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查字典论文网 >> 高职院校课程内容结构合理性分析

高职院校课程内容结构合理性分析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01-31 01:51:49
高职院校课程内容结构合理性分析
时间:2023-01-31 01:51:49     小编:

摘要:当前高职院校的会计电算化课程存在着高职院校课程内容与人才培养目标脱节、与社会发展脱节、课程内容的选择上存在问题。本文提出要从优化课程内容数量结构、逻辑结构、时序结构、难易结构、等方面来提高课程内容对教师和学生的合宜度,从而提高该课程综合教学效果。

关键词:高职院校;课程内容结构

美国课程理论泰斗泰勒(Tyler)提出,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即是确定教育目标、选择教育经验、组织教育经验和评价教育经验。在文章中指出的“教育经验”就是笔者指出的课程内容,高职课程内容的选择必须适合高职院校学习者的生长规律,不仅仅是知识和技能,还有职业态度等。课程内容是课程教学目标完成的主要载体,课程内容的安排不仅关系学生的成长,还直接关系着教育理念的落实。课程内容结构的实施在会计电算化课程中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而结构是客观事物构成要素间的稳定联系及其作用方式,包括组织形式、排列顺序、结合方式等,是一事物区别于他事物的内在规定性。用结构分析法研究高职院校会计电算化专业课程内容主要包括两方面:一方面要研究构成会计电算化专业的整体的要素包含哪些内容;另一方面还要研究组成会计电算化课程内容的各要素是以怎样的方式相互作用、相互结合的。高职院校的课程内容结构就是从高职课程内容的四个方面来考虑:包括理论课和实践课之间的数量结构、专业内部学科的逻辑结构、安排课程纵向的时序结构以及教材之间的难易结构等方面更详细的描述。而内容逻辑顺序与教学规律相矛盾、课程内容与各校文化环境欠融合、会计课程内容与相关课程有重复、会计课程理论与实践内容数量比例不合理、会计课程理论课内容与实践课比例不匹配等问题。

一、高职院校课程内容结构研究的缘起

一是课程内容结构非常重要。课程内容是众多课程问题的集结点。在合理有效的课程内容的选择下,人才培养目标才能有效和有序的实现,否则就会导致教师不知道应该教什么,学生也不知道要学什么。目前社会经济发展对会计专业人才的要求,以及用人单位对会计人才在知识、技能、态度等方面的要求越来越高,而课程内容结构就是从会计专业的会计课程内容的数量结构、会计课程内容之间的逻辑结构、会计课程内容安排的时序结构以及会计课程内容难易结构等方面更详细的描述。

二是高职院校课程内容结构的研究是社会发展所趋。高职院校为社会培养了大批第一线生产需要的技术和技能型人才的教育。它所培养的高职毕业生就是面向社会各行各业的就业的,因此,高职院校的课程内容结构也要随着社会发展、技术的进步来进行调整,尤其是高职课程内容结构随着科技更新速度的加快,课程内容结构也必须不断更新,才能够培养出适应各行各业第一线需要的高技能人才。因此课程内容结构要根据外部环境的变化做适当的调整,使高职院校的学习者能够最大化的吸收和理解知识,以及运用知识,不断跟上时代的步伐。

二、高职院校会计电算化专业课程内容结构存在的问题

1.高职院校课程内容与人才培养目标脱节

高职院校课程内容的开发必须以高职人才培养目标为依据,但是长期以来,我国高职院校课程内容学科化很严重,其人才培养目标多采用笼统的描述性语言,与社会需要、用人单位需要和个体需要脱节,理论课程的学习仍然占据了主要的位置,实验室的配置跟不上社会的发展需要,也成为教师无法开展更多实训课程的硬伤。实践课居于主要地位不能只停留于人才培养方案的纸上,而应该付诸实际。以这种人才培养目标和课程目标为依据筛选的课程内容,很难符合行业企业的技术需求。比如,某高职院校会计电算化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是“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备会计基本理论知识和方法,掌握会计基本准则,熟悉与会计工作相关的法律法规,能在企事业单位及政府部门从事会计实务与经济管理工作的应用型专门人才。”像这样的人才培养目标的描述就是非常笼统的,很多高职院校的教师很难根据这样的培养目标选择合适的课程内容。

2.高职院校课程内容与社会发展脱节

高职院校是为社会培养高技能型的人才的教育,其课程内容应该充分考虑工作岗位具体要求和工作任务,但在现实的高职院校课程内容中,专业课程的理论学习仍然占据了主要部分,而对于真正和职业岗位技能相结合的实用技能却相对较为缺乏,高职院校的课程内容学科化严重。不考虑高职院校学习者的真正需求,不把岗位要求与课程内容相结合综合来考虑,是我们高职院校课程内容与社会发展相脱节的主要表现。

3.高职院校课程内容的选择上存在问题

高职课程内容的选择,在是否符合高职学习者未来的继续发展,缺少对高职课程内容的筛选。通常情况下因为教学师资力量教学资源的缺乏而因人设课,因此在高职课程内容的选择上,高职院校对课程内容选择时欠缺考虑,没有充分考虑高职院校学习者的学习能力,更多的是从学校的办学成本出发,而对高职院校学习者学习能力的考察显然也是不够的,因此课程内容失去针对性。

三、解决高职院校课程内容结构问题的途径

合理安排会计电算化专业课程内容结构要针对现实教学中存在的具体问题来入手,具体可以从合理构建理论课和实践课之间的数量结构、专业内部学科的逻辑结构、安排课程纵向的时序结构以及教材之间的难易结构等方面四个方面来考虑。

第一,合理构建理论课和实践课之间的数量结构。由于会计电算化的课程教学中存在着理论内容多而实践学时少的问题,这就需要精简或压缩会计理论的内容、精选会计教学案例、在会计实训教学内容上下功夫。要根据人才质量培养规格,合理确定会计理论课程内容长短,尽量缩短会计理论课程的讲授,适当增加会计实践学时,从而提高高职院校办学质量。

第二,合理构建专业内部学科的逻辑结构。由于当前会计电算化教材的内容的逻辑顺序与学生学习规律不相符合,应该要先梳理会计课程教学内容的各个知识点的逻辑关系。通过对会计电算化课程内容的重新编排设计,适当调整会计电算化课程的内容的逻辑结构,使教学内容符合高职院校学生认知发展规律,从而提升会计电算化课程内容的逻辑结构。

第三,合理构建安排课程纵向的时序结构。要合理考虑高职院校学生的学习规律,研究科学合理的教学内容与接受时机的内在联系,提高高职院校学生对该课程的接受合宜度。从这些问题的应对来看,会计电算化课程的内容顺序应符合学生成长过程紧密相关,有着内在的时序逻辑结构。

第四,合理构建教材内容之间的难易结构。在有限的学时内完成会计电算化专业的教学任务,既有对课程内容数量的考虑,还要有学科内容的难以程度的区分。教育者要深化会计电算化课程内容的研究,分清难易,合理分配理论学习和实践学习的时间和精力,合理引导学生主动探究会计学科的知识奥秘,提高自主学习、创新学习的自觉性。

总之,对于高职院校的课程内容结构问题,尤其是会计电算化专业的课程内容结构,应该在优化会计课程内容的数量结构、逻辑结构、时序结构以及难易结构等方面下功夫,充分考虑高职院校学生的学习规律和学生的接受能力,更好的为高职院校的学生服务,充分发挥高职院校的培养高职业技能人才的功能,更好的服务社会。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相关推荐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