达达主义、野兽派等希特勒是不屑一顾的。在以希特勒为首的纳粹党人看来:文学、戏剧、音乐和美术应该尊崇德意志的意识形态,纳粹似乎有“古典主义和浪漫主义”的情怀,进而反对一切现代艺术。他们不能容忍不符合他审美情趣的任何艺术风格,并一路谴责其为“颓废的艺术”。纳粹的官方哲学家罗森堡更进一步阐释了官方的“美得理想”:“在具有北欧人中特性的艺术家身上有一个明显的关于美的理想,对于这想要表达强有力的,接近大自然的理想没有比古希腊艺术表现的更优美的了。”

2.2“新的”绘画语言

一九三七年慕尼黑举办了第一届“大德意志艺术展览会”,这一艺术展览极为重要,希特勒想要一种新的、歌颂健康、强壮和英勇的人民艺术。要取得这样的效果就必须运用现实主义的表现形式。在希特勒的直接授意下戈培尔成立了帝国艺术委员会,四万两千名会员涵盖了第三帝国几乎所有的画家、雕塑家,当然也包括建筑师和室内、园林建筑师。戈培尔曾说:“我们要把艺术再一次引向人民,为了准备好把人民在一次引向艺术。”纳粹绘画的主题提倡反应工,农,兵的现实题材,坚持在劳动岗位的普通德国工人以及农村生活和干农活的农民,还有美丽的德国巴伐利亚,阿尔卑斯山的风景以及取材于古希腊,罗马的神话。希特勒认为随着第一届艺术展览会的胜利落幕象征着德国艺术的新时代就此拉开帷幕。

3.受压迫的“现代艺术”

3.1“颓废艺术”

一九三三年纳粹上台后德国的曾经辉煌无比的现代艺术不可避免的遭到了被清洗的厄运,希特勒责骂现代艺术是一群因视觉缺陷而明显在受苦的不幸者。表现主义和现实主义则被他说成文化上的洞穴人,美学上的侏儒,艺术上的口吃的作品。在此期间许多的优秀的现代艺术作品从德国各个博物馆和画廊里清空,凡是犹太人的作品,或出身于雅利安人的艺术家创作犹太题材的作品,和平主义或不赞扬战争的作品,以社会主义或马克思主义相似的题材为创作背景,不美丽的人物形象作品以及所有表现主义作品和抽象艺术都属于“堕落”的范畴。当时的德国国家美术馆馆长路德维希・尤思帝和著名批评家卡尔・爱因斯坦发表了诸多关于现代艺术的评论和著作;不幸的是,他们推荐过的现代艺术家以及支持这些的现代艺术的杂志如《美术报》,《行动》,《狂飙》也就很理所当然的成为了纳粹艺术宣传部门的打击目标,一九三八年出台的《堕落艺术成果的吸收法律》更为这一行动披上了合法的外衣。

3.2现代绘画艺术的“地理大迁移”

三十年代纽约大学美术学院院长沃尔特・库克称:“希特勒是我最好的朋友,他摇树,我拾苹果。”纳粹政权对现代艺术的极端反对和诋毁,现代派艺术家在德国和占领区是无法生存的,因此自三十年代起大批现代艺术家逃离欧洲并移居美国。从一九三零年到一九四一年有将近两万五千多名知名的美术家,音乐家,作家,科学家和学者等精英人士纷纷逃到美国。这些文化移民有犹太人,他们的生命与财产不仅受到纳粹的威胁,而且在纳粹的蛊惑下普通的德国以及被占领区民众也对这些“异族”抱有偏见和愤慨。事实上,逃亡到美国的大批艺术家只有少数是犹太人,他们将艺术现代主义的种子带到了这片新大陆上,战前作为世界艺术中心的法国巴黎被美国纽约所取代。

3.3自掘绘画艺术的“坟墓”

虚假的艺术繁荣是表面现象,纳粹时期的德国艺术大为倒退。当时的一句著名口号:“元首下命令,我们紧跟。”真实地反映了这一时期的文化生活。在这种专治的氛围中艺术发展的成果可想而知,德国绘画艺术自从一九三三年以来便基本毫无创新可言。固步自封,文化上的闭关自守使其远离了世界艺术发展的新潮流。德国艺术家的创作风格在这一时期竟成为了严肃的政治问题,生与死的问题。艺术家们要选择站队―传统艺术与现代艺术的抉择,现实主义与抽象表现主义的选择。纳粹关于艺术的逻辑很分明,艺术基本上被分为两大阵营。传统的现实主义风格就是站在官方的营垒一边,热烈赞扬新古典主义和唯美的日耳曼神话。另一边是表现主义,立体派以及达达主义等抽象风格,被喻为“精神病患者的手舞足蹈”加以抨击和迫害。德国渐变成了文化艺术荒漠,其造成的后果之一是战后年轻的一代德国艺术家深感自己与世界艺术相隔几个世纪之远。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相关推荐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