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查字典论文网 >> 理念创新,手段转变是田径质变的核心动力

理念创新,手段转变是田径质变的核心动力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2-08-04 02:17:25
理念创新,手段转变是田径质变的核心动力
时间:2022-08-04 02:17:25     小编:

坚持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实施科教兴国人才强国战略,强调自主创新精神,在政治、经济、科技、文化等领域实现重大突破是和平崛起、复兴中华的必由之路。为此,党和国家一直在倡导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新的方针,积极搭建人才发挥作用,施展抱负的平台,努力营造良好的政策环境、学习环境、人际环境和生活环境,使各类人才创业有机会,干事有平台,发展有空间。

面对已然兴起的万船竞发,百舸争流的创新形势,我们田径界的同行们,为改变中国田径整体水平发展缓慢,多数项目依然落后的局面,应如何应对呢?也就是说,怎样才能在2016年的巴西奥运会上有所建树,在今后的世界性大赛中有新的作为呢?答案只有一条,那就是迎难而上,激流勇进,迈开双脚走出一条自立创新,集成创新,学习引进再创新之路。

回顾我国大多数田径项目步履蹒跚,进步迟缓的艰难跋涉历程,其理论根源是没有摆脱传统的周期训练理论的束缚,观念陈旧,理念亟待更新。传统的周期训练理论通常是训练量和训练强度,一般身体训练和专项训练在不同训练周期的安排比例为特征的。多年训练比赛实践证明,训练量和训练强度的安排比例,一般身体训练和专项训练的配置比重,究竟应该是多少?其理论与实践依据又是什么?这本身就是个无解方程,可我们对这个无解方程确视为金科玉律,奉若神明,致使教条主义、经验主义盛行。尤其是在周期训练理论指导下形成的“大练大调,等高训练”的训练理念更禁锢了我们的思维,捆住了我们的手脚,结果导致了我们一代代运动员在世界性比赛中表现率,成功率极低。出成绩偶然,不出成绩必然形成普遍现象,成为制约田径运动发展的紧箍咒,根本原因是没有做到从实战需要出发,正确处理好运动量和运动强度的关系,没有在实践中实现训练理念和训练方法手段的转变。

低强度重复的“大练大调,等高训练”的训练理念,不仅使一个运动员在成长道路上年年处于低水平状态的徘徊,也使我们几代运动员在同一高度水平线上代代重复。这种低强度的训练不仅对实战没有积极作用,反而会带来破坏作用。多年重复低强度训练,搞的运动员很累很苦,弄得伤病缠身,耽误了很多运动员的宝贵青春,可我们所期望的田径运动水平却始终没发生根本转变。这一惨重代价,是何其昂贵!真到了该破除迷信、解放思想、转变观念、更新理念的时候了。

根据全国田径业训工作会议精神,结合《田径》杂志2005年第五、六期连载的《孙海平指导谈训练》一文的思路,我们得到的启示和可资借鉴的经验,大致有以下几点:

一、孙海平指导是具有强烈事业心责任感,求真务实态度和开拓创新精神的教练员,我们应以孙海平为榜样,解放思想、转变观念、更新理念,以勤于学习、勇于实践、善于总结、敢于创新的精神全面提高自身素质,增强驾驭训练的本领。

二、刘翔是一位各方面优越,富有个人天赋的运动员。他的成功既得益于孙海平教练的慧眼识才、科学指导、言传身教,又植根于本人的勤奋刻苦、超凡的悟性、坚强的毅力、勇攀世界高峰的信念和行动。刘翔是体育英才的典范,我们基层教练员应以向国家培养输送“刘翔式”体育后备人才为己任,运用科学选材方法和现代化训练理念,训练手段,把确有发育潜质,培养前途的优秀苗子培养起来,输送上去。

三、摒弃过去那种“长时间、大周期、大练大调、等高训练”的传统训练理念;代之以小周期、短节奏、高强度、细微调,有利于竞技能力持续健康发展。特别是高水平运动员,更要把比赛序列作为训练的重要组成部分,按实战要求,实施以赛带训、以训促赛、赛训结合的训练运行机制。 四、正确理解和处理训练量和训练强度的辩证统一关系

