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查字典论文网 >> 如何设计一节优质心理健康课

如何设计一节优质心理健康课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01-26 02:44:53
如何设计一节优质心理健康课
时间:2023-01-26 02:44:53     小编:

青少年时期是人生的重要转型期,他们的人生观、价值观等逐步形成,并初步具有自身的特色,在这个时期他们也会遇到一些困扰,比如他们通常会面临人际关系、学习等方面的问题。学校作为对青少年进行教育的一个重要载体,在这个过程中应该发挥出应有的作用,不仅体现在传统的知识传授上,还应该体现在心理健康教育上。卫生组织心理卫生处指出:学校是促进学生心理健康最适宜的场所,学校可以教给学生一些解决问题的技巧,并通过特殊问题的干预和心理咨询,转变学生的行为。学校开设心理健康课,可以加强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教会学生进行自我心理调节,以应付紧张的学习压力人际压力,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心理健康教育之于学生如露水之于绿叶,拥有健康的心态,才能更好地融入生活,才有可能更全面的发展。

心理健康教育与其他类似课程是有区别的,这一点已经有人探讨过,他们认为心理健康教育课不完全等同于心理学理论课,因为它不仅仅是定义、概念和心理学理论的讲授;心理健康教育课也不同于游戏与活动,因为它不仅仅是只让学生在游戏或活动中进行情绪体验,而没有“知”的指导。因此在向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时需将“知、 情、 行”有机的结合起来。教学中除了运用传统的讲授方法介绍有关的心理学知识外,还应创设各种情境性的活动,提供给学生许多实践的机会,让他们在情绪体验与具体行动中受到感染和锻炼。因此,上好心理健康课就显得尤为重要。那么,如何设计一堂优质的心理健康课?

教学设计,是根据教学对象,为达到一定的教学目的,运用现代教育心理学、传播学、教学媒体论等相关的理论与技术,在教学之前对教学内容和历程所作的计划、安排。可见,教学设计主要是要解决“教什么”和“怎么教”两个基本问题。一个良好的教学设计有利于有效的实施教学,涉及到确定合适的教学目标、根据教学目标安排教学内容和程序、采用合适的教学方法和策略组织教学内容。在进行教学设计的时候要注意平衡教学技巧和教学内容的关系,一个有技巧没有思想的空洞教学不能引起学生的思考,一个有内容但是枯燥乏味的教学也不会引起学生的兴趣。

一、制定合适的教学目标

一个清晰的教学目标的设定需要教师对学生的情况有一个非常清晰的了解,能够了解学生的所思、所想、面对的困扰和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只有在这个基础上教师才可以设定出一个最适合学生的教学目标。教学目标应该是一个系列的系统,由长远目标和近期目标相结合而成。同时教学目标也应该是可测评的,这样可以方便老师检测教学设计的合理性,也有利于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和相互间的评价。心理健康课要讲究“以需论辅”,也就是说每一堂心理健康课,都应是针对学生心理发展阶段中的心理需求而开展的。通常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设计教学目标:这节课是要对学生进行学习方面的引导、还是帮助学生以更积极的心态面对生活。设计出“我是谁?”、“我听你说――倾听技巧训练”、“老子为什么是一个智慧的人?”等活动。

二、教学形式和策略分析:根据主题活动选择活动模式

确定教学内容后,教师必须考虑教学形式要多种多样,在心理健康课中使用频率最高的有以下几种形式:情景体验法、角色扮演法、游戏法、小组讨论法等。

1.情境体验法和角色扮演法。情境体验法和角色扮演法可以更好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也有利于触动他们的情感,使他们的认识和行为得以一定程度上的改变。通常由教师确定主题、安排相应的内容。在这个过程中,参与者可以变换自身的身份,通过换位体验获得新的感受。比如在设计亲子课程时,通过家长和学生之间身份换位的设计,可以让双方在特定的环境中感受彼此,从而有利于更好地理解对方。心理剧可以说是一种特殊的情境体验或角色扮演法,它有自己的特色,一般来说,心理剧通常由学生自定主题、自编、自演,在演出后还可以对自己或他人的行为进行反思。这样一来,心理剧的良好实施对学生的要求比较高,如果组织得当的话,所取得的效果也许会比情境体验法和角色扮演法更好。

2.游戏法。可以通过设计合适的游戏和活动实现教学目的。游戏的时候,应该做到行散而神不散,设计的各个游戏环节始终要围绕一个主题展开。在使用游戏的时候要充分考虑学生的意见。要求教师必须放下“师道尊严”的架子,建立“平等、尊重、友谊”的新型师生关系。这种新型的师生关系要求我们树立学生是主体的观念,充分挖掘学生的潜能和悟性。

3.小组讨论法。小组讨论是心理健康课的基本模式。在小组人员的编排上一般以5~7人为宜。在开展教学时应以体验为重点,教师在这一环节要引导学生思考这些问题:情景中反映了什么、结果是什么、为什么会这样、遇到这样的事情我是怎么想和怎么做的。学生的成长要依赖于自身的经验与体验。学生的心理成长,如果没有内在体验,是很难认同与内化教师所讲授的内容的。重视分享交流,善于利用学生资源,好的心理活动课要体现学生智慧的流动,通过点、线、面的交流使学生的智慧在集体中得到共享。

心理课堂中的“点”是指每个学生。在心理健康课程中学生积极参与有利于实现教学目的,也有利于学生获得自身成长。心理课堂中的“线”,即学生与学生,老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充分的交流和讨论,可以让学生获得更多的心灵碰撞机会,从彼此的经验中获得成长,教师在这个活动中重在引导而不是指导。心理课堂中的“面”,即全班同学在这个过程中的收获和成长。学生的心理感受和内心体验是心理活动课的核心,而学生的感受和体验必须要通过参与活动获得参与程度越高,学生的感受和体验越丰富,活动效果也就越好。所以一堂好的心理健康活动应该采用多种方法调动学生的参与热情,使学生在这个过程中可以敞开心扉,充分交流,从而获得最大程度的成长。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相关推荐 更多