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查字典论文网 >> 解决农民工市民化问题的对策

解决农民工市民化问题的对策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15-08-27 15:14:41
解决农民工市民化问题的对策
时间:2015-08-27 15:14:41     小编:

摘要:农民工作为中国城镇化过程中的特殊群体,在促进社会经济发展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在目前户籍制度以及与此密切相关的社会福利制度下,农民工难以融入城市社会,加深城乡对立,最终导致市民化的中断,为此需积极采取有效措施,循序渐进地改革以户籍制度为核心的管理体制,为农民工市民化铺平道路。

关键词:户籍制度;农民工;市民化

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户籍管理制度的放松,在城乡差距不断扩大的现实背景下,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在较高的薪资待遇的驱动下大规模流向城市,形成农民工这一特殊群体,推动着我国城镇化水平的提升。

一、我国农民工的现状与特点

农民工是我国城乡二元体制的“产物”,具有较为明显的群体特征:一是从文化程度普遍偏低;二是地域分布上,主要集中于东部沿海地区较为发达的大中城市;三是主要从事以制造业、建筑业和服务业为主的低端行业;四是以受雇从业为主,自主营业为辅;五是农民工外出务工主要以自发性外出为主,专业化集中就业较少。

二、农民工市民化的意义

农民工市民化是指离农务工经商的农民工克服各种障碍最终逐渐变为市民的过程和现象。农民工市民化作为城镇化的关键引起政府高度关注,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要完善城镇化健康发展机制,推动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加快户籍制度改革,争取到2030年,农业转移人口可自由在城镇落户并融入城镇。促进农民工市民化、推动农村劳动力转移对于推动我国城市经济发展,拉动内需,扩大消费,推进农村集约化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一是有利于推动城市经济发展,从宏观经济学角度分析,农业人口向城市的迁移与城市经济增长具有正相关关系,可以有效拉动城市GDP增长,大量农民工成为市民,为工业化建设提供充裕的人力资源,有效缓解劳动力的区域性短缺和结构性不足,为城市经济总量增长提供持续的动力和保证。二是有利于拉动内需,扩大消费,目前大部分农民工除维持最基本的生活需要外,基本没有其他消费,而当农民工城镇定居落户,解除就业、养老、医疗、教育等方面的后顾之忧后,其消费意愿、消费需求不仅会增加,消费模式也会逐渐向城镇居民靠拢,有助于加快城市公用基础设施建设并集约利用,推进城乡公共服务水平提升。三是有利于农业集约化发展,农民工市民化可使闲置的耕地向规模化集中,使得长期囿于土地中的劳动力能量得以释放,促进农业规模化、产业化经营,加快现代农业发展,保证农民持续增收和农业经济总体水平提高。

三、农民工市民化进程中的限制因素

农民工为城市建设做出突出贡献,但却难以分享建设发展带来的福利,农民工市民化有利于解决这一困境,也有利于城镇化可持续发展,但在推进农民工市民化的进程中还存在着多重障碍。

一方面是制度性障碍,包括户籍、土地、就业、社会保障、教育等,其中以户籍管理政策为标志的城乡分割制度是抑制农民工市民化的核心问题。尽管政府对人口流动的限制不断放宽,农民有了进城就业的权利,农民工与市民的地理界线、心理界线相较以前模糊,但户籍政策的限制使农民难以在城市生根,农民工始终处于漂浮状态,只能停留在准市民的状态而不能彻底地转化为市民。

四、解决农民工市民化问题的对策

户籍制度改革涉及各方利益,是现有利益格局的重新调整,这就决定了改革不可能一蹴而就,而是一个复杂的、深层次的渐进过程。解决农民工市民化问题的整体思路是以户籍制度改革为突破口,逐渐剥离与其相挂钩的社会福利,多途径接纳农民工,实现公共服务均等化。

(一) 推进制度改革,促进权利平等

按照各城市的实际承受力为基础, 重新设定农民迁入城市的条件和标准,推进以工作地为载体的基本公共服务改革,逐步消除农民工与城市原住居民之间的差别待遇,持有居住证的人口应享有与原籍人口同等各项权,同等参加基本医疗保险、基本养老保险和失业保险制度,同等享有初级卫生保健,以及免费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同时,加强农民工维权制度建设,使农民工权益在遭受侵害时能得到尽快解决,有效维护农民工自身合法利益,减少农民工融入城镇的阻力。

(二) 注重农民工自身能力提升

农民工市民化不能只是外在形式的转变,更需要在自身上提高,提升自身素质,真正实现市民化。首先应转变思想观念,从心理上融入城市,主动与市民沟通,了解其思想观念,增进彼此了解,消除心理包袱;其次强化职业技能培训,农民工自身要重视自身的技能学习,提高就业能力和竞争力;最后要加强自身道德修养,提高自身素质,积极学习、遵守城市文明准则、社会公德,接受法律及思想道德宣传,也可自发组织相关活动,紧跟社会发展的步伐,从心理上树立城市主人翁的信念。

(三)多方提供服务,营造和谐社会环境

让农民工对城市产生强烈的认同感与归属感需要全社会共同的努力,新闻媒体应对农民工更多地进行正面宣传和教育,广泛宣传农民工对城市的贡献,起到积极引导的作用,在社会上形成一股尊重、包容、接纳农民工的风气;社区完善管理服务体系,切实做好社区服务,适时举办各种文化娱乐活动,加强各方交流,为农民工送去关怀;作为劳动力的需求方,企业应转变依靠廉价劳动力获取竞争力的发展模式,重视依靠不断加强农民工的技术培训来提高劳动生产率,根据国家职业标准和本企业的用工需要组织培训内容,扩大培训规模,提高培训质量,为农民工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与平等的工作环境、工作报酬,积极发挥主体作用,各方努力形成社会整体和谐相处的环境氛围,真正实现农民工市民化。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相关推荐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