没有负荷就没有训练,没有负荷后的恢复和能量物质的再造,就没有持续的训练而训练负荷中的训练量和训练强度的安排,不是书本上那种空头的数字运算、比例配置的无解方程,而是来源于训练实践,为发展竞技能力,提高运动成绩的必然负荷要求。在同一竞技目标的导向下,训练量是基础,训练强度是核心;强度的刺激对内脏器官、神经肌肉系统的刺激最深刻,要提高现有竞技水平,必须有超出现有水平的训练强度。不能重蹈低强度、等高训练的覆辙。应使训练强度在全年的训练中始终处于主导地位的较高水平。尤其在赛前训练阶段更应突出强度因素。但这种突出不能人为的陡然拔高,而是随着训练进程的推移顺势变化的结果。尤其从神经肌肉系统的适应性来讲,为保证重要比赛中有持续稳定的竞技能力和高质量的强度水平,必需精心积累高强度所需要的物质和精神(心理)储备,以适应比赛中神经系统的最高兴奋度肌肉系统最高紧张度和内分泌系统最高分泌浓度的需要。只有这样才能有效防止高强度比赛中出现肌肉拉伤或体能下降,从而能随着比赛进程的前移,保持比赛发挥的稳定性、继进性。就训练负荷的总体趋势看,无论是训练量还是训练强度的安排不宜起伏过大,而要保持一定的系统性和稳定性。

五、要树立以专项训练为中心的宗旨意识主体观念。无论是一般身体训练,专项身体训练、技术训练、力量训练、乃至心理素质意志品质训练,都要突出主体以专项训练为中心,强化专项训练。特别是进入高层次训练的专业运动员,更要走专项化道路,没有必要去人为的划分一般身体、专项身体、专项技术的安排比例,一切要围绕专项这个中心来安排。要简明扼要的抓住专项特点,结合运动员个人特点,着眼于训练手段的目的,加强针对性训练,依据训练手段与专项的密切程度,有指向性的去促进专项技术的完善专项能力的提高,专项水平的最大发挥,以获取最佳训练效应。

六、选准肌肉动力源泉,采用多因素综合训练法,提高训练的整体效益。

七、注重发挥大脑皮层中枢神经系统的灵魂统帅作用

人体的一切运动,包括内在的各组织器官系统的生理机能,生化变化,生物适应的形成建立和外在的运动行为,精神状态表现都是在人的大脑皮层中枢神经系统的支配调解下进行的。在训练过程中,无论是动作技能的形成,熟练自动化,运动技术的掌握、完善,各种身体素质的发展、提高,专项能力的积累、强化、释放,训练负荷与恢复的良性转化以及为此所采取的诱导、强化、发挥的各种复合手段及调控措施等等。一方面要靠教练员的细心设计,缜密组织,精心指导,耐心扶持;一方面主要靠运动员自身的体验,身体力行,信息反馈。而所有这一系列的心路历程、运动行为和调控措施,都是运动员和教练员智慧和心血的结晶,是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相结合的产物。而涉及到训练过程中的训练内容安排,训练手段运用以及施加于运动员有机体后所产生的生物改造,生物适应效果,则越来越突显大脑皮层中枢神经系统的支配调解作用。无论是能量物质代谢过程中各种生理、生化指标的变化,肌肉系统中因伸展、收缩、弹性复活所引起的肌肉成分、血糖、血睾酮、血色素的变化,主动肌、协同肌、撷抗肌之间因动作速度、动作幅度、紧张度、放松度的变化等,都与神经系统的感受器对内外刺激的接收、神经传导通路的铺设再造;神经冲动的释放强度、灵活性,神经兴奋与抑制过程的转换速度等等息息相关。因此注意发挥大脑皮层中枢神经系统的支配调解作用,是科学训练中达到内外结合、形神兼备、德艺双馨的关键环节,是提高整体训练效益的灵魂。

如果我们能从郑凤荣、朱建华、王军霞,特别是刘翔的成功范例中汲取经验,广为借鉴,大胆地实施训练理念的转变和训练方法手段的改革创新,那么我国田径质变就大有希望。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相关推荐